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沔阳刘氏宗谱(始祖寿南公,自江西吉安迁沔始)

寿南,字:德暄,号:炳杰,明朝万历初年,迁沔阳始祖,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出东门外三十里刘家;由会试挑选湖北省安陆府潜江县正堂卸任,落籍沔邑葬兴贤庙下路边;生死月日未详。配偶:雷氏,葬于南公伴冢,生死月日未详。

沔阳刘氏宗谱正续六十四派

【刘氏辈分表】
寿正居福    必定如意
宗功祖德    应显贤良
学以宽宏    立志有方
大道传家    孝友泽长
在国思敬    允鸣赞襄
光天化日    华胄永昌
后继进程    世保乾坤
任重道远    锦绣万年

沔阳刘氏宗谱新订家规十条(第三版)

敬祖,敬宗,敬孝道。木有本,水有源,尊长辈爱父母。子女们要孝敬、爱戴长者。不准虐待老人,侮辱长者。追念祖先,勿忘祭祀。应以不同形式纪念祖先,代代相传。
瞻养老人责无旁贷,教育子女义不容辞。子女是国家人才,身为长者,要爱护子女,善于管教,细心培植,谆谆善导,促其成为有用有为,利国利民的好公民。对老人有孝敬瞻养之责,不可怠慢。使之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老者有一个安度晚年的舒适环境。老人逝世了,子女们要按当地风俗习惯,积极妥善处理。
兄弟妯娌应和睦,乡邻待若宾。兄弟如手足,妯娌尤姊妹。兄爱弟恭,夫妻和好,互相尊敬,和睦相处。不可同室操戈,有失家风。远亲不如近邻,要搞好邻里关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对乡邻亲朋,交友以诚,与人为善,以礼相待,相敬如宾。
热爱祖国,保卫家乡。这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效忠国家,人生大德,要随时听从国家的召唤。对国家所颁布的政策、法律、法令和民规乡约,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贯彻执行。响应政府号召,按时上交国家应征的各项赋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不得违抗。
坚持勤俭持家,切莫好吃懒做。勤俭为治家之本,懒惰为败家之忧。要热爱劳动,科学种田,从艺经商,外出打工,要遵纪守法,劳动致富。倘有不良后果,全族人共鉴定。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本领。发展教育和科技是百年大计。子女要适龄入学,学习文化知识,要尊师重道,勤学苦练,立志成才,掌握现代高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勿捧上压下,勿捧富欺穷。为人应忠诚处世,不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要行礼貌,讲文明,不可以凌弱,不可贪财失义,不可图利忘恩,不阿谀以苟会,不以求亲。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酗酒斗殴,家中败类,惯赌盗窃,国法不容。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如有贪图美色,酗酒行凶,集众赌博,盗窃成性,有辱祖宗的子孙,先进行改恶从善教育,如屡教不改者,送交司法部门依法。
不重男轻女,一样看待,继嗣顶户祝为亲生。生男育女是自然现象,不准有尊卑之分。无男有女者,可继承财产,负有瞻养老人的职责。无男无女者,可以本房、本族立之。父子之间,要祝为亲生,不可存有异见。
走南闯北应思水源木本,天涯海角理当叶落归根。族人如服从国家需要,分配到外地;或外出打工,经商,落籍于异地;或远迁异地者,均应记载自出于何时,何地何故离开原址,便于年久子孙样本溯源,恐言传失误,应以文字记载,勿为懒笔而忘祖。
以上新订家规十条,是针对本族众文化素质,人品修养,传统道德的现状,以精神文化为宗旨拟定的,无论为官从仕,务农经商,求学,打工,尊卑长上,内外子女,任何人等,务必遵照执行。不得越轨此规,新十条家规,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现在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全体族众,要以新家规为行为规范,讲文明,树新风,促进家庭和睦,地方太平,社会安宁,国家稳定。对推动家族兴旺,文化发达,遵纪守法,团结、宗亲和睦,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藏此规,受益匪浅,人遵此规,前程无量,望我族众,谨遵慎为。

第三次续修宗谱理事会全体代表议定

公元一九九七年八月于王场小白涉。

宗谱上线感言

二零二三年二月六号星期一,十二点三十分(北京时间)【二零二三年二月五号星期天晚上十点三十分(加拿大美国中部时间)】,对我们刘氏家族来说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刘氏家族宗谱上线了!

二零一七年我带着第三版的家谱从中国到加拿大,从同年十一月开始着手录入家谱两册到现在,历时五年有余。期间我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从加拿大来到了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工作。由于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我的立命之本,修谱作业不得不时常被份内事务所打断,加之我从小远离族群,缺失、佐证、质询失联族群变得异常艰难。幸而有现代科技微信的帮助,还有族群的热心协助,才得以取得今天的结果。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征程的开始,但愿这个平台更方便将刘氏族群维系在一起,让刘氏家族乃至其他家族共同发展壮大。

理应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本着踏实做事,低调为人的原则,就此让它默默地平安上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数字化和无纸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这一趋势可能会延续好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有无修谱电子化的必要性,我也不知道国内家谱行情的状况,仅凭自己的直觉、经验、和知识设计了当前的电子版本,没有商业和娱乐因素的考量。是否增加新的特征、功能、模块等有待进一步发展。

当前的网页运行于InMotion Hosting,从运行之日起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同。由于现行的运行平台仅仅为Core Web Hosting服务,仅能提供静态网页服务,且只具备FTP client登录功能,这大大地限缩发挥空间。但满足目前的需求足矣,且价格优惠。如今后有需求,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服务平台,运行Apache2 + Djando于服务器,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一直担心自己在刻舟求剑,与现行脱节,希望有更多的反馈与参与,也能为持续维护或发展提供支持!

『应廷(刘阳)』于美国德州

二零二三年二月五号

迁沔时间

我族最早的族谱创修于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编辑为祖坤公。此前,宗鲁公在光绪年间做了大量的寻访收集和调查考证工作,为族谱编修的基础。祖坤公(字厚余)在《创修宗谱序》中写道:

“考南公当明万历间,官楚北复州、即家焉。支分派演,世代流传,殆百年于茲矣。”

当时族长(十二世祖坦公)在《创修族谱序》中说:

“吾宗自江右迁沔将二十世矣。一脉递传。前谱无徵,赖叔祖宗鲁公后编墨谱,其系表断自寿南公为始迁之祖,光阴荏苒,人往风微,墨谱待刊,又阅花甲一周矣。”

《迁沔原序》文中则说的更详细:

“南公,子德暄,号炳杰,生明朝万历年,初壬寅科举人。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出东门外三十里刘家湾。由会试挑选湖北省安陆府、潜江县、沔阳州,正堂政绩卓著。生平乐施好善,讯讯断精明,廉洁为怀,后卸任落籍沔、邑西方铁居里,范家关上腾亭岭配雷孺人,生二公,正通正达。从此人丁,蔚起家道隆昌,为江西迁沔之由焉葬于兴贤庙后,关路边,墓地形似轭头湾,故取名为,轭头坟,生死未详。”

以上为创修族谱主编及族长的观点。宾客序文当然依照此说。续修族谱一般照录原谱,因此1997年续修时,也是遵从这个说法。再查看族谱,“意”字辈以上的先辈都缺少生卒记录。寿南公以上的先人,更加无可查考。按族谱,“意”字辈中,最早出生的是生于公元1804年的意泰公,上溯7代人可到寿南公出生的年份。以15~20年为一代,寿南公出生的年份约为公元1664~1699年,壮岁迁沔则在公元1685~1720年左右。我们再换个算法,从当前最小辈分“学”字辈算起,即从始祖至今繁衍17代人,按15~20岁为一代,即我族已历经255~340年。可以推算寿南公出生年份在1679~1764年间,壮岁迁沔则在公元1700~1785年左右。两种算法偏差虽然有,但都显示了一致性,即,寿南公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自江西迁居沔阳。

探究移民

发生在明清时期的从湖广到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潮,常说的“湖广填四川”,以清康熙十年(1671年)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止的移民运动为最大规模,历时105年之久。寿南公出生年份范围与康乾年间的移民运动时间段吻合,可以判定,寿南公到沔阳开基,就是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并与历史事件相符。

