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山东诸城刘氏源流

明清山东诸城刘氏部份谱序
诸城刘氏原来是一个很平常、很普通的家族,但在清代却突然崛起子世,而且连续三代显贵不衰,来自山东诸城刘氏宗族的刘墉成了一位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英雄,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正义、忠诚和智慧的化身。诸城刘氏也因此更进一步闻名全世界。

诸城刘氏族谱

刘墉的家乡在诸城。是在清代的诸城县北乡七十里的逄戈庄,现属于山东高密县注沟乡逄戈庄村。据刘墉家乡逄戈庄《东武刘氏族谱》所载由刘统勋撰的《东武刘氏族谱凡例》记载说:“吾家自前明弘治年间,始祖讳福公,自江南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至二世恒公,家谱遭兵烬,中间世次莫考,帮列恒公为二世。”

诸城开基祖 刘 福(父、祖未详),

依据成书于清代后期的《东武刘氏族谱》的记载,诸城东武刘氏约形成于明朝,以刘福为本支开基始祖。生一子:刘恒,(馀未详)。

诸城二世祖 刘 恒(刘福之子),

第二世刘恒时,由于战乱兵灾,刘家族谱被烧毁。从此,族人对诸城以上刘氏家族的情况就不得而知。生三子:1刘玳、2刘瑁、3刘瑚。

诸城三世祖 刘 玳(刘恒长子),

生一子:刘思智,(馀未详)。

诸城四世祖 刘思智(刘玳之子),

生二子:1刘通、2刘远。

诸城五世祖 刘 通(刘思智长子),

生三子:1刘必显、2刘必前、3刘必大。

诸城六世祖 刘必显(刘通长子),

诸城刘氏自始祖刘福到第六世刘必显一代,都默默无闻。大概就是因为担心族姓不兴、希望后人发达的缘故,诸城刘氏分别给第六代取名叫“必显”、“必大”。而历史的发展却正好印证了这一瑞兆,诸城刘氏传到第七代刘棨和第八代刘统勋父子时,果然崛起于世,迅速显赫起来。生四子:1刘桢、2刘果、3刘棨、4刘棐。

诸城七世祖 刘 桢(刘必显长子),

后裔未详。

诸城七世祖 刘 果(刘必显次子),

后裔未详。

诸城七世祖 刘 棨(刘必显三子),字弢,

清山东诸城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四年丁酉(公元1657年),刘棨少有文才,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公元1685年)考取进士,成为诸城刘氏最早在科举上取得成功的人。后又学书法,博涉子史。初任长沙知县。后因政绩突出,不断得到提升,历任宁羌知州,山西平阳知府、天津道副使、江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在长沙禁弃女之俗,在宁羌用仓粟赈饥,教民利用槲树养蚕织绸,又建义学,宁羌自此始有中举人者。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公元1718年)去世于四川布政使任上,终年六十二岁。刘棨为人温和纯厚,为政以廉明著称。他任地方官多年,治理有方,爱民如子,关心疾苦。康熙四十八年已丑(公元1709年),朝廷在全国评选“操守清廉,才具优长”的知府,仅刘棨与湘潭人陈鹏年二人中选。他的卓越政绩,不但受到朝廷的多次表彰,更受到各地百姓的交口称赞。当年他上任四川布政使路过平阳时,“南羌父老夹道欢迎,声震山谷”。正是因为他的良好吏治,《清史稿》才将他列入《循吏列传》。生子:刘统勋,(馀未详)。

诸城八世祖 刘统勋(刘棨之子),字延清,号尔钝。

清山东诸城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已卯(公元1699年),世宗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进士,早年曾任庶吉士和翰林院编修。后来又历任直南书房、上书房。清世宗雍正四年丙午(公元1726年)升詹事,成为与皇帝比较接近的官员。乾隆称帝继位后,刘统勋地位进一步上升,先后升为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后曾随大学士稽曾筠到浙江学习治理海塘工程,学有所成后又多次负责黄河、运河的治理工程,因办事得力,渐渐受到乾隆赏识重用。乾隆十三年戊辰(公元1748年),升任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此后,刘统勋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先任刑部尚书,乾隆十七年壬申(公元1752年)出任军机大臣,乾隆十九年甲戌(公元1754年)加太子太傅,成为乾隆身边的主要辅佐大臣之一。此后,刘统勋因在协助陕甘总督征讨准噶尔叛乱时犯过被革职,但不久复出,任刑部尚书。后又再升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乾隆二十四年已卯(公元1759年)为协办大学士,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公元1761年)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成为清朝宰相。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公元1773年)去世,谥为“文正”。有《刘文正公集》。刘统勋虽位极人臣,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敢于直谏,深受乾隆器重。多次参预主持黄河、运河治理,往往都能革除积弊,加速工程进度,提高质量。又荣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并曾四次任会试《进士考试》正考官。刘统勋当年与另一位来自江苏武进的刘纶同朝辅政,因此有“南刘东刘”的美称。他去世后,乾隆亲自前来参加丧礼,流泪叹息自已“失一股肱”,并称赞说:“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刘统勋的显赫地位和杰出成就,标志着诸城刘氏家族的发展已经进入极盛时期。生二子:1刘墉、2刘堪。

