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德堂刘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而在明朝时期,他们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玖德堂刘氏的成员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玖德堂刘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刘氏家族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族,他们生活在江南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家族。在明朝时期,玖德堂刘氏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他们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明朝时期,玖德堂刘氏的成员在政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官员,他们在政府中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此外,他们还在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玖德堂刘氏的成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的一些人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他们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玖德堂刘氏的成员还在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商人,他们在中国的商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影响中国的商业决策。
总的来说,玖德堂刘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他们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成员对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中国的商业决策和文化的发展。玖德堂刘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家族,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玖德堂咸阳刘氏
始迁祖高堂,徙陕西咸阳秦都马庄镇天阁村。
是谱为天阁村刘氏的支谱之一。谱载该刘氏原籍山西洪洞,明初迁邠州(今彬县),后又迁居泾阳县泾干镇,后由始祖刘高堂迁居今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
玫德堂世谱
刘古愚名光贲,字焕堂,号古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县马庄镇天阁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卒于甘肃兰州。他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教育家,当时西北地区倡言推行维新救国的首要代表,与康有为齐名,时人有“南康北刘”之称。他桃李满天下,大门高徒有;维新志士.清政府工部员外郎充总理衙门章京李岳瑞;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大公报》总编张季鸾;著名数学家张秉枢;中华书局经理张鼎昌;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等。当时的关中才俊,十有八九出其门下。
咸阳图书馆藏有两种关于天阁村刘氏的家谐。一-种为印刷本,16开,简体,横排,1990年7月1日刘汝嘉等编写,谱名为《刘古愚家谱》;另一种为抄本,16开,简繁体混书,毛笔抄写,横排,横装,1987年4月20日刘仲第编写,谱名为《玫德堂世谱》。翻阅两谱谱序及内容知,《刘古愚家谱》系刘古愚孙辈修纂,内容只涉及该支系。编者在序言中说:“由于原家谐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重新汇集整理了本家谱。”“本家族世居陕西省咸阳县马庄镇天阁村。””“原住天阁村西头。189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古愚先祖在该址创设义学,因而迁居本村东头。有正院三间、马房五间.园子五间。”“本家族在村上属三户,村中有三户老祠堂一座。”“本家族堂名‘祖节堂’,在正院过庭(厅)悬有‘祖节堂’大匾一幅(块),以后该房拆除,牌匾随之而毁。”该谱尊刘祥为一世,记至十世。二世志尧、志舜,志舜生开泰,开泰生一钧、一铭、一新、一诚四子。一新即为刘古愚谱名。刘古愚又生瑞除,瑞骄,瑞秘、瑞鷪四子,瑞鷪少亡。该谱除前言外,内容包括:刘氏家族历代人数统计表﹑世系图,刘氏家族子孙情况表(即世系录,以表格形式,主要反映:代数,排行、名子(字)、出生日期,职业,备注等),刘氏家族媳妇情况表(体例同子孙情况表,只是将“代数”换为“男名”,即每人丈夫名字。“职业”后加入“籍贯”,予以反映其娘家处所)、刘氏家族女子情况表(体例同子孙情况表,只是在“职业”后加入“嫁出地方”,用以反映其夫家处所)。该谱内容由于资料的缺失,显得过于简单。谱载该族截止1990年7月共有62 户,分别为:天阁村31户,魏家泉12户,西安市8户,北京市3户,陕西省咸阳市2户,西安市阎良区、临潼区各1户,天津市1户,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玉门市各1户。健在人数357人。