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止的移民运动,不止是“湖广填四川”,也同时有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在湖南、湖北两省的民间有一个“说法”,叫作“江西填湖广”,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湖广”是古代省一级政区的名称,在元代包括今湖南、广西、海南全省区以及广东、湖北、贵州的一部分。到明代则变化为基本上辖有今湖南、湖北两省。清代将湖广分为湖南、湖北两省后,“湖广”的名称仍在使用,把两省总督叫作湖广总督,只是不再是一级政区的名称。民谚中所说的湖广,其范围是指明清时期的辖区。与这句民谚相伴的还有许多生动的传说。比如:不少湖南、湖北人(尤其在乡村)称自己是“江西种”,并说凡江西人后裔其小脚指的指甲多一块。又如,两湖一些地方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当地人解释说,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途中要方便时,须先呼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沿袭至今。

根据移民资料,移民运动实际上是连续的,可以上溯到唐朝,一直延续到清后期,时间跨度达一千多年。南宋末年以前是序幕期,移民动因有的是受战乱所逼,有的是听说两湖人口稀少,土地易于购置。其后,出现过两次迁徙高潮。最大的一次是元末明初。元朝末年,两湖尤其是湖北,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厮杀的主要战场,社会动荡使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一时间长江上西行的移民船只一艘接着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单身移民也络绎不绝。今天湖北一些地方还流传着“洪武开坎”的传说,两湖的家族中有50%就是洪武年间迁来的。这可能就是“解手”传说的历史基础吧。第二个高潮则是清初。与洪武移民相比,这次高潮的规模要小一些。因为经过几百年的开发,两湖的人口压力已经出现,当江西等省移民在向西迁徙时两湖也有不少人向西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形成了有名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湖广填四川”的最大原因,是康熙十六年,清军为消灭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在德阳地区作战频繁,滥杀无辜,人口殆尽,一片荒芜。清廷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被迫迁居。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有些江西移民继续西行到了四川、陕南等地。这一千多年的移民运动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发展,战乱只是一种外在的推力,根本的原因在于湖南、湖北的经济开发落后于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有相当广阔的开发空间接纳移民。

湖南、湖北人极少数是土著的后裔,绝大部分人的祖先是从两湖以外其它省迁来的,居前三位的是江西、安徽、广东。长江中下游的江、浙、皖、赣约占移民总数的90%。也就是说,长江流域内有—个由东向西的移民趋势,而且是两湖移民来源的主要特征。在这90%中,江西移民又占90%。据推算,两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所以,民间以“江西”来代称移民的来源,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市县,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赣北多于赣南。开发早、经济文化发达的赣江中下游迁出人口最多。

资料显示,成千上万户外省移民扶老携幼,远途跋涉,迁入两湖,自主择居,在分布上看似无序,实际上很有规律。受相对地理位置和迁移距离的影响,各省移民有一个大致的分布范围。陕西、山西等北方移民集中落户在湖北的北部和西北部,比如陕西移民占郧阳地区人口的40%。越往南,数量越少,远徙湖南的就极其有限了。而广东、福建移民又主要定居在湖南的南部。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两湖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北东部的家族比例中,江西移民达80%,而在西北部还不到30%。湖南北部的家族中,江西移民占60%左右,中部有80%强,而西部只有41%。湖南的移民分布还有一个特点,南部的江西移民少于北部和中部。

当时的移民路线,是水陆并举迁入两湖。进入湖南以陆路为主。湘东与赣西之间的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山脉,呈北北东向雁行错列,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是湘江与赣江的分水岭。这些山地之间的长廊断陷谷地或斜谷地就构成了江西以及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移民进入湖南的天然交通孔道。进入湖北以水路为主,移民充分利用了长江、汉水交通动脉。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堤乘船溯江而上,先选择鄂东定居,故东部江西移民最多。然后分三路向湖北中部、北部、西部扩散,一路继续沿江西进,一路进入汉水逆流而上,另一路则走随枣走廊的陆路通道。陕西、山西、河南等省移民则通过两条路南下,陕西移民主要沿汉水河谷通道首先进入鄂西北,其它北方移民则穿过南阳盆地到达襄樊,由此再向其它地方扩散。所以,北方移民大多分布在湖北西北和北部。

江西迁往湖北的移民,按资料记载是在南昌筷子街或鄱阳瓦屑坝集中后出发,从水陆两路分别行走。从南昌筷子街至湖北走陆驿,自九江起,过龙开河经洗心桥至瑞昌县,西过黄甲桥至界首(湖北省兴国州,即今阳新县界),接鄂州至阳新驿道可达武昌。从筷子街、瓦屑坝至湖北走水驿有二。一是从筷子街经鄱阳湖,过都昌、星子、湖口入长江;

从湖口北渡大江80里至黄梅县,或从湖口入长江上溯220里至蕲州,190里至黄州,235里至汉口。这是所谓从筷子街出发的水路移民路线。二是从鄱阳县(饶州府治)瓦屑坝经都昌至湖口,由湖口进入长江后与从筷子街出发的移民路线相同。此即所谓从瓦屑坝出发的水路移民路线。因当时移民都是在瓦屑坝、筷子巷两处集合,湖北人大都将“瓦屑坝”、“筷子巷”作为自己的故乡。(参见杨正泰校注:《天下水陆路程》三种。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

按以上分析,沔阳在汉水之北,沔阳(今“仙桃”)的移民,大多自江西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在南昌“筷子街”或鄱阳”瓦屑坝”集中后从水路到达汉口后,再沿着汉水到沔阳。

祖地探源

清朝康乾年间“江西填湖广”的历史时期,江西到沔阳(今“仙桃”)的移民,大多自江西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而刘姓则多出自刘姓人口众多的南昌、吉安两府。我族始祖寿南公的祖籍所在地,首先可确定为南昌、吉安两府。

《迁沔原序》文中说:

“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出东门外三十里刘家湾。”

这个说法,与历史事件吻合,应该是可以采信的。

“吉水县、出东门外三十里”,为吉水县乌江镇。查阅《吉安地区刘氏村族志》(2000年出版,吉安地区刘氏村族志编委会编撰),可以了解到乌江镇附近有几处刘氏族居的村庄,其中以“刘家村”命名的唯有一处:

新田村委会刘家村:位于乌江东南1.5公里田垄中。乾隆丁卯刘陆隐从苦富大坑迁入开基。现达46世。属长沙王世系。谱上最高五代长子为:大伦,泮金,永泰,长庚,善青。祖祠名陆隐堂。最后一次修谱取的辈份排行为:良日国登生大泮永长青诗书方名远仁义振家声。曾和乌江果树园同修族谱。

该处村落为乾隆丁卯年开基,说明这里不是祖地。其他刘氏村落无法判别是否为祖地,情况如下:

乌江村委岭上村:位于乌江北0.5公里低丘上。明朝天顺己卯年二十六世刘师万从吉水乌江果园迁入开基,现传到45世。谱上最高五代长子为:在止,卓楷,复古,东震,启旺。属长沙派系。祖祠名乐善堂。辈份排行:登光景达明,俊良传先声,经书相继起,修家自献廷,忠厚敦古道,孝友立仪型,欲思祖业远,全凭德与仁。曾和吉水乌江,果园,水南沃塘,丁江竹山同修族谱。

乌江村委会果园村:位于乌江西1.5公里低冈上。宋末,刘层从乐安横亩出仕福建回归至吉为元兵所阻留居吉水乌江社田(又名油田)后迁入开基,现传到29世。谱上最高五代长子为:廷弼,仲贵,仁远,克生,彦逊。属长沙王派系。祖祠名培元堂(老祠为敦本堂)。辈份排行:登光景达明,俊良传先声,经书相继起,修家自献廷,忠厚敦古道,孝友立仪型,欲思祖业远,全凭德与仁。曾和乌江岭上,南坑,水南镇华山下沃塘,丁江乡竹山等村同修族谱。

凫冲村委会小钩村:位于乌江北偏东8公里小山沟中。宋朝末年刘元昭由蓝田迁入开基,现达29世。元昭后四代为:熙宁,志俊,应彩,微淳。属长沙派系。辈份排行:元宁志应淳承兴发永本钦全源继承文名日道光基必定生贵子修得来世福。

沙井村委会沙井村:位于乌江东偏南2.5公里山坡上,村委会驻地。孝景二年刘子俊从湖南长沙迁入开基,现达28世,属长沙派系。子俊后四代为:东可、公大、明叔、惟一。辈份排行:子可公叔惟伯韫励充沛垂昌应佩顺大元兴枝方文仁义礼智信本立道经邦朝廷端士习显祖赖书香。曾和镏坊,曲岭,木口,巷溪等村同修族谱。

