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彭城作为刘姓共同的发源地逐渐得到各支刘姓的认同。于是,许多刘氏都声称自已望出彭城,从而形成了彭城刘氏的众多宗支。刘文静所在的京兆武功刘氏家族,是隋唐时期新兴的一支大家族。
据刘文静自己所称,京兆武功刘氏源出彭城;而据宋元之际熊禾的《麻沙刘氏族谱序》记载,京兆武功刘氏属于彭城刘氏中的中山刘氏一脉,是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裔。该谱称,中山靖王刘胜的第十七代孙刘衍,晋水部都尉,封关内侯。刘衍的第四代孙为御史中丞刘颖,即是刘文静的祖父。刘颍生太博刘禧,刘禧生有五个儿子:1刘文谯、2刘文纪、3刘文允、4刘文静、5刘文谦。(见熊禾《勿轩集》卷3)。从刘胜到刘文静的传递世系,现据江西《瑞金刘氏首次联修总族谱》和明景泰二年辛未(公元1451年)刘虎门撰《砂罗越刘氏源流考》,京兆武功刘氏源自汉高祖刘邦,世序如下:75刘邦——76刘恒——77刘启——78中山靖王刘胜——79刘贞——80刘昂——81刘禄一一82刘恋——83刘英——84刘建——85刘哀华——86刘宪——87刘舒——88刘信——89刘贤一一90刘显廷——91刘愿——92刘金——93刘成——94刘衍——95刘修仁——96刘谊(一作刘彝)——97刘元明一一98刘颖(一作刘懿)——99刘义僖(一作刘韶)——100刘文静。
八十六世祖 刘 宪(刘哀华长子),字德广,妣彭氏、路氏、吕氏。
公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元52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庚子(公元100年),享寿四十九岁,葬于沛县大南门外九龙坑、双凤朝阳形。(一说葬于祈山)。刘宪官封胶水侯。
妣彭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同葬。(生四子:1刘化、2刘和、3刘益、4刘舒。)
妣路氏(一说妣吕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同葬。(生一子:刘雄。)
妣吕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同葬。(无出生)。
共生五子:1刘化、2刘和、3刘益、4刘舒、5刘雄。
(有谱载:刘宪公生四子:l刘化、2刘和、3刘舒、4刘街),
八十七世祖 刘 化(刘宪长子),妣宗氏,
后裔未详。
八十七世祖 刘 和(刘宪次子),妣温氏,
后裔未详。
八十七世祖 刘 益(刘宪三子),妣李氏,
后裔未详。
八十七世祖 刘 舒(刘宪四子),字启,又字亮,封祈邑侯,妣宋氏。
生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乙亥(公元75年),卒于顺帝永和元年丙子(公元136年),享寿六十二岁,葬于祈山。(一说公与妣合葬涿郡南门外)。(一说葬沛县大南门外九龙坑、双凤朝阳形)。妣宋氏,生卒年未详。夫妇同葬祈山。
生五子:1刘谊、2刘諠、3刘读、4刘讲、5刘信。
八十八世祖 刘 谊(刘舒长子),字仁,封祁阳侯,妣徐氏、李氏。
生于和帝元兴元年乙巳(公元105年)卒于桓帝延熹六年癸卯(公元163年),享寿五十九岁,葬于祈山。妣徐氏、李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同葬祈山。
生五子:l刘用、2刘必、3刘良、4刘布、5刘铎(一作刘锋)。
八十九世祖 刘 用(刘谊长子),
后裔未详。
八十九世祖 刘 必(刘谊次子),字忠,又字荣馗,妣穆氏、孙氏。
生于东汉顺帝建康元年甲申(公元144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丙子(公元196年),享寿五十三岁,葬于祈山。桓帝廷熹五年壬寅(公元162年)封为原泽侯,
妣穆氏、孙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同葬,(一说合葬涿郡杨村)。(一说葬沛县杨村三岭下、美女照镜形)。生二子:l刘显达、2刘不疑。
九十世祖 刘显达(刘必长子),妣李氏。
封颍川侯,卒与妣合葬松江府西门外、乌鸦落洋形。后裔未详。
九十世祖 刘不疑(刘达次子),字恕,妣钱氏、朱氏。
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卒年未详,葬于顺天府东城下。献帝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封为丰灵侯,妣钱氏、朱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合葬。(一说合葬涿郡茅岭下),(一说葬江南镇江茅岭下山、虎形)。