《以德堂世谱》作者刘仲第在谱序中说:天阁村刘氏是一个大家族,“远祖已无可考,据旧谱知,我刘氏原籍山西洪洞,明初迁陕西邠州(今彬县),又徙泾干(今泾阳县),后卜居咸阳天阁村。讳高堂者为卜居天阁村后之始祖。然徙卜之年无记载,已不可知。旧谱载我刘氏在邠有祖茔,地在水帘洞。”该族旧谱年久纸坏字脱,其父参考族内宗人保存的家谱予以补正,并交作者刘仲第眷抄,未果。后因文化大革命,原谱被造反派抄去焚烧,幸亏其弟在此前仓促抄录一份,秘藏其叔父家中,为修纂该谱提供了历史资料。谱尊刘高堂为始祖,记至二十五世。二世广盛、三世大、四世全、五世四,六世泰、七世文举、八世朝,九世腾云.十世天良、十一世凤秀、十二世国柱。作者刘仲第谱名日升,为第二十二世。该谐内容包括谱序和世系录两部分。世系录始祖高堂至十二世国柱,每世只记一人,即长子。十三,十四两世记录刘国柱的全部子孙。因刘国柱有7个子孙,故该族从十四世起分为:东院,前老屋、西院、后老屋,南院、北院、东工上7支,谱称“七门子”。该谱作者为“东工上”始祖刘日龋长子刘志澄之后裔,故该谱从十五世起,世系录只记志澄后裔,其他支系不记。该谱谱名当由其族堂号所得。纵览全谱,虽无只字提及刘古愚,但该支系与刘古愚支系共居天阁村,且同姓刘,是不是为同宗,谐中所提始祖刘高堂,是不是也是刘古愚之始祖。对于以上问题,曾困扰笔者很长时期,苦无资料予以破解。
2009年在整理馆藏古籍时,于一合订本《陕西乡试酥卷》中,发现刘古愚于清光绪乙亥即光绪元年(1875年)恩科中陕西省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后,印行的一册《陕西乡试酥卷》(如图1所示),刻本。为笔者解开了以上疑团。
该书封面题签为:陕西乡试碟卷光绪乙亥恩科。正文上下分栏,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版框高16.3cm,宽11.2cm:书高25.3cm,宽14.3cm。版心上题:陕西乡试陈卷光绪乙亥恩科。首页上栏正文题:刘光贲三字,字体宽大,占两行;下栏接续:字贻直,号古愚,派名一新,行五。道光癸卯年(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八月二十一日吉时生,陕西西安府康生咸阳县民籍。字体较小,双行书写。其后即为刘古愚家族世系。该书上栏直系世系如下:始祖堂高、二世广盛、三世大、四世全、五世四,六世恩、七世玉,八世朝用、九世积、十世明清、十一世思库,太高祖国臣、高祖基真、本生高祖基夏,曾祖曰祥、祖志舜、考辉。下栏旁系世系:伯曾祖曰风,叔曾祖曰禄,伯祖志尧、堂伯本胞伯开阳、胞伯开第、堂兄一治、堂第一诚、胞兄一钧、一铭。从以上世系看,刘古愚属于该族第十七世。以上世系除始祖外,每人均记有配偶姓氏,另外还记有刘古愚侄子、侄女.妻子及子女等,因与本文无关,故从略。用此世系与《刘古愚家谐》及《以德堂世谱》对照,我们便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刘古愚在酥卷所述世系与《欢德堂世谱》所录世系从始祖至五世除始祖名颠倒外,完全一致。且《玫德堂世谐》中提及,该族明初由邠州始迁;而《刘古愚年谱》中记载,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九月刘古愚致蒋伯斧、罗叔蕴两君书中曾有:“某饰人也,与同志立复邠会,从农事办起………”。这两者均肯定该刘氏初从饰州始迁这一事实。从而进一步证明这两支刘氏为同宗。至于始祖名字,刘古愚书堂高,刘仲第书高堂,笔者以为,应采信刘古愚说,刘仲第之说可能有误。原因有二;其一,按科举惯例,这是刘古愚本人中举后,为光宗耀祖所提供印行的,一定是慎之又慎,录有实据的。如果堂堂一个举人,连自己的始祖名字都弄错的话,岂不贻笑大方。其二,刘仲第在谱序中提及,他所修家谱的底本是其弟在造反派抄收之时草录的,势必只记大概,造成错讹。加之年代久远,祖老皆爱,旧谱不存,无其他资料佐证,便将错就错,以“堂高”误为“高堂”。
二是《刘古愚家谱》所提及之一世祖刘样,当为刘曰祥,可能是由于刘氏后代因资料缺少,口传有误,致使刘曰祥成为刘祥。刘古愚在酥卷世系中提及:伯曾祖曰风、叔曾祖曰禄。刘仲第《歌德堂世谐》中十四世亦有曰铎、日钧等,由此可知,刘祥当为刘曰祥无疑。
三是刘古愚在碟卷世系中自述考讳辉,字提玉,而《刘古愚家谐》却说其父名为开泰,似乎其中一个有误。经查《刘古愚年谱》知,其父谱名开泰,后改为辉。另外.《刘古愚家谱》中记开泰行三,开第行四,而刘古愚在碟卷世系中称开第为胞伯,故可断定开第应长于开泰。
此外.《刘古愚家谱》前言曾提及,该族在村上属三户,村中有三户祠堂一座。而在《玫德堂世谱》中.十一世风秀下有一行注释.内容为:以上为“老三户”世系。笔者以为,这”三户”“老三户”均指家族支系,说明刘氏家族最早在六世,最晚在十世时已分为三支,而刘古愚家族属于第三支。
有关刘古愚的资料均载其名光责,字焕堂,号古愚。而未见有提及字为贻直的,今据碟卷可知刘古愚还有这一别字,可补其他资料的不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