新田村委会刘家村:位于乌江东南1.5公里田垄中。乾隆丁卯刘陆隐从苦富大坑迁入开基。现达46世。属长沙王世系。谱上最高五代长子为:大伦,泮金,永泰,长庚,善青。祖祠名陆隐堂。最后一次修谱取的辈份排行为:良日国登生大泮永长青诗书方名远仁义振家声。曾和乌江果树园同修族谱。

大巷村委会大巷村:位于乌江西偏南4.5公里田垄中,村委会驻地。由刘平万从夏璜村迁入开基。现达34世。谱上最高五代长子为:锡佩,奇峰,臻上,承光,增祥。辈份排行:锡奇臻承增标遇闻芝义俊昂轩羡裕盛以成保玉。曾和夏璜、大巷、江上、坎缓、社上等村同修。

大巷村委会夏璜村:哲宗绍圣三年丙子刘平万由栋东迁入开基,现达34世。谱上最高五代长子为:琪,僴,宣,一荐,瑞之。祖祠名宗庆堂。辈份排行:平琪僴宣一德汝迪懋锡思启恢殿玉发兴茂盛家瑞仁志则尔冠养岩文明日臻月焕道昌隆万旺。曾和大巷,江上,社上,坎缓等村同修。

耒村村委会江上村:位于乌江西南7公里小江北岸。由刘平万从夏璜迁入开基,现达35世。谱上最高五代长子为:誉声,臻华,承裕,继绍,叶宗。祖祠名宜绍堂。辈份排行:锡誉臻承继世学荣祥怀叶子邦启元可以传家文。曾和夏璜,大巷,江上,社上,坎缓同修。

至于上面几处是否为我族祖地,需要去查阅当地的族谱,是否有寿南公的记录。

江西刘姓人口众多,而且因为历史悠久,每个地方的宗派均不一致,即使我族去查询,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源头,只能等待全国人口的族谱大量保存于网络数据库,到时再查找可能会还比较现实。即使到那时,因为各宗派辈分字混同的很多,同期同名姓者不少,如果没有与寿南公生平相符的同期同名记录,寿南公之前的确切世系,是难以确定的。

尽管当前没有确切的文献证明,根据我族传说,族谱记录,以及历史背景考察,应该可以确认我们开基始祖的祖籍: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一九九七年续修宗谱序

盛世修志自古有之。国修志,家修谱,历代如此。据刘氏宗谱记载:刘氏为神尧苗裔,肇迹于刘累,鼎盛于西汉。《刘氏溯沅考》亦明文记载:刘累为帝尧十七世黄帝二十一世孙。刘邦为刘累七十五代孙,(帝尧九十三代黄帝九十七代孙)他平秦灭楚,于公元前209年称帝(即汉高祖)奠基于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后迁都长安。从西汉刘邦起到北汉英武帝刘继元止,共有61位皇帝,在位时间达68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皇帝最多,居皇室地位时间最长的宗族。地位显赫,繁荣昌盛。刘姓大小宗支,分布各地,历史悠久,姓源异同,播迁广泛郡望甚多。以姓氏统计人口,列全国大姓第四位。上溯远祖,究其根源,西汉时,刘邦称帝后,封其弟刘交为楚元王,其后裔子孙封天王侯,遍布江南,衍为大族。考刘氏迁沔之祖,始于寿南公,公自江西吉水,于明朝万历年间,官楚北复州。卸化后,落籍沔邑。人丁兴旺,分支派演,世代流传,经历四百多年,向属民籍,屢代忠原,身家清白,并无攀援搅扰,同姓而不同宗派者,即魂以千金万镒,断不准合族入谱。我族子孙,源出一宗,繁衍于泗河口、刘河、王场(小白涉)三地,联手共建华夏家园。重振神州雄风。帝系虽歇,而名人显仕,不绝于史。皆显其我族列祖列宗之光辉,为我后裔引以为豪。

我族宗谱,从一九三六年创修以来,伴随着我国的兴衰已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沧桑岁月,流落散失,所剩无几,数十年来,无以为继,遗患于子孙后代。续修宗谱,实乃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族人屢汉屢阁,未果。我等畏难,不敢肩负其责。既而思之,倘于此而辞其责,恐代远年烟,老者谢世,少者无传,亲者疏,而散者莫续。时值开放盛世,经济腾飞,社会发展进步,国运昌盛繁荣,百业兴旺发达,国思统一,人思归宗,敬宗收族之意油然而生。于是德金(号鑫川)德容(号百川)二人,继承祖父的遗志,顺族人之愿,依然肩负其责。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不辞辛劳,奔走各地,叙述续谱事宜,深受族众赞同。一九九七年元月十五日以刘河、泗河口、王场三地代表,齐集刘河,成立续谱理事会,推选德容为主持,德金为主编,应洲为顾问,木廷(字应岭)为财务总管,德洪、应礼(号瑞廷)、显镐为理事。选出各地负责人,对史料搜集、采访、调查、取证、考核,近访远查,追根求源,按丁收费,竭力相助;德金,德容二公,编篡谱牒,弄宗翻卷,集资料,编世系,文、化、传、序,日以继夜,伏案撰写,竭尽所学,为族操劳。由于经费不足,人手奇缺,参与修谱人员,克勤可俭,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尽其所能,为族尽职。在全体理事成员、各地负责人,和广大族众,群策群力,团结奋斗下,不负众望,自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发起之日起,到一九九七年底止,历时一年,圆满完成续谱大业。史料详实,世系清楚,正本清源。上知祖宗系,下知子孙派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诸公为族事之精神,真乃上可慰先祖,下可召后人。

新族谱续修成功,成为刘氏宗族的精神支柱,能凝聚起全族的力量,提高全族素质,促进全族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继承和发扬本族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借助符合国情、国法及优良传统,并以国法为准绳,制定的新型家规,和道德规范,教育族人,遵纪守法,爱国爱民,使之达到成人成材,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宗亲,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的人,这就是本次续修宗谱的宗旨。望我族人和后世子孙,要敬祖爱国,仁爱为怀,诚信为本,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困难相扶,危难相帮,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作出新贡献!

是为序

『第十三世孙德 金、 德 容』敬撰

一九九七年夏

一九九七年续修宗谱前言

公元一九九六年刘河、泗河口、王场三地族众,多次建议,要求续修宗谱。德金、德容二公,不畏艰难,肩负其责,奔走各地,经艰苦奋战一年,续谱告成,为刘氏宗谱增添了生机,令人振奋。伏读原谱,先祖宗鲁公始于光绪八年,贯注毕生精力,手辑墨谱。但稿甫脫,未及时樟,早归道山,递至功镐公,继承父志,不顾时乱年荒,强敌压境,慷慨捐资,率子祖庆(号吉五)、侄祖坤(号厚余)创修宗谱。理事三载,于一九三六年创修成功。本次续修,时间短促,匆忙从事,好在得到各地族人的大力支持。如:瑞廷(字应礼)应州、显镐、显钰受先辈遗训,为续谱策划、筹备了十多年。祖容、德金、应昌等撰写传序。德洪、木廷(字应岭)跃廷(应坤)应军、应海、显清等人,均自觉投入襄助其事,不辞辛劳,调查走访,收取丁费,为修谱出了大力。大连应州等人慷慨捐款支持此次续谱,能在短期内完成,实非易事。

原谱因时代不同,皆用文言文,繁体字,甚至八股文章,当今族人,不便阅读。此次续谱,以改革为宗旨,力求创新,一律使用现代汉语,简化汉字。文章分段,文字通俗,统一使用公元纪年,使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得懂。原谱中的文、记、传、序,其文虽古,但有益成分居多,应吸其精华,择善而从之。至于《三从四德》等带有封建迷信的观点,我们要自觉摒弃。一九三六年创修宗谱,规模宏远,为保存珍贵资料,原谱中序、传、杂录全部转入新谱,以资考征。原谱中文章未断句,不便阅读。重刊时均加了标点符号,其中《家范》《服制图》《祠规八条》《黜族八议》等均存原谱。

刘氏新一代人丁,凡原谱未载入者,男女均载入谱册,既书现名,又书字号,载明生卒年月日,及生平简介其配偶载某氏及生卒年月日。人丁分布,注明原地名,现地名;远迁者,写清迁居地名;归籍者,写清归住地址,以便清查;赘婚外家曰客某姓及详细地址,以便归宗;凡原谱有记载但时间久远,无法寻踪采访的,仍按原谱载新谱。本续谱,上接第十一世,从功字辈起续系。新谱分为二卷,序谱为一卷,世系仍近泗河口、刘河、王场世系汇成一卷。并为二卷。体例仍按欧式编排。

