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许昌枪杆刘氏的传奇故事

在河南许昌市区,枪杆刘之名几乎家喻户晓。问及枪杆刘的位置,很多人知道在市区以南。但至于枪杆刘的来历,恐怕很多人说不上来。其实,枪杆刘因清代当地刘姓人家善于做红缨枪枪杆而得名。

宝训堂

枪杆刘得名与红缨枪枪杆有关
话说在枪杆刘社区东边约两公里,有个地方叫薛家坡。就是今天的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梨园社区的薛庄村。历史上,薛家坡旁有条官道,往南通武汉,往北通北京,为交通要道。
“刘家发家有几种说法!”78岁的陈长根对记者说,第一种说法颇有传奇色彩,与官银丢失案有关。
有一次,官府运送官银入京。驮着金银的骡马队经过薛家坡时,遭遇附近土匪抢劫。护银官兵与众土匪打成一团,驮着官银的骡马受到惊吓,四散跑开。这些运送官银的骡马跑了一阵,看到刘家高大气派的门楼,以为是官府,便用前蹄扒拉刘家的大门。
“刘家人听到外面的动静后,便打开大门,让骡马进了院子。刘家人一看骡马上驮着的都是‘银两翘’(元宝的俗称),就卸下银子。而几匹骡马因为身上刺有官印,刘家人不敢留,就把它们赶跑了。”陈长根说得绘声绘色。
很快,朝廷开始查办官银丢失案。查办文书下达至许州县衙,知县很为难,遂传全县的秀才到县衙商量应对方法。最终,许州知县采用了秀才陈明凤所写的文书并回复了朝廷。
文书中,陈明凤的一句话流传至今。陈长根说,这句话就是“四十五里薛家坡,三面靠山一面靠河”。朝廷官员看到此话,以为薛家坡这个地方方圆有四十五里,地广人稀;三山环绕,紧临大河。看来此地十分险要,劫匪来无影去无踪,想要找回官银很难。最终,朝廷追查官银的事就不了了之。而老刘家得了官银后,重铸银两,去掉官印,从此发家。
实际上,“三面靠山”中的“山”,说的是许昌的裴山庙、泰山庙、洪山庙,“一面靠河”中的“河”,说的是城东的高低河。
第二种比较靠谱的说法与红缨枪有关。据《许昌县志》记载,枪杆刘之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十六年的《重修驻众神庙碑》。当时刘姓人家制作的红缨枪枪杆远近闻名,遂改称枪杆刘。
枪杆刘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艳锋说,枪杆刘挨着许扶运河,河沟里长有粗实的荆条。他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十字镐、洋镐的把都是取自这些荆条。村东清潩河河堤上长有白蜡木,白蜡木长不大,但韧性好,结实不易折,用桐油浸泡后防虫,是做红缨枪枪杆的最佳木材。
刘家庄有尚武习俗,一方面强身健体,一方面抵制匪患,保卫家园。因此,在古代乱世,就有“贼人不进枪杆刘”之说。老刘家制作的枪杆因为质量好,行销周边州府,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豪绅。随着老刘家产业扩张,雇佣的人不断增多,便在周边发展出一个个村庄。现在枪杆刘社区的陈庄村、大王庄村、小王庄村、申庄就是因此而来,与枪杆刘村并称“南五村”。

刘家人明朝从山西迁居于此
“我们枪杆刘社区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陈长根说,明朝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有记载的大规模官方移民就有18次。其中有刘姓族人迁移至许昌,看城南土地肥沃,河水清清,就在这里落户,称为刘家庄。
“刘家人迁移到这儿之前叫庙沟。因为此处有座火神庙,庙旁边有条路,路边有个大沟,所以叫做庙沟。”74岁的邹红恩补充道。
陈长根说,自己年轻时跟着村里的老辈人在生产队里干农活。农闲时五六个老人坐在一起闲聊,讲述枪杆刘村老刘家的往事。陈长根便在旁边一一记下,加以汇总。

许昌枪杆刘氏字辈
永玉万绍广仁

老刘家的五品官墓里出土夜明珠
鼎盛时期,老刘家在市区奎楼街还开设有商铺、当铺以及厂院。老刘家地多人多,家大业大,是深得人心的开明绅士。
“刘家请来教书先生,并不只是教自己后人读书,刘家的长工、短工、佃户、佣人家里的孩子都可以去听课认字。久而久之便成为一处私塾。”陈长根说,后来,刘家出了一位五品官员刘禹,在江浙一带掌管盐务,官至盐运司。
采访中,原枪杆刘村小学校长陈清合从家里拿来一张枪杆刘村范围草图和一张原枪杆刘村龙王庙水井旁石碑的碑文。这张请村民刘满兴原样手抄的《捐输阜民保义学记》碑文记载了清乾隆年间,刘禹家人捐资建学堂的事迹。
陈艳锋回忆,20世纪90年代,107国道拓宽改造时,工人在今文兴路一档发厂的位置发现一处古墓。“听说墓里出土有官服、 古书、宝剑、圣旨、夜明珠等。”一部分随葬品被文物贩子抢走,一部分被市文物部门取走。从墓志铭上看,墓主人就是刘禹。厚重枪杆刘
刘家大院作粮仓
在陈长根老人的记忆中,刘家大院占地数十亩,建得十分气派。前客厅占地一亩多,中间是一个人抱不住的红漆大木柱子。大院南部是刘家四兄弟的住宅,大门朝北,一字排开,几乎一模一样。各家的门楼均高3米左右、宽2米左右,能过马车,门口有1米高的石狮子,东西各一尊。
“刘家大院房子多,两层的砖楼连成一圈儿。我小时候进去过。”陈长根说。
新中国成立后,刘家大院成为许昌县的仓库,用于存放粮食。后来,刘家大院被许昌县机耕队用于存放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因为放不下大型机械,刘家大院的房屋逐渐被毁。再后来,这里变成了枪杆刘小学。人们再也看不到刘家大院往日的样子了。