诸城九世祖 刘 墉(刘统勋长子),字崇如,号石庵。

清山东诸城人,生于圣祖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公元1720年),自幼聪颖异常,好学不倦,年轻时就非常有才气。乾隆十六年辛未(公元1751年),刘墉继祖父、父亲之后再一个考取进士,初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讲。乾隆二十年乙亥(公元1755年),因受父亲刘统勋牵连,被逮捕入狱。后复出,先后任安徽学政、督江苏学校、山西太原知府。因对下属失察受到发配军台的处分。此后再次复出,任修书处行走、江苏江宁知府、陕西按察使。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公元1776年),刘墉升任内阁学士、直南书房,不久入迁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开始受到乾隆的赏识和器重。后任湖南巡抚,升左都御史,仍直南书房。乾隆晚年,刘墉先后担任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等一系列显赫职务,成为乾隆朝廷的主要大臣之一。嘉庆称帝继位后,刘墉以前朝元老身份继续受到重用,聘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地位更进一步上升。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刘墉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文清”。嘉庆皇帝还下令将他的神位列入贤良祠,受国家供奉。刘墉为人极具智慧而又正直,为官两袖清风,疾恶如仇,为臣敢于直谏。他与当时的大奸臣和珅斗智斗勇的事迹,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因背有残疾,人们称之为“刘罗锅”。刘墉不但是一位红极一时的宰相,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学颜真卿、苏轼诸名家法贴,而他自称宗钟繇。以小楷见长,与翁方钢、梁同书、王文治等书法大家齐名。他的书法风格喜用重墨,貌丰骨健,别具魅力,有《石庵诗集》。

谱载刘墉没有生子,以侄儿刘锡朋为子嗣后。

诸城十世祖 刘锡朋(刘墉嗣子),

刘墉的侄儿,过继为刘墉子,承嗣。生二子:1刘光海、2刘耀海。

诸城11世祖 刘光海(刘锡朋长子),

后裔未详。

诸城11世祖 刘耀海(刘锡朋次子),

后裔未详。

诸城九世祖 刘 堪(刘统勋次子),

生子:刘镮之,(馀未详)。

诸城十世祖 刘镮之(刘堪之子),字佩循,号信芳,

清山东诸城人,刘墉之后,诸城刘氏仍然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兴旺繁荣,并再次产生了一位朝廷大臣——刘墉的侄儿刘镮之。刘镮之早年丧父,由伯父刘墉教养成人,在乾隆五十四年已酉(公元1789年)考取进士,是诸城刘氏中连续第四代通过科举考试步入清代政坛的成员。大概是因为家族三代在朝廷任职,势力强大的关系,刘镮之考取进士后也一路官运亨通,先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后出任兵部尚书,嘉庆十八年癸酉(公元1813年)又兼顺天府尹(相当于今北京市市长)。后因治理有功升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官至吏部尚书,居官廉正,成为诸城刘氏又一位地位显赫的朝廷大臣。但是,刘镮之的才能显然远比叔叔刘墉、祖父刘统勋逊色,当时他所治理的北京地区天地会、白莲教等秘密教会起事不断,而他却束手无策,不能平息。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817年),刘镮之晋见嘉庆皇帝时,嘉庆责怪他上奏很少、治理不得力,“镮之不能对”,却将原因归结为当时闹旱灾。嘉庆又问他具体的受灾情况和赈济措施,刘镮之“仍不能对”。于是,嘉庆将他罢免,降职侍郎候补。嘉庆晚年,刘镮之复出,任都察院右都自制史仍兼顺天府尹,后升任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工山水,喜收藏古物,道光元年辛巳(公元1821年)去世,被朝廷赐谥为“文恭”。

生二子:1刘喜海、2刘华海。

诸城11世祖 刘喜海(刘镮之长子),字吉甫,号燕庭,

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公元1793年),仁宗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公元1816年)考取举人。宣宗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任福建临汀太守,后历任福建兴泉水道、陕西按察使等职。后因受人弹劾,被贬官回乡。刘喜海虽然是一位官员,但他对学术和古籍、金石却有更大的喜好。他当了二十多年官,从不贪婪,每到一地,却尽力搜求收集古籍珍本和金石文字。他的“味经书屋”,是清代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他收藏的珍籍,有蜀本《张说之文集》30卷等数十种宋版精刊善本唐人文集和百衲本《史记》。他汇编出版的《金石苑》61册,是中国金石文字学上的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刘喜海还留意朝鲜等海外金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促进清末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受到中朝文化界的称誉。有《朝鲜书目》、《海东金石苑》、《东古文存》等行世。

生四子:1刘虞采、2刘宁采、3刘需采、4刘南采。

诸城12世祖 刘虞采(刘喜海长子),

后裔未详。

诸城12世祖 刘宁采(刘喜海次子),

后裔未详。

诸城12世祖 刘需采(刘喜海三子),

后裔未详。

诸城12世祖 刘南采(刘喜海四子),

后裔未详。

诸城11世祖 刘华海(刘镮之次子),

后裔未详。

诸城七世祖 刘 棐(刘必显四子),

后裔未详。

诸城六世祖 刘必前(刘通次子),

后裔未详。

诸城六世祖 刘必大(刘通三子),

生子:刘子香,(馀未详)。

诸城七世祖 刘子香(刘必大之子),

后裔未详。

诸城五世祖 刘 远(刘思智次子),

后裔未详。

诸城三世祖 刘 瑁(刘恒次子),

后裔未详。

诸城三世祖 刘 瑚(刘恒三子),

后裔未详。

诸城刘氏在乾隆时期由第八世孙宰相刘统勋开始撰修族谱,名叫《东武刘氏族谱》,共三卷。到今天,诸城刘氏已传到始祖刘福的第十五、六代,大部分族人仍居住在诸城故地。

赞(3)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山东诸城刘氏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