当今世界进入高新科技时代,国家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为鼓励我族,当今和后世子孙,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勤奋学习,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材,特在世系栏内有说明。

本次共印《刘氏宗谱》50套。颁发各地,领谱者永远慎守珍藏,世代相传。刘氏宗谱虽已告竣,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缺乏经验,加之年代久远,史料不全,难免出现缺点和疏漏,请族人谅解。殷切希望我后人之贤子孙,修订补正。

续修族谱序

夫无木无本,木亦固其本,无水无源,水亦开其源,无人无祖,人亦尊其祖。尊祖当敬宗,敬宗当收族,收族当修谱,故有“三址年不修谱好为不孝”云。

世族繁衍,遍地星居,历时愈久,演变愈大。若无人通往来,无谱以联系,则亲者疏,而疏者益疏;近者远,而远者亦远。本来同出于一人之身,而确途人相遇之叹。我谱牒承先人之德于1936年创修后,直到今日,六十有年矣。未加重修,至使求根。速高曾祖考,不知是谁;溯源访当初之老家,很难说清。祖宗之昭穆不明、后昆之先后难分。此情此景,达理达章,我辈静思,不孝孰甚,愧何如也?幸有族之明人智士,德容、德鑫、显镐……,将发迹地之族人聚集一堂,共同议定,以致认为‘应当机立断,老少努力,捐财力,续修族谱,以免老成凋谢、文献无考、挽膺长叹,悔恨莫及!’

于一九九七年元月十五日成立“续修谱理事会”、选出各地负责人,分理族事。此次清族,收族,本乎原谱所载,我始祖寿南公之嫡裔,不分亲疏、不讲贫富,不谈贵贱,不论远近,不愁通塞、不管有寡、一一来访,全全编修,使散者集绪一统,遗者回归于一根。务求前有所承,后有所继,滴滴归原,历历可考,随即清房头、查支派,访遗踪。追转徒。集收资费、清造谱册。旁参互证,编篡初稿,寻支派,理顺世系,对原谱上之先祖敬录之,对创修谱之当代敬添注之。立传赞以表前人之幽光,写序跋以颂族党之大德。

全族努力,历时一年,俾分居各处我寿南公之嫡裔,亡者存,绝者继,疑者缺,信者来,斯祖斯宗,一脉相承,某房某支一丝不苟。垂丝图清,朗若列眉,世系可徵,以如指掌。斯可谓离者复合、疏者复亲矣!祖宗之德泽,永垂不朽、后世之继承大有希望。至此,我辈方无愧于先人,有益于后代,茲当续谱告峻,举族相庆之际,予本鲁钝,亦情不自禁,欣然命笔,而乐为之序以志之。

注:本文即“一九九七年续修族谱跋文”。2020年续修注。

『十二世孙祖 荣』敬撰

一九九七年 夏

创修宗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所以记世族、昭信实、重本笃亲,俾他日子孙以无忘宗功祖德,率循罔有逾越,此宗谱之作,急急焉而不敢一迟以至再迟者也。溯刘氏为神尧苗裔,肇迹于刘累,鼎盛于两汉。沿及后世,帝系虽歇,其间名贤达人,项望辈出,焜耀简编,不难覆按。为之后者,援狄武襄不附梁公,薄郭崇韬谬后子仪之义,欲数典无忘祖,循名以核实,自以江右吉水寿南公为始迁之祖,盖崇实也。考南公当明万历间官楚北复州,即家焉。支分派演,世代流传,殆百年于兹矣。原乘阨水,赣宗无可究诘,丁户日蕃,散放堪虞。前光绪丁丑,宗鲁公心焉忧之,课徒之余,寻绎残编,手辑墨稿,用资团结吾族籍沔者,始免难析,而有谱之嚆矢。无如花甲将周,纂谱犹待,鲁公早归道山,抚摩手泽,人往风微,不禁感慨系之。追认后死之责亦奚以诿,先是阖族亦感祠谱之不可或缓,屡议屡阁,迄无成局。民国癸亥,族中长者重申前议,并推举培芳弟主持族政,欲其祠谱之役同时并举,以奠列祖而垂后昆。适吉五弟留学重洋,厚余亦肄业法校,无暇臂助,故置谱务,独经营祠事焉。而祠工告毕又越十余年矣,谱役未兴,吾年将老,隙阴如矢,骅骝莫追,怅触余怀,感喟曷极,兹非所谓不可一迟再迟者耶?今吉五弟学成,行修回国,执教鞭于中大。厚余毕业法校,即奔走衣食。屡苦依人作嫁,近亦息影蓬庐,授课来学,亦若可以抽闲,致力于谱事耳。而族中又值时乱年荒,元气未复,心有余而力不逮。甚矣!修谱之难,何其难之一至此哉。所幸宗叔功镐翁为宗鲁公之令祠,吉五弟之尊人,继承父志,慨然垫款,召集阖旅省纂修,嘱厚余为编辑,厚余虽不敏,慰祖灵而纾族虑,喜夙愿之获偿也,亦腼颜任之,不敢固辞。谨法鲁公墨谱遗则,踵而行之。愿我族人,毋残一本之裔,毋侈族势之强,毋妄附显贵而乱我祖脉,毋屈身卑贱而辱我家箴,以孝弟力田培其本,诗书执礼益其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庶不愧神尧之苗裔,民族之完人,斯则厚余承命纂谱之徵意,而殷殷然期与我族中人士所共勉焉者也。唯是兹谱大体粗竟,附攻木氏有日矣,抑厚余更有进者。现在强敌压境,国难当头,大战爆发,指顾间事。忧深洞微者,睹荆棘之铜驼,痛江河而日下,思欲负山驰河,振衰起懦,以莫由寻桃源而避秦,大抵十居二三。而欲以最短之空间时间,征求数百年散失之事实,不无沈渊遗珠,挂一漏万。其有阙文遗事,将以俟补正于我后之贤子孙。余因有感于当时之务,备述其缘起而并序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在丙子元月二十九日,序于余鄂恒修谱旅次

『十二世裔孙祖坤字厚 余』敬撰

创修族谱序

余观古今迁流之故,百变不离其宗,可以一言蔽之,曰自治、曰共治而已。自治者人人自有之责也,共治者,人人共有之责也。惟最上机关负有由一己以及天下之道义权利,而辅之众者,其余各视其势力之大小为准。至编户小民,各有身家,必起自一身一家,以推及宗族乡党,合群而理之,而后可以推之一世,达乎五洲,而与主乎世道,辅乎世道者,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桴鼓之相应也。此理无古今,无中外,无上下,一也。故古今致治之道,曰自治而已。荀子明于治道,有合群之说,极中窾要。合群者,共治也。人各自治以至一家,家各自治以至一族,族各自治以至一乡,乡各自治以至县,县各自治以至省,省各自治以至合世界,然后可企大同之运。古人言家及国,举一慨言之。介乎家与国之间,族与乡也。家国之治,古人分言详矣。乡之治,老子与举其纲,宋蓝田《吕氏乡约》言其详。族之治,惟尧典及之而历代寓于宗法。后世宗法不讲,而宗祠之建,犹重大宗,族谱之修,犹合小宗。于是有族田之制,族教之设,族学之立,则范氏义田之记,欧苏族谱之例,近代良规,可宜尊奉。吾宗自江右迁沔,将二十世矣,一脉递传。前谱无征,赖叔祖宗鲁公手辑墨谱,其系表断自寿南公为始迁之祖,光阴荏苒,人往风微,墨谱待刊,又阅花甲一周矣。坦前承族众谬举族长,劻勷族侄德鳌君建修宗祠,思欲勉刊族谱,继往开来,以事牵未果,负罪良深。时局不靖,国难日增,族人共懔于合群同力之谊,汲汲为修谱之谋,而宗叔功镐老而康健,锐继先志,垫资集族督修之。托厚余兄、吉五弟遵墨谱遗制,发凡起例,创开巨制,而功清、功良、祖均、祖桢、祖定、德培、德荣、德仑、德望诸君,或肩采访,或任誊录,或筹费于外方,或弥缝于内部,分工合作,告厥成功,兹非其幸欤?顾坦少不努力,老无所成,族田族学,有志未逮。仰愧昔贤,俯负时艰,跋斯谱,能无益滋内疚也乎?

