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显示:中国大陆14亿人口中,刘姓人口7200万,为第四大姓。如果加上港、澳、台,全球华人中,刘姓是第四大姓。在盐城市,刘姓,列盐都第四位,列建湖第三位,列射阳第五位,列滨海第五位,列响水第六位。
据史料记载,刘姓出现皇帝66位,诸候几百人,将相名流、专家学者不计其数。刘姓是盐阜地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西周初年,鲁侯(周成王之子)伯禽令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民南迁,途中有刘姓一部分人留置盐城定居。西汉初,射阳侯刘缠(项伯)的封地就在盐城,吴王刘濞曾招人在东台境内煮海水制盐,由此刘氏就有人在盐城繁衍生息。
元朝末年,徐州沛县的刘极公(盐城新兴《刘氏族谱》记载,刘极乃汉高祖刘邦的第51世孙)避乱迁至龙冈,后又迁新兴场。刘极的19世后班辈用字: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目前传至承字辈,历26世。
明朝初年,江西梓溪的刘九三公来盐城任教喻(管教育方面的官员),迁盐城湾刘巷,后人继徙阜宁射阳河南岸之沙浦庄,从五世起,有些宗支沿射阳河向东北迁徙入滨海,定居于篆河,人称沙浦刘。明代,座落在阜城向东射阳河大拐弯处北岸的真武庙年久失修,出海渔船回港停泊大为不便,名士刘翰第一个出资修庙。真武庙被捻军毁坏后,刘翰后人刘以云(12世)等宗亲又于光绪八年重建。岁修用款,皆由刘氏族人筹捐。该支刘氏15世起班辈用字:学于古训,必得其明,承家开国,本立道生。目前传至家字辈,历24世。
明朝初年,苏州阊门,刘、管、段、金,皆被赶散。一支迁入东台市,现已传至23世,总人口为2.7万人,为该市广山镇第一大姓,溱东镇第二大姓。一支迁入大丰市刘庄镇,16世后班辈用字:士爱加圣大,如为德必昌。目前传至如字辈,历22世。一支迁入盐渎西北乡西浦头(今建湖县宝塔镇滩河村),人称西浦刘。九世祖仰圣、仰京二公于雍正十年创立家庵,此庵于文革期间被毁。后人有的乔迁兴化,有的寄迹滨海、射阳,也有的仍然固守在阜宁、建湖。十五世后班辈用字:玉昌广元(同治三年序),学必成之,安仁尚德,秉政嘉贤,致清海国(光绪33年序),目前传至24世安字辈。
继明朝洪武赶散移民来盐屯垦后,民国初期,南通近代实业家张謇兄弟从崇明、启东、海门、如皋等地移20余万人至东台、大丰、射阳等地开发滩涂;建国初期政府从南通、上海移民以及在沿海建国营农(盐)场垦荒戍边近30万人。
从2000年起,8000余万三峡移民迁入射阳、大丰、东台境内;再加上历代零星的南北迁徙,繁衍生息,形成族系,如:盐城某地的刘氏派文“有大为仁广,福金启茂(必)昌”;建湖18团的刘氏派文“之广万永启,立步正加开”;建湖上冈北张家庄刘氏派文“士大德庆恒,升家声真远”;建湖近湖的刘氏派文“蟾霞桂宝学”;射阳海河彭庄的刘氏派文“相未昌成,永中传家”;滨海某地的刘氏派文“国龙金宝玉”;响水六套的刘氏派文“德开芳,孟怀兴国”等等。
盐阜地区有许多地名与刘姓有关,如:东台南沈灶东刘村、西刘村,五烈祁刘村;大丰刘庄,大中镇大刘新村;盐都大纵湖周刘村,葛武寺刘村,尚庄刘贯村,郭猛黄刘庄、刘堡村、刘垛、刘东居委会,秦南刘村、武刘村,潘黄唐刘村、刘朋村、刘迁村,龙冈福刘庄、刘格庄、施刘庄、韩刘庄、湾刘村;亭湖盐东桂英村(以烈士刘桂英名);建湖县裴刘镇,沿河的刘家荡,近湖刘桥村,建阳御史沟(长5公里,系明朝永乐年间御史刘洵为根除这一带水、旱灾害,捐资组织民众开挖而成),庆丰东刘村、袁刘居委会,钟庄镇刘岑村,冈东刘家墩,宝塔前刘墩、后刘墩;阜宁公兴刘舍村,古河唐刘村、西刘村、刘侯村,陈集大刘村,郭墅刘庄村、刘河村、刘十二村,三灶嵇刘村;滨海刘簖,正红旗刘锅村,獐沟刘庄村,陈涛刘浦村,樊集玉龙村(烈士刘玉龙名);响水小刘庄等。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