生四子:l刘济(一作刘斐)、2刘惠、3刘凤、4刘云。
九十一世祖 刘 济(一作刘斐)(刘不疑长子),
后裔未详。
九十一世祖 刘 惠(刘不疑次子),字涟,又字恒明,妣鲍氏(包氏)、巫氏。
封济川侯,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乙未(公元215年),卒年未详,葬于锦川。妣鲍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同葬。(一说公妣合葬涿郡娥眉山下、风吹罗带形)。
生二子:1刘崇、2刘雄。
九十二世祖 刘 崇(刘惠长子),
后裔未详。
九十二世祖 刘 雄(刘惠次子),
后裔未详。
九十一世祖 刘 凤(刘不疑三子),
后裔未详。
九十一世祖 刘 云(刘不疑四子),
后裔未详。
八十九世祖 刘 良(刘谊三子),
后裔未详。
八十九世祖 刘 布(刘谊四子),
后裔未详。
八十九世祖 刘 铎(刘谊五子),
后裔未详。
八十八世祖 刘 諠(刘舒次子),
后裔未详。
八十八世祖 刘 读(刘舒三子),
后裔未详。
八十八世祖 刘 讲(刘舒四子),
后裔未详。
八十八世祖 刘 信(刘舒五子),
生子:刘贤,(馀未详)。
八十九世祖 刘 贤(刘信之子)。
生子:刘显廷,(馀未详)。
九十世祖 刘显廷(刘贤之子)。
生子:刘愿,(馀未详)。
九十一世祖 刘 愿(刘显廷之子)。
生子:刘金,(馀未详)。
九十二世祖 刘 金(刘愿之子)。
生子:刘成,(馀未详)。
九十三世祖 刘 成(刘金之子)。
生子:刘衍,(馀未详)。
九十四世祖 刘 衍(刘成之子)。
晋朝时官水部都尉,封关内侯。生子:刘修仁,(馀未详)。
九十五世祖 刘修仁(刘衍之子)。
生子:刘谊(一作刘彝),(馀未详)。
九十六世祖 刘 谊(一作刘彝)(刘修仁之子)。
生子:刘元明,(馀未详)。
九十七世祖 刘元明(刘谊之子)。
生子:刘颖,(馀未详)。
九十八世祖 刘 颖(一作刘懿)(刘元明之子)。
官任御史中丞,曾任北周石州剌史。据江西《瑞金刘氏首次联修总族谱》和明景泰二年辛未(公元1451年)刘虎门撰《砂罗越刘氏源流考》所记刘文静祖父的名字与《新唐书》、《旧唐书》不符,现两种名字都登列,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生子:刘义僖(一作刘僖),(一作刘韶、刘昭)(馀未详)。
九十九世祖 刘义僖(一作刘韶、刘昭)(刘颖之子)。
官任太傅,是隋朝的将领,在战场上阵亡殉国,被隋朝廷追赠仪同三司。据江西《瑞金刘氏首次联修总族谱》和明景泰二年辛未(公元1451年)刘虎门撰《砂罗越刘氏源流考》所记刘文静父亲的名字与《新唐书》、《旧唐书》不符,现两种名字都登列,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生五子:1刘文谯、2刘文纪、3刘文允、4刘文静、5刘文谦(文起)。
一百世祖 刘文谯(刘义僖长子)。
官任大司徒。后裔未详。
一百世祖 刘文纪(刘义僖次子)。
官任剌史,后裔未详。
一百世祖 刘文允(刘义僖三子)。
后裔未详。
一百世祖 刘文静(刘义僖四子),字肇仁。
唐徐州彭城人,生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戊子(公元568年),刘文静的家族世代居住在京兆武功,史称刘文静气字轩昂,风流倜傥,有大志,才干谋略过人。他早年承袭仪同三司的官职,后出任晋阳县令。他与李渊父子深相结交,并很快受到李世民的赏识,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丁丑(公元617年),刘文静因与李密有联姻关系,被隋炀帝下令逮捕入狱。这时,李渊、李世民父子正在策划起事,李世民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的人物,于是亲自前往狱中探望,向刘文静询求平定天下大计。刘文静不愧是一代奇才,在狱中与李世民一席密谈,不但力劝李氏父子起义,坚定了李氏的决心,而且就在狱中基本上制订了李氏谋夺天下的大策。此后,刘文静成为李氏起义最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李渊在晋阳正式起义后,开辟大将军府,刘文静担任军司马。他的建议都得到李氏父子的采纳。不久,刘文静受李氏派遣,亲自前往突厥,会见始毕可汗。这次会谈取得圆满成功,立即派了两千骑兵随刘文静一同前往太原支援李氏起义,并向李氏政权献马两千匹。