中华民国第一丙子岁秋九月重九日

『 十二世孙祖坦培 芳』氏敬撰

赠刘氏宗谱序

宗族制度,为吾民族历史文化之一特点。此种组织,外可以助长国族范围之拓展内可以团结血统关系之谨严。吾国疆土,历代只见扩大,虽其间有短时期异族入主中原,然不旋踵,被我民族英雄驱逐而同化之,固由文化力量伟大,而宗族为之中坚,实不易否认者也。鄂省之宗族较大、历史较久者,大率沿自前明,且多徒从江右。刘氏与吾族更同出吉水,姓氏虽异,地源不殊,区域关系,尤堪特笔。谱牒之篡辑,雅非易事。古今人对于体例,夙多聚讼纷纭,近自印刷发明,日有进步,铅鎸既易,著作匪艰。参考弥多,系统立辨。刘氏以神尧之裔,开汉室之基,国史宗谱,室堪合传,新卷之编,必可为晚近之范畴也。厚余先生为一族祭酒,被推任茲艰钜,观成之日,必将蔚为洋洋巨制。开新体之先河,为他族之所模仿。吉五学士,乡共砚席,饱学归来,赞襄斯举,益足发皇。兹卷出版,岂谨刘氏所视为瑰宝,他日国史搜材,必多采择焉。是为序。

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十四日

武昌中华大学校长黄陂淑澄『陈 时』拜撰

刘氏族谱序

自辛亥改革以还,士大夫愤国势之凌夷,民心之涣散也。或归咎于宗法社会之不良,对家族观念,日渐薄弱。吁!过矣。当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人方挟雷霆万钧之力,协以谋我。我乃各自为政,散沙贻诮,其不能立足今日之社会,亦势所必至也。然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与其对无量数渺不相波涉之群众,高谈团结,何如就血统所关相亲相爱之家族,先谋整理。由家族之小团结扩而充之,进为国族之大团结,不且事半而功倍乎。迩来远识之士,能见及此,群以篡修谱牒相号召,非徒博联络宗族之虚名,实欲为团结民族之初步,故有以谱事相质者,涵辄本此旨,而与之商榷。乃者刘君吉五又以谱序相敦促。溯刘氏迁沔之祖为寿南公,公自江右来官复州,爱其风土之胜,遂家于此。迄今四百余年,椒蕃瓜衍,宗谱缺如,吉五之王父宗鲁先生忧之,曾于前清光绪时,手辑墨稿,未及付梓,遽归道山,今忽又六十年矣。西成先生者,吉五之尊人也。继承先志,慨垫巨款,招集族众,在省篡修,行将脱稿。涵虽未窥茲谱之全豹乎,然主其事者为吉五之尊人,吉五自毕业中华大学。后濯足扶桑,学成归国,执教鞭于母校,热忱毅力,久为同事钦仰。以涵曾为一日之长,暇辄过从,抵掌作肺腑谈,知其涵濡于庭训者深,而又得精于法学之厚余先生为编辑,则茲谱之完善,可预操左卷也。间尝读欧美各发明家之小史时,或创造一事,父死子继、历数传而其效大者,辄为之歆羡不置。今刘氏之谱,宗鲁公创之于前,西成先生继之于后,吉五与其族之贤达,丕缆乃祖父之余绪,大告厥成,视彼碧眼黄发者又何多让焉。近日稗贩东西洋明文者,举祖国固有之道德,一切吐气而不惜,吉五归自三岛,克迪前光,其佐尊人之篡辑斯谱也,岂特尊祖敬宗,敦族谊而尚亲睦已哉。痛社会道德之堕落,就个人力所及智所能者,先谋整理于家族,风声所树,蒸为习尚。子与氏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乎者,将于是乎哉!又安见凌夷之国势,不可转为强盛?涣散之民心,不可因之固结乎?余喜吉五乔梓用心之深且远也,故不梓谫陋,乐赘数言于简端云。

武昌中华大学校文科教授石首『李镜涵』拜撰

刘氏篡修宗谱序

孙总理民族主义示国人以宗族团结为基础,相互联合,成一中华民国大国族团体。以图国家之发达,种族之生存。则居今日而谋团结同族之法,谱其莫良者焉。吾国古昔圣贤,无不以种族保世滋大为兢兢。涿鹿之战,干羽之舞,戎狄荆舒之膺惩,玁狁徐淮之挞伐,秦汉匈奴之备御皆竭全力以弱敌。未尝听非我族类而异心者张其势,国内各氏族隧得宴然。与其一本之人相助,而为生养,春蒸秋尝,祀其所自出之祖,人人老其老、幼其幼,故黄炎之裔,愈演进而种族愈大。泊乎西晋之时,司马不竞,五湖沵人肆扰,中原扳荡,畴能宁我妇子,不为避地避人之计。贤哲学于其际,悯同族之辗转四散,久而亲漓不相闻问,创谱以纪之,使既散之族,仍如聚者之团结,不致有骨肉途人之患,所以树夷狄猾夏之防也。更历南北朝隋唐五季之变乱,士大夫亦持此,以存其氏族,谱之效益著。迄宋庐陵、眉山两公,益精其为谱之法,后之笃亲者,莫不宗为团结同族之楷模。千余年中,契丹女真之相继割我河山半壁,成吉思汗、爱亲觉罗、之先后主我中夏全境,汉族之濒灭者屡矣。其卒能不紊氏族,各亲其亲,积姓而国,成为世界最大民族,何一非谱学有以经纬于其间耶。概自十年以来,邪说横行,狂悖无论者流,百其说,矣惑庸众,欲破坏家族制度,尽返四万万文明之民族一如原始时代之人类,去其姓氏,只知母而忘父,故贼其尊亲昆季,而不惜,服尽之族,更无所动于其中,汉族之不澌灭以尽者几希。而强邻乘我梦乱,突夺东北四省,蹂躏淞沪、复假籍人民自治,以图燕冀。其得陇望蜀,并我全国之谋,犹多方猛进,不肯须臾缓,以夷变夏、毁室取子之祸。视前代为愈亟,则万姓之欲团结同族以图生存,而奠全国民族之始基,舍谱牒奚以哉。厚余君与余为同姓,厚余游吟梅何师之门,学邃品醇,笃于礼教。平昔尊祖睦族,情至谆挚。值茲巨变,与其宗长老,修订家谱,以团结涣散之族,无使亲漓,其虑深意远可佩也。考其始迁祖与余先世,先后由江右吉水,迁居鄂之沔阳。余故里及厚余君之村同在沔东通顺河支流北岸,东西相距不三十里,舟于水,步于陆,均一二时可达,故曩常相过存。今余转迁武昌省恒南郭外白涉洲,裘葛五易,仅一归沔,尝自念宗谱,篡于清光绪癸卯岁,已阅三十四寒暑,概然欲续修之,以老病侵寻不遑执简,而厚余君齿少康健,又居仍旧地,独能岌岌于此先务,相形殊汗愧靡已。惜两家祖宗之世次,昭穆同否无可考,未能合为一族,而谱之也,感世变之惊心,钦其笃亲之切,足为联成大国族之先声,故为之序,以发余殷忧。

邑庠生冀堂『刘 斌』拜撰

赠刘氏创修宗谱序

余交沔阳刘居士厚余兄,近二十年矣,得悉其族,多仁孝笃行之士。其先世尤多隐德,固知必有大其宗者。以同嗜佛法大乘教义,故过从颇密。居士服古劬学,身体力行,介弟吉五兄亦腾声庠序,同为士林所尊崇。余尝以居士所为文章称乎其人,劝其编述所得,以诏后学,顾深自嗨,抑不轻以所著示人。顷承以所篡宗谱示余,义例谨严,质实简当,上师欧苏,而蔼然仁人孝子,报本返始,尊祖敬宗,收族之意,旁溢于语言文字之外。余盥诵既竟,作而言曰:“居士之为此谱也,其即深于佛学也。”夫《无量寿经》载佛之言曰;“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违戾。”善之极莫大于孝,与吾国先圣昭示之道德观念,固无少分差异也。居士之为此谱也,不仅能承受吾国固有道德,亦即深于佛学之明验也。夫读者于以见周官六行,教民之义,尚存于今日。令人孝弟之心,油然而生,立证佛教无上妙谛矣。因忘其不文,敬识数语。归之。