许昌县在枪杆刘村创办中等农业技术学校
20世纪50年代末,许昌县响应国家号召,在枪杆刘村创办了一所中等农业技术学校。
为找到许昌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的位置,陈艳锋带领记者来到许由路中段。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路南佳通轮胎店往南有一条长长的胡同。“许昌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原来就在这儿!”陈艳锋指着一排门面房说。
今年80多岁的李春生是从许昌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我是这所学校1958年招收的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从许昌县劳动局退休。”李春生对记者说,前两年,他把自己保存的录取通知书等资料捐给了建安区档案馆。
“1957年,全国进入‘大跃进’时期,各行各业都要‘大跃进’,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大学。”曾任许昌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的市老干部局原局长、市老干部大学校长赵春水告诉记者,当时,许昌县有一批从农业部和商业部下放的专业干部,许昌县农业试验站还有上百亩试验田,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
赵春水回忆道,许昌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的教室和宿舍大多是枪杆刘村建的,学校设置了农业系、畜牧系和机械系,办学经费一部分来自各人民公社,另一部分由县财政提供。学校于1958年正式开始招生,当年主要由各人民公社推荐中学毕业生,约300人。1960年,学校参与了国家统一招生,共招到358人。
“我们那时经常到学校的大院里玩儿,有时还请教老师有关种植的问题。”枪杆刘社区居民邹红恩说。
1961年10月,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经济困难。许昌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停止办学,在校生全部返回原籍参加生产劳动。
2011年,该校的20多名师生搞了一次聚会,当年的小伙子如今都已头发花白。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大家都有不少感慨。

县政府南迁,小村庄成为新城区
1983年,原许昌县委、县政府办公机构从市区衙前街南迁至枪杆刘村。
“随着县委、县政府和各单位的入驻,县实验小学、县实验中学、县三高也相继开始建设。”陈艳锋说。
县委、县政府驻地被称为县直新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新城区。新城区规划面积10.25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4万人,成为原许昌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新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人口就有一两万人,比枪杆刘村村民多好几倍。居住的人多了,学校增多了,村民住房的出租价格也水涨船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学校附近、街道两旁饭店、文具店的生意也不错,村民纷纷做起了生意。
还有一些村民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等附近企业打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村庄的发展。
2008年10月,根据我市的规划,许昌县委、县政府办公场所北迁至新元大道的创业大楼和兴业大厦。
“当时的许昌县政府北迁,虽然对我们社区有一些影响,但也为社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枪杆刘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志勇说。

积极创办集体企业,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位于许昌城南的枪杆刘社区紧临107国道,交通便利、市场繁荣。
历史上,枪杆刘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创办集体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枪杆刘村有预制件厂、机械加工厂、面粉厂、砖瓦厂和汽车运输队等。居民在厂里工作或外出跑销售,产品销往省内外,经济效益可观。”枪杆刘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艳锋说,早年创办的集体企业,为枪杆刘村培养了人才,增加了收入,开阔了群众的视野。
许昌县政府办公机构搬到这里后,枪杆刘村在文峰路与新许路交会处建成了新许宾馆(现为金丰湾商务酒店)、瑞丰宾馆(现为喜来乐酒店)等。
集体企业产生效益,居民年底都有分红。2000年,“都市村庄”枪杆刘村的3000多名居民全部“农转非”。
2003年,枪杆刘村投资200多万元在潩水路建成了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办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打造精神家园,期待跨越发展
2017年,枪杆刘村改社区。
“如今,我们社区北至顺河街、南至金叶大道、东至清潩河游园、西到魏风路,辖8个居民小组。”陈艳锋说,社区民风淳朴,涌现出众多好媳妇、好婆婆、好居民。
枪杆刘社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该社区通过闲散土地利用、门面房改造提升、集体企业引资改制等,实现集体经济收入720万元;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将达750万元。”陈艳锋说,下一步,他们将利用社区闲散土地进行开发建设,进一步实现增收。
为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食粮,枪杆刘社区准备邀请社区的陈清合、陈长根、邹红恩等老同志,通过走访和搜集资料,书写村史。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打算在党群服务中心建一座村史馆。通过挖掘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记录和展现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打造留住乡愁、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精神家园。”陈艳锋说。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许昌枪杆刘氏的传奇故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