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东汉为什么宦官能与外戚夺权?

东汉王朝是中国自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由刘秀建立的以洛阳为首都的王朝。这个王朝前承西汉的辉煌历史,下启三国的缤纷乱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的历史瞬间和思维启发。但在这一时刻,对于整个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秩序和权力格局中,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两个特殊的角色和群体,并在随后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和封建皇权的分配。刘氏家族网将从外戚宦官政治群体的开始掌权入手,为您一步步讲述外戚和宦官轮番掌权成为东汉皇权交替之间必然经过和结果。

东汉群雄割据地图

一、开始的权力交替
最开始的东汉王朝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王朝,既具备刘姓正统,其自身也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勇气,东汉王朝初期出现了自西汉末年和王莽篡位时未有的兴旺发展,国泰民安的景象。在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和随后的汉明帝,汉章帝三朝,前有“光武中兴”,后有“明章之治“,真可谓是自古以来难有的盛世景象。
但在此时出现了一个令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汉章帝三十多岁便得病身亡,留下了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刘肇即位称帝。刘肇当时年仅十岁,无法处理朝政,所以她的继母太后窦氏开始依仗着自己在宫中崇高的地位,主要是已故皇帝老婆的身份,开始逐渐染指并掌控朝政,并为了稳固自己手中的权力,将自己的娘家人安排到了朝廷里的机要职位,掌握朝廷大权。
由于此时皇帝年龄太小,无法正常的行使权力,并且这种做法处于道德伦理之中,所以借着这个借口,窦太后开始拉拢一部分朝臣,组成自己的势力,牢牢地把控了朝政,皇帝本人就逐渐成为了被左右摆布的傀儡。外戚们日渐骄纵跋扈,仗势欺人。至此,东汉的外戚专权就开始了。
就在窦太后在肆意的把控朝政的同时,汉和帝刘肇也在慢慢一天天的长大,他逐渐的知道了窦氏家族胡作非为,独断专行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但触碰了臣子不能碰的红线—皇权,而且作为皇帝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是大臣们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所以皇帝开始出现对以窦太后为首的窦氏外戚家族产生了严重的不满。
但此时窦氏外戚权势熏天,窦太后之弟窦宪被封为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每次进出皇宫,大批侍卫跟随,无法直接近身,其余窦氏子弟也甚为嚣张,大部分文武百官更是依附窦氏,皇帝势单力孤,身边没有势力帮助自己,面对日渐嚣张跋扈的窦氏外戚,也只得隐忍不发,忍气吞声。
此时有一个宦官名叫郑众,他并不依附于外戚势力,显得极为另类,并且史料记载他“谨慎而有心计”。再加上平日里外戚们对宦官指手画脚甚至于侮辱,使得汉和帝刘肇便与中常侍郑众和他手下的宦官联合起来,密谋除去外戚。
永元四年,刘肇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随后下令关闭城门,并在宫中立刻逮捕跟随窦氏外戚一干人等,并撤去了窦宪的大将军职务和其他家族成员的官职,随后勒令他们自杀。
至此,权倾一时的外戚窦氏被清除了,宦官郑众有功被汉和帝封为“大长秋”并被赏赐了很多钱,至此,宫中低眉顺眼的宦官们由此登上了权力的舞台,史书记载:“宦官用权,自此始矣”。至此,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交替掌握国家权力的权力交替形势,贯穿了整个东汉王朝,直至东汉灭亡,方才停止。