中华民国人民建国之第一丙子岁春三月既望

署理浠水县县长

愚弟竟陵笠庵『蒋树人』顿首拜叙

赠刘氏创修宗谱序

修谱固难,创修尤难盖修谱尚有先例可循,不过补其阙漏,增益其不足,中人以下,犹可勉而为之。创修则不然,前无作者,取法无从。独出机杼自成一家,非有卓越之识,与夫精邃之学,尠不望洋兴叹者。况乎值人心滔溺之秋,倡敬宗收族之举,而能不惮老瘁,以序昭穆、别宗支、明世系,令人孝友之心,油然而生,此而言难,洵戛戛乎其难哉。同邑刘氏,望族也。其先世有寿南公者,当明万历间,由江右吉水服官楚北复州,是沔邑刘氏之始。而刘君厚余与余由友谊而姻娅,故于其家世颇详。前清光绪丁丑,厚余亲翁之族祖宗鲁公,以其赣乘既厄于水,曾手辑墨谱,未付手民,遽归道山,忽忽六十年矣。茲其令嗣西成先生,追述先人遗志,慨然垫款,召集合族篡修,而发凡起例、编篡、世次、以及传序诸作,则厚余亲翁总其成焉。厚余亲翁之言曰;刘氏为神尧苗裔,肇迹于刘累,鼎盛于两汉,后世帝虽歇,而名达辈出,焜耀简编,不难覆按。为之后者,援狄武襄不附梁公薄,郭崇韬谬后子仪之义,自以江西吉水寿南公为始迁之祖。余读其言,肃然起敬者久之。慨自世道衰微,人情大抵夸阀阅侈簪缨,甚至冒他人之祖以为祖,祧已之祖而不祖者,比比然也。而厚余亲翁不妄攀。不远采覃心创造默与古合,蔚然成一家之信史,其空谷之足音,晦冥之日月与,今虽不暇窥其全豹,而要之,尊其所知,阙其所疑,使昭穆以序,宗支以别,世系以明,诚足以厉未俗而振颓风,彼遥遥华胄之讥,不善阙疑之累,而以刘氏之谱观之,吾知免矣。厚余亲家,老成持重,简朴无华,自法学毕业后,小试牛刀即无心进取。年来退处山林,日与诸弟子讲学论道,其学其识,远在吾侪之上。而其名山事业连篇累牍,定可拭目以俟诸异日。茲创修家乘,特其余事耳。维岳才博识浅,无补于时,每思致力家政,举吾宗谱而重订之,如刘氏谱牒之信而有征,久执教鞭,有志未逮。感厚余兄亲翁之先得我心,故顿忘鄙陋,敬辍数语,以弁诸简端,益叹修谱之不易,而创修之更不易也。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 日

姻愚弟竹『徐维岳』敬撰于汉阳中学校

刘氏族谱序

刘君厚余,吾里笃学自修士也。今年春,以篡修家乘竣事问序于余。余乃喟然叹曰,“嗟乎!此何时也,而君愿汲汲于敬宗收族,以考献征文耶?”虽然余因之重有感矣,固先圣王之制礼也,以为人治之大,莫大于亲亲。于是为之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惧其久而相离以至于相贼也,又立为大宗小宗法,以明其等级;序之昭穆,以别尊卑。使诸侯世国,大夫世家,氏族之传不紊,虽历世久远而同族之亲,卒不等于途人者,有宗法以维之,世本以纪之也,自三代之衰,礼乐崩坏,世系混淆,骨肉之恩薄,焕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于父子兄弟之间,而况于疏远之族属乎。虽以巨室大家,不数传,而其子孙,或迷不知其所自出。以故有仁人孝子之思者,欲崇本厚始莫大于立祠堂、修谱牒。盖宗法亡,而私祠建,世本废而家谱兴,所以应世运之变,而维礼教之穷也。近世海禁大开,我国家屢受强敌之欺凌,主权丧失殆尽,一时以救国自命之士,咸归咎日有之学术政治,不足应世界之潮流,于是变法图强,醉心科学,趋重欧化,以求雪耻,其过激者,且以礼数为缚人之具,倡为平等自由之说,举纲常伦纪,一扫而空之。父子视若路人,夫妇动辄离弃,何有于兄弟:更何有于宗族。加之共产主义接踵输入,遍及全国,而人道几于灭绝,能不悲哉!是故居今日而有谋为建祠修谱,不顾举世之讪笑者,非豪杰有为之士,其孰能之。厚余曩曾毕业法校,蜚声政界,一旦舍去,弗顾息影衙门,以先正旧学授后进,其志趣可谓高人一等矣。复以其本宗自江右迁沔,垂四百年,丁户日蕃,涣散堪虞。课读余暇,与族中二三同志,创修家谱订规条,纪述宗功祖德,俾族众率循,罔有逾越,以无忝阙祖,不亦仁人孝子之用心乎。余夙钦其人,且嘉其志,因勉綴数语,以弁于篇首。至其义例之谨严,文词之简洁,搜罗宏富,考证详明,一洗世俗攀援华族托附名贤之陋习,则有同乡诸君子之鸿文,暨厚余之自序已详述之矣,无待余之赘言也。是为序。

民国丙子季春月下瀚 吉日

清邑优癝生世愚弟建屏『王永树』拜序

刘氏宗谱序

刘氏宗谱既成,属予为序。予谓修谱难,修谱于今日为尤难。何也?一族之大,生齿之众,支派之多,欲为之搜缉无遗,一一正确,自非群策群力,未易蕆事:故曰修谱难。以今日世俗之浇薄,亲亲之义,寂寂无闻,甚有以修谱为多事者,故曰修谱于今日为尤难。惟其至难,故今日修谱之风,几有告朔饩羊之叹,即世家大族,亦鲜有注意及此者。此民德之所以失修而世变之所以日亟也。不谓刘氏宗谱,竟告成于举世,数典忘祖之日,岂不懿欤?予尝推之,刘氏宗谱之成不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起。彼以古昔帝王之苗裔,贤豪辈出,代有闻人。即由赣移鄂,四百余年以来,犹复簪缨不绝,世济其美。所谓士养旧德,农服先畴,工商各务箕裘,妇孺咸知礼义,求之他族不可得见者,刘氏盖无美不备焉。其平时之团结,既出于亲爱精诚,故谱牒之建修,自乐于热心赞助,益以族人君子,于重本笃亲之义,提倡不遗余力。始而宗鲁公之手辑墨谱,有以继往而开来,继而西成公之筹资督修,有以继志而述事,终则有厚余吉五君之分任编辑,以完全璧,而壮大观。于以知刘氏宗谱之修,其动机实孕育于数十年以前,而其观成也,亦由各方面之努力累积所致,天下事固非偶然也。夫宗之有谱,所以明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泉源;欲木之茂者,必溉其根本。从此刘氏谱成后,言长幼、则有序矣。言尊卑则有别矣,言支分派演,则脉络分明矣。言祖德宗功,则事实可考矣。后之览者,知创业之艰难,守成之不易,则勤俭之风,可以保持不坠,知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仍归一本,则孝弟之念,油然而生。吾知刘氏前途,正方兴而未艾也,抑予因之有所感焉!方令国难日深,人皆言以民族主义救国矣,不知民族主义,应建筑于宗族主义之上,而团结乃固收效益宏,否则侈谈救国,而民族主义之精神,终不易表现。此有识之士,所以主张利用吾国固有宗族团体,扩大而成为民族也。然则刘氏宗谱之成,固不独为刘氏一门之庆,且为中华民族植其基矣。吾尤愿其他各族,闻刘氏之风勃然兴起,步其后尘,藉修谱以资团结,不使刘氏专美于前尤吾中华民族前途之幸也。予为宗鲁公从甥、幼时曾就读于公,而公以宅相目之,自愧无文,不能表彰公之潜德,今幸斯谱之成,督之者为公之令祠舅氏西成公。辑之者为公之哲孙中表吉五君、及从孙厚余君。是公手辑家乘之苦心,得以永垂而不朽。故乐为之序。