此后,刘文静又在击败隋朝重要将领屈突通的战斗中建立大功,因此官升大丞相府司马、光禄大夫,受封为鲁国公。李渊建唐称帝后,刘文静以开国元勋身份被任命为民部尚书《纳言》——一种负责朝廷机要事务的重要职务,地位相当于宰相。上任之后,刘文静在隋朝《开皇律令》的基础上创建了唐朝的第一部法典,为大唐的法律奠定了基础。后来,刘文静因官位不及昔日好友、唐朝另一开国元勋裴寂,有怨言,两人关系破裂。家中召巫者为厌胜之法,被人诬告谋反,高祖命裴寂、萧瑀问罪,李世民、萧瑀皆为之辩白,高祖不听,竟以裴寂言枉杀之,刘文静于高祖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被唐高祖李渊下令处死,家产也被抄没,终年五十二岁。十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宣布为开国功臣刘文静平反昭雪,并追恢复刘文静的官职和鲁国公爵位。刘文静的兄弟也大都有功名。
生三子:1刘树艺、2刘树义、3刘稚(一作刘洵)。
一零一世祖 刘树艺(刘文静长子)。
唐贞观三年已丑(公元629年),唐太宗为刘文静平反时,刘树艺与弟弟刘树义一同阴谋造反,结果不但杀父之仇未报,刘氏兄弟却双双惨遭杀身大祸。后裔未详。
一零一世祖 刘树义(刘文静次子)。
唐徐州彭城人,世居京兆武功。唐太宗贞观三年己丑(公元629年)追复其父刘文静官爵,刘树义被受命承袭亡父的爵位,续封为第二代鲁国公,并被赐予可娶公主为妻的荣誉。但刘树义对李世民的恩德并不是心存感激,相反却对父亲的枉死耿耿于怀,最后竟与他的哥哥刘树艺一同阴谋造反,结果不但杀父之仇未报,刘氏兄弟却双双惨遭杀身大祸。后裔未详。
一零一世祖 刘 稚(一作刘洵)(刘文静三子)。
据福建麻沙刘氏族谱记载,刘稚(刘洵)官任太子中允。生子:刘蕃,(馀未详)。
一零二世祖 刘 蕃(刘稚之子)。
官任洛州剌史。生子:刘君复,(馀未详)。
一零三世祖 刘君复(刘蕃之子)。
生子:刘庄,(馀未详)。
一零四世祖 刘 庄(刘君复之子)。
官任大鸿胪卿。生子:刘昱,(馀未详)。
一零五世祖 刘 昱(刘庄之子)。
官任户曹。生子:刘璇,(馀未详)。
一零六世祖 刘 璇(刘昱之子)。
生子:刘荆,(馀未详)。
一零七世祖 刘 荆(刘璇之子)。
生子:刘德明,(馀未详)。
一零八世祖 刘德明(刘荆之子)。
生子:刘籀,(馀未详)。
一零九世祖 刘 籀(刘德明之子)。
生二子:1刘思道、2刘致道。
一一零世祖 刘思道(刘籀长子)。
官至枢密,生子:(名未详)。
一一一世祖 刘(名未详)(刘思道之子)。
生子:刘牟,(馀未详)
一一二世祖 刘 牟(刘思道之孙)。
官任右骁骑卫大将军。后裔未详。
一一零世祖 刘致道(刘籀次子)。
生子:1刘仔、2刘于,(馀未详)。
一一一世祖 刘 仔(刘致道长子)。
京兆武功刘氏传到刘仔这一代时,家族又开始昌盛起来。谱载刘仔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以明经举进士,历任工部侍郎,封扶危奉天保国致理功臣,升山东、陕西四镇节度兼枢密使,后晋升为太师,去世后追封为齐国公,谥文庄。后裔未详。
一一一世祖 刘 于(刘致道次子)。
生子:1刘沼、2刘滂,(馀未详)。
一一二世祖 刘 沼(刘于长子)。
生子:刘楚,(馀未详)。
一一三世祖 刘 楚(刘沼之子)。
生六子:1刘翱、2刘翔、3刘翘、4刘翊、5刘丰、6刘豳。
刘楚六子皆为刘氏入闽东族、西族创始祖。请参阅《刘氏宗谱福建五忠部份谱序》。
一一二世祖 刘 滂(刘于次子)。
生子:1刘在、2刘存,(馀未详)。
一一三世祖 刘 在(刘滂长子)。
居光州。生三子均随伯父刘存入闽,都在福建创业开基。
生三子:1刘昌茂、2刘昌荣、3刘昌祖。(参阅《刘氏宗谱福建八贤部份谱序》)
一一三世祖 刘 存(刘滂次子),字心一,号淮叟。
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僖宗中和元年辛丑(公元881年)统兵入闽,于昭宗景福二年癸丑(公元893年)抵达福建的欧冶,后又与侄儿刘昌祖一同迁居福建怀安凤岗(福建福州市西北),后裔繁衍兴旺,形成著名的福州凤岗刘氏。据族谱记载,刘存享寿长达一百二十岁,真福寿仙也。生八子:1刘昌龄、2刘昌嗣、3刘昌祚,(馀未详)。
(参阅《刘氏宗谱福建八贤部份谱序》)
一百世祖 刘文谦(文起)(刘义僖五子)。
唐徐州彭城人,世居京兆武功,官任通直散骑常侍。以家中怪异数现,召巫者为厌胜之法,被人诬告谋反,唐高祖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刘文静被杀时,他的家族也受到牵连,刘文谦(文起)也被处死。后裔未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