东汉疆域地图

二、由于皇帝的即位时的年龄,导致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权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汉和帝刘肇和他悲惨的父亲一样,在二十七岁就得病身亡。此时,汉和帝的儿子刘隆距出生仅仅百日,但这位小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死去了。
汉和帝的皇后邓氏在皇族之中选出了汉安帝来继承地位,这位皇帝继位时也才十几岁。邓太后临朝称制,和自己的哥哥邓骘开始把持朝政,由此开始了第二轮外戚和宦官轮番掌控国家权力,在邓骘死后,又相继出现了外戚梁冀,何进等人。
宦官也从开始的信任达到了后来极度宠信的程度,宦官们也开始逐渐有了地位,到后来直接出现了汉桓帝一朝的“五侯”,汉灵帝一朝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汉灵帝甚至称张让为父,赵忠为母,就可见宦官在东汉时期的地位之高,权力之大了。
东汉王朝就在这样的权利交替之中逐渐走上了下坡路。究其原因,有以下这么几点。
首先皇帝过于年幼。
东汉的皇帝自汉章帝以来,寿命都不长,三四十岁便病死或是意外死亡。
而这种死亡对于王朝的长久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因素,譬如年幼的太子无法掌控朝局,增加了王朝政治专递的不稳定性,社会上的问题和矛盾也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处理,政令得不到皇帝的监督和实施,官员大臣们难免因循懈怠,政局出现动荡等等问题。
但面对掌控国家的权利,自然要有势力和手段来填补皇帝留下的权力真空,因为年轻的皇帝过早的死去了,本来并不应该在此时当皇帝的小孩子却因为父亲的早死而不得不站在权力的巅峰,而新立的皇帝往往因为年幼而并不能担任这个角色。
所以,作为老皇帝的皇后和她娘家人,也就因为宗法上的亲属关系和礼制上的崇高地位当之无愧的拥有了掌握皇权的合法理由。年幼的皇帝自然也就无法控制和解决权力的分配,只能是任人摆布。
但是等他长大,等到新皇帝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时候,矛盾就彻底暴露了,外戚不愿放弃权利,而皇帝本人想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于是冲突就此发生了。
传统的封建礼制决定了外戚的高贵身份。中国宗法、伦理纲常、道德教育一向重视孝道。对自己父母地位的尊敬和意见的听从往往已经超越了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管听从和执行就好了,不要去思考父母所说的是否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这种想法一直贯穿着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体制,并且从未发生过改变。所以在面临死去的丈夫和年幼的皇帝,作为皇后,老皇帝的正妻自然要来管理和接管原本属于老皇帝的地位和权利。
更是由于占据宗法上的统治地位,一来不会有人明目张胆的反对,二来也可为自己笼络亲信,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当然,这样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和皇帝本人之间的矛盾。
最后,宦官集团是皇帝身边唯一的依靠和寄托。在宫中既有人数上的优势,又对地形十分熟悉,皇帝深居宫中,只能是依靠宦官们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当皇帝长大后,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然而,皇后总是以宗法上的地位和身份来压制和拒绝皇帝成年之后的合法要求,这是由于其产生了对权力的欲望,并且掌控权力时间越长,欲望越大。可怜的小皇帝本来是皇权的继承者,现在却不能继承权利,这是皇帝自身所无法容忍的。
小皇帝无法以和平的方式要回自己的权利,便开始想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此时,作为皇后外戚一方势力,也在想方设法安排自己势力范围的人掌控国家的兵权,以保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稳固不摇,并且控制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联系,一面对自己的权利掌控产生影响。
所以,皇帝没有任何选择,只能是依靠自己身旁低眉顺眼的宦官们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宦官们的地位很低,他们的地位和外戚势力的地位可谓是天壤之别。但是不起眼的事物往往却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是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么?
当宦官们充当了皇帝的打手时,地位上的显著差距便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空间人数之间的比较了,具体来说,就是,宦官遍布宫中,人数不少,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皇宫中的许多事情。而外戚在外面领兵,没有一定的条件和许可,是无法堂而皇之的进入内廷的。
因而经常上演“擒贼先擒王”的戏码,当年何进就是因为不听劝阻,自己一人进入宫中,被十常侍所截杀。
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在宫中轻易的控制皇后,以作威胁,或是以皇帝召见为名除去外戚中为首的高官显贵,直接控制朝局。
而作为每次帮助自己夺得权利和应有地位的宦官,皇帝当然会因公受赏,先是给很多的钱,之后便开始封爵,并逐渐给予他们一些权力,宦官掌控了权力,就开始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利用手中权力排除异己,打击报复,形成了和外戚势力具有相同利益诉求的政治集团,成为了东汉后期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

东汉经学家刘熙

三、结语
在外戚何进死后,东汉末期的枭雄袁绍领兵杀入宫中,诛杀宦官两千余人,很多未留胡须的青年男子也被当成宦官杀害。
至此,在东汉后期甚是嚣张的宦官集团终于烟消云散,但在不久后,被董卓劫持的汉献帝被曹操所控制并逐渐架空,随后曹丕篡位,东汉灭亡。
最后总结一下,东汉的这种政治生态,究其原因还在于人性的丑恶和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所造成的。在人们面对权力和地位的时候,很难正确公正的的使用权利,所做的一切无非为了功名利禄,为了争权夺利。
而封建制度本身的不健全间接的使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发展起来,并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而外戚和宦官势力集团的出现,也开始对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的历史和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东汉为什么宦官能与外戚夺权?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