古复玉沙丐痴『余庭襄』序于四川达县幕次

沔阳刘氏宗谱叙

民国纪元、二十有五年,丙子之春,武以篡修族谱事,羁滞于沔东,适刘君厚余,亦以篡修蒇事属为一言以弁其端。武自维学殖荒落,不敢率应其请,既固辞不获命,则转以其篡谱之用意,请教于厚余君、及其所自叙者。奉而读之,乃不禁怦然有所怅触虽欲以不文辞不可得也。叙称刘姓之先,处于刘累、本神尧之苗裔也。自炎刘应禄,厥族益繁,年洇代远,详溯莫繇,而沔阳刘氏,则以始祖寿南公为断焉。寿南公原籍赣省吉水,万历间宦楚北之复州,因以为家。历年四百,族姓繁衍,原谱久废,族圮霸堪虞,宗鲁公修之前,培芳君续之于中,厚余君始成于后,综计经数十年之久,其全功乃竣焉。盖厚余君之所以修其谱者,无非欲宗其所宗,俾之亲睦无间,族其所族,俾之秩序不紊云尔。揆其用意之殷,成功之劬,处方今沧海横流、新学昌炽之秋,独能踽踽然笃宗族之谊,讲家牒之学,既于武之修谱,微忱忻合于无形是固异矣。且考刘姓之方,本于神尧,而夏姓之初,亦出大禹。诚以尧与禹之世系详考之,则尧为挚弟,同为高辛帝誉之子,高辛之父蟜极与高阳氏为兄弟行,同出于玄嚣,即少昊金天氏。金天氏、则黄帝之子也。高阳氏才子八人,骆明为其长,骆明生伯鲧、伯鲧生禹,是禹者、黄帝之六世孙,而尧为黄帝之五世孙也。是则夏之与刘,又同一鼻祖矣。不特此也;姬姓之后,有鲜虞为白狄别种,拟姓之后,有淳维为北狄始祖。然则自其近而可徵者言之,则复州刘氏,自寿南公始。亦犹沔西夏氏,自天禄公始。其邈而不可稽者,概付诸阙如之义。然原始要终,则虽神州之大,族姓之系,蛮貊夷狄之疏,又何一非黄农虞夏神明之胄。然而谱牒之作为一族计,而族与族息息相通之意益著。曩哲以为可以使天下之人,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武更以为谱牒之用,实有足以使中国之人,憬然于种族之原,郑重于保种之术,以急起而直追者焉。中山先生谓曰:“中国之民,种族之观念,消灭于无形者,非一日矣。苟不欲恢复民族则已:藉曰恢复,则舍从固有之宗族主义扩张之,以为恢复民族之基础。”其果何道之由。谅哉!言乎。是则武之所以岌岌于修谱之意,且冀以贡献于厚余君而不能自己者也。厚余君,通儒也,其稽古也勤,其烛时也远,其局量学识,实有倍蓰于武者也。或亦有不以武一得之愚为河汉者欤?则武之幸也。亦非特武之幸也已。是为叙。

民国二十五年岁在柔兆困敦 月

古复州忏深甫『夏钟武』拜撰

刘氏创修宗谱序

刘氏,吾国之望族也:亦可谓吾国历史上之望族也。发源于神尧,肇迹于刘累,昌明于两汉。天潢演派,簪缨相承,史策所传,炳然在目,洵不诬也。迄有明万历间,其祖有寿南公者,由江右吉水,因官而隶籍吾沔。其后子姓蕃衍,寖炽寖昌,人文之盛,奕世蔚起:直不啻螽斯之缉缉也,瓜瓞之绵绵也。猗欤绣哉!可谓隆矣。其裔孙刘子厚余,秉赋醇朴,性敏好学,余莫逆友也。每当西窗剪烛,风雨聊床之际,常缅述其家世,故余悉之详。本年春,以族中篡谱也,而嘱余为序。余陋甚,少而失学,十年戎伍,又尠从事槧铅,何敢妄承顾以刘子之责索无已也,姑述鄙见以进之。窃谓谱之篡也,有三善焉。敬宗收族,一也。惩恶劝善,二也。合众志而固国本。三也。昔欧阳文忠公云:“人而不知姓氏之所自出,则涣若鳧雁然。”夫欲知姓氏所自出,莫有善于谱者。故有谱而后某也亲,某也疏,某也尊,某也卑,支分派析可厘然而不紊。他如某支出自某系,某系支多寡,某乡某井为吾同姓支派,探源溯本,不难据谱而一目了然。譬之参地理者,手舆图而详山川;考朝系者,展国史而知古今也,敬宗收族,孰善于此。苏氏之立谱也,以六行戒其族人曰:“有仿佛于斯人一节者,愿无过吾门。”又曰:“见不义之人如见怪物。”古人之立谱,用以垂戒宗族者,如此其严,后人立谱之意又何逊于古。观其若者以宗忠传,若者以孝称,若者以义显,若者以节著,若者荡检逾闲,若者败常乱俗,必有叙传以旌褒之,有规例以警惩之。使宗人子孙于披览之余,或神为之怡,或色为之悚,而钦慕企仰之心,改过迁善之意,未有不油然而生者。其提撕警觉,惩恶劝善之功,虽与紫阳纲目之趣,尼山春秋之旨,夫何异乎。汉又闻之,本根盘错者,枝叶繁荣,恒堵完固者,风雨难圮,民众团结者,国基稳固,自然之势也。彼谱也者,固组合宗族之利器,质而言之,亦即团结国民之无上法门也。矧当此二十世纪,强邻虎视,弱肉强食之秋,以吾一盘散沙之国民,而欲立于不败之地,更宜寓结合之法于宗族主义之中。兼以诱导国民,由爱族之心,推广而为爱国之心。是则谱之纂也,谓为联子姓睦宗也,可谓为合众志固国本,亦无不可也。彼世俗借谱乘以结一姓之欢,而侈族势之繁,甚或谬援非种,附骥干荣,如郭崇韬之欲强附子仪谱,张道济之欲强附曲江谱,以致贻讥于有识,则大有背于纂谱之至意矣。刘子其许我乎。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孟春月 日

国民革命军前十八军五十六师步兵少校『郑辅汉』敬撰

刘氏创修宗谱序

今之言救国者,动曰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之中,尤以民族为重要。民族者,合一国之人,皆具有团结力而言也。其团结力坚而强者,则其国亦强。否则其国将日即于弱。此理之一定不易者。乃观于今之时,何以日日言民族,而民族之涣散如故?人人言民族,而民族之凋敞更甚?是岂民族主义不适用于中国者乎?吾谓欲强民族,必先讲宗族。盖同一姓氏,则宗族之观念生,同一种族,则民族之观念生。若但言民族,而不知有宗族,是舍本而求末,舍近而求远也,可哉?尝考刘氏为神尧苗裔,肇迹于刘累。其后支分派别,代有传人。要以江右吉水寿南公为迁沔始祖,迄今又数百年矣。其间亲疏之谊,等卑之分,与夫统系之异同,承继之远近,非谱以例之不可。故君子重修谱,而宗族主义之作用即于此可见焉。其必兢兢然溯其先之源流,详其所可征者,明宗族之所自出也。其不攀附贵族以为荣,欺师人之耳目者,明宗族之不容紊乱也,属吾族者,不以其贱而置之,亦不以其远而遗之,所以联一族之心。非其族者,谓之他族,不得强而合之,所以别各族之界。一善之美,一技之长,必为之揄扬,以示诸人后,是为奋宗族之气。忧乐与共,有无相通,同谋公益,共御外侮,是为厚余宗族之力。人情涣则常淡,有谱以联络之,虽千里犹一堂也,可使之各爱其宗族。人情久则易忘,有谱以纪载之,虽百年犹一日也,使之各恋其宗族。有此数利,是以修谱者之功能首在明,明则考核精。次在勤,勤则采访周。又次在慎,慎则辨别详。且其内容不可失之杂,不杂故纯粹。更不可涉于乱,不乱故整齐。若刘氏之谱,庶乎近之矣。顾或谓中国民族之不克兴,实由宗族观念太深,于是有以大族欺侮小族,强族压迫弱族,甚至有同姓之人,而此族与彼族不能融洽,始则互相轻,继且互相妒,终遂互相残,孰非宗族主义之深入人心,有以皆之厉乎。不知吾之所以注重宗族者,必深明宗族主义之必本于修谱。其始由血统相同,出于天然一本者,联为一体。推而至于亿万姓之人,皆各自组织其固有之团体,由是分之为无数家族团体,合之即一国团体之最大圈,成为永久坚固之民族。我黄帝子孙,实数千年一巨族焉。夫屺异族之所可同日而语哉!今者团体巩固,人群发达,凡在中国内领土内之人民,皆当一心一德,由宗族主义扩张至民族主义,由民族主义极力发展,以造成世界大同,岂不懿欤?愿与世之讲谱学者,共图之。

