平湖火车站于9月26日开通重启,在这平湖人大喜的日子里,刘铸伯的名字再次被人们提起。一百多年前,正是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广九铁路在平湖设站。因他在平湖开墟建镇、投资兴业,平湖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山村,摇身变成当时宝安县最发达的新兴城镇,贸易往来陡然增多,教育水平、医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深莞惠交通、商贸中心。本文带您重温平湖刘氏和刘氏后裔刘铸伯的故事,探寻平湖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源头。
先义后利平湖刘氏
繁衍至今600余年
平湖刘氏是平湖原居民第一大姓,属广府民系。据族谱载,刘氏祖先最早从河北保定刘地迁到河南偃师,后到江苏、江西,宋元时期到福建,经南雄珠玑巷至东莞,明代早期来到平湖,繁衍至今己逾600年。平湖刘氏村落主要有平湖村、白坭坑、良安田、松柏围、红朱岭、述昌围、新南等。
平湖刘氏以《广传公教子诗》为家训,勉励后人不忘祖先,将祖先的恩德传播到各地。《广传公教子》诗云:“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需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教育子孙后人无论身在何处,做人做事都要秉承祖先教诲,先义后利。
平湖刘氏有很多值得称道之人。清代最后的贡生中就有平湖刘氏的一对父子,在当时传为美谈。平湖述昌围刘氏(平湖刘氏始祖刘本刚第四个儿子刘武弼于明英宗年间从松柏围迁至述昌围)后人刘彭龄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通过了每12年一次的拔贡考试,保送京师国子监深造。他的父亲是一个廪生,苦熬多年终于等到了岁贡的机会,也在同一年成为岁贡生,父子二人一起入项,进京。清朝灭亡后,父子返乡,刘彭龄潜心教书育人,刘铸伯回乡修建纪劬劳学校,请他做校长。此后,接受、传播旧式教育的刘彭龄开始尝试传播新式教育,其子刘仲德也转为接受新式教育。父子二人为平湖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贡献卓著。
继承父业的刘仲德被称为平湖师表,在教育领域内继续前进。上世纪20年代,刘仲德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于20年代末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担任纪劬劳学校校长,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1931年12月,被国民党侦缉队逮捕,学校师生联合平湖各界,将他和其他被捕人员救了出来。
“平湖之光”刘铸伯
回馈桑梓建设平湖
刘铸伯(1867-1922),名鹤龄,字守真,号铸伯,为平湖刘氏后裔,是平湖籍香港人,被称为“平湖之光”。虽然他少年时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勉自励,有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英国殖民香港初期,他积极参与华人事务,在政、商、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推动华人直接参与香港管治事务的先驱,也是推动深圳近代化的先锋。在内地与香港往来史上,曾有“刘铸伯的面、霍英东的钱”一说。
刘铸伯发达后,不忘平湖家乡与刘氏亲人,致力于回馈桑梓、建设平湖。20世纪初,他回到平湖建守真园,作为其母颐养天年的地方,并题写“守得名山依梓里、真疑尘世有桃园”对联。“守真”典故出自《庄子・渔父》中的“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意为守护真元、保持本性,才能不为所扰。
刘铸伯最为平湖人称道的是,时任香港华商总会主席的他极力争取广九铁路在平湖设站,并在平湖旧墟以北2里处独资兴建新墟市。由于规划合理,集市一时空前活跃,吸引了远近商贩、百姓前来投墟。他在新墟市开办了一间装机50多台的织布厂,并招收附近乡村青年当工人。
刘母伍氏去世后,刘铸伯投资修建了纪劬劳学校,取名于《诗经・小雅・蓼莪》中的“生我劬劳”,以感恩母亲的奉献。刘铸伯之妻潘氏早亡,为感念妻子贤德,他以“念妇贤”为名修建医院。这间医院是当时宝安县第一家正规的新式医院。他还请来时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为学校、医院题字。
1917年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刊登了朱庆澜撰写的《平湖医院学校开幕纪事》,高度赞扬刘铸伯的义举:“洞悉中外情形,于我国文明力图进步,为当时开风气,为人类造幸福。生平于振兴商业外,如兴学校、设医院、救灾济贫等事,罔不惨淡经营,踊跃从事。其进取之勇敢,固令人惊而爱国之热忱,尤人所难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