清邑庠生『何其宣』拜撰

德仑刘君序

谱之作也,将以明一姓之统系也,统系明,则一族之尊卑长幼不失其伦,昭穆不失其序。条分缕析,一一详赅,俾后世子孙,知某与某同宗共祖,某与某同支分派,不强无以作有,不以疏而间亲。一姓之实录,往往与国史并重。小之系一族盛衰,大之关一国安危,古今来圣帝明王,名臣硕彦,均不敢漠视,夫此者良有以也。吾沔刘氏肇基最古。明万历间,江右吉水寿南公官楚北复州,即家焉。遂为始迁之祖,世代流传,迨四百年于兹矣。光绪丁丑,宗鲁公手辑墨谱,民元议纂未行。今年春,有西成、厚余诸公,垫资集议,坚意创纂,并嘱德仑君勷理其事。君为少年学人,作事颇敏而清晰,数月以来,悉心采访,不惮跋涉,劳瘁至矣。全族之中人丁甚繁,所有前代世次,均本鲁公原稿誊钞,续于后者一支一脉,不相混淆,使阅者一目了然。君则昕夕无间,历严寒酷暑不少懈,君之心以为谱不成,既无以对宗祖,又无以慰族尊,即后嗣子孙,又将何所遵循哉。以故坚任斯役,遵祖也,敬宗也,收族也。嫡脉所在,通显者非妄附,血统攸关,卑微者毋蔑视。一堂之上,雍雍济济,秩序井然。在一族为孝子,在国内为良民。风俗人心之厚,实可从此基之矣!君子曰:“刘氏此次创修,虽由西成、厚余两公总其成,而其实得力于德仑君者,亦复不少,其族势兴盛,岂有暨哉。”德仑君字仲山,号元之,祖祥公之次子也。与余居同乡,耕同井,比年过从,辄以族法废坠为虑。今幸得西成先生提倡,而君得以努力从事,并希望由一族以进于他族,概以族法而范围之,以尊卑昭穆而统系之,族治国安,其应如响矣。书此仑德伦君之苦心,且以劝勉他族之为子孙者。

时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孟秋月中澣

沔邑清痒生两湖完全师范毕业『愚兄潘忠鼎』拜撰

赠刘氏创修族谱序

德也者,所以弥纶天地事物于不敝也。故家族子弟之盛衰,恒视其祖宗功德之大小,以为修短之数。昔黄帝之子五德递嬗,而后稷启周祚至八百,契敷五教,王亦六百,尧治则天,民莫能名,两汉垂治,犹四百祀。迄帝系衰歇,而名贤达士,仍赓续不绝,盖尧德之盛,而刘氏之泽,流久远于无替也。江右吉水寿南公,明万历间官楚北复州,遂家焉。世代传衍,丁口日蕃。至清光绪丁丑,历年四百。宗鲁公寻绎残编,手辑墨谱,刘氏籍沔者,始有谱之嚆矢。民国甲子,吉五留学日本回国,执教鞭于中大,厚余先已毕业于法校。功镐翁者,吉五之尊人,宗鲁公之令嗣也。喜有助臂,慨然垫资以成父志,集族人旅省纂修,厚余任编辑,乃法宗鲁公之墨谱遗则,踵而成之。盖自经营祠工及纂修谱事,又花甲垂周矣。呜呼!难哉。抑吾犹有言者,自明万历迄今,中间经历水旱、兵熨、疾疫之灾,不知凡几,其他庶姓,或及身而败,或一傳再傳而败,不及百年,荣枯顿殊,至且绝嗣者比比。而刘氏之孙子,于迭次风雨飘摇之余,岿然独存,犹得歌斯哭斯,聚族于斯,以保世而滋大,则寿南公所持以忠厚傳家,祈天永命者当别有哉!观厚余创修族谱序,而知其故矣。其言曰:“愿我族人毋残一本之裔,毋侈族势之强,毋妄附显贵而乱我祖脉,毋屈身卑贱而辱我家箴,以孝弟力田培其本,诗书执礼厚其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庶不愧神尧之苗裔。”其简而赅,婉而严,不啻三章之约法,则寿南公之昭示子孙,宗鲁、功镐两乔梓之恪守祖训,以谆谆然互相勖勉者,岂偶然哉。知其服膺于德也旧矣,夫盛者不再,久郁者必昌。寿南公以前,其族之人发达若何,疑不可考。而自寿南公迁复州后,已四百年于兹,无硕人伟德特出崛起于其间,谨以耕稼渔樵,自食其力,以长子孙,则其郁结不可谓不久矣。今厚余以所学嘉惠来学,吉五亦执教鞭于中大,皆淳厚君子也。谱垂成矣,血族之人睹谱怀祖。益与孝弟力田,诗书执礼,以互相团结,亲爱将见,太和翔洽,约法森然,天地之气,蕴蓄久而必溢,两汉之盛,虽不可几,而明德之后,必有达人。终必人材鼎盛,文以佐治,武以靖邦,将来或可券之以德欤。是为序。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八月朔日,序于鄂垣旅次

署理嘉鱼县长愚弟琴堂『吴炳衡』敬撰

赠姻兄刘君功镐创修宗谱序

刘君功镐,字西成,沔之东方人,名儒宗鲁公哲嗣也。少时承宗鲁公读,历寒暑十余年,性喜山林,不乐取进,重实际,不尚科举虚名,遂束书归农。身材高俊,有干局,气魄沉雄,才思内敛,生平勤敏图功,俭约自律,用是家道蒸蒸日上。从来力能兴家者,多俗刻待人以致富。君宅心仁厚,仗义疏财,不事盘剥,能通有无,每遇冬春荒歉贫不聊生者,必救济之。邻里排解,亲友乞贷,罔不曲体人情,以全其事。守尊人耕种家训,恒久不改其道,此所谓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孝之大,仁之至者也。宗鲁公在时,常以修祠谱两事为念,然厄于水旱兵燹,力未逮者有年,赉志以殁。君家运稍亨,欲酬尊人之心愿,纠合族正,提倡捐款,采西方刘家河地点,创修祠宇,规模宏厂,轮奂一新,较吾沔各祖堂,壮丽有过之无不及,经营落成巍耸已十余载矣。去冬又发起创修谱系,君族人以饱经天灾人祸后,或借元气未复,款不易筹,或畏族人招忌,意欲从缓。君慨然曰:“现世界潮流,有破坏即有建设。浩劫既过,百废待举,纂谱亲族,责所难辞。古人云:‘三十年不修谱,谓之不孝。’吾族谱派未订,已代远年洇。倘仍泄泄沓沓,不及时编修,终惧佚散而难考,不但数典忘祖,即本属同根,必有视骨肉如途人者,愿再垫款为之倡。”族人闻其义而欣然从。在鄂省租借旅舍,分任职责,现编竣付梓。庶列祖暨尊人之英灵乃慰矣!夫宗祠建,则阖族之大宗小宗,秩然不紊,宗谱修,能使数千载而下,数百里而遥,支分派别,一览而明,纂谱之功效,较建祠大而远。况天下事,不难于因,而难于创,以旷代筹修未成之举,不避其难,及身而创造之,谓非天性仁孝,蓄之已久,而能胜任以成其功乎?抑端秋因有所感焉!降自未俗偷子姓坏,族中公款,动思染指,恒借修祠谱美名,谋个人利益,恶言厉色,敛费自肥。族人责有烦言,偏强词夺理,怙恶不悛,反嗾子弟兴族龃龉,津津焉自为得计者多,闻君创成两义举能不汗颜愧悔耶?尝思君怀仁抱义,与古人之仁义人实相吻合。昔晏子相齐,数十年敝车羸马,衣不重裘,妾不衣帛,惟活族施贫之事,日行之而弗阙,故齐桓子受觞而服其义。范文正公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故钱公辅作记而颂其义。二公之仁德深厚,史册屡不绝书。君今虽称富有,而能甘淡泊、戒奢华,伦常之地,大则敬宗收族,小则分多润寡,不少吝。其措施虽不及二公之扩大,而好善乐施,尽其力所能为者,则一也。语云:积厚者流光,本深者枝茂。君长嗣吉五留学归国,蜚声教育界,仲嗣协材,务本崇实,亦农商翘楚。庭帏中乔梓峥嵘,芝兰馥郁,门闾阀阅,正未可量。皆由君上克缵乃祖考,下能贻福子孙,有以致之。至于宗族称孝,乡党称贤,慈善公益,至性纯行,足以型乡表里,将来輶轩巡视,探风问俗,必有据实记录而载之简策者,端秋可无书也。独高其好义之诚,仁孝之至,而赞美弗置者,常见世之大义不明,以私害公者,夥使闻之生警,而有所劝,各动其本源之思焉。是为序。

时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孟夏月书于武昌旅邸

前清随州高等学校教员『姻弟王端秋』拜撰

赠刘君厚余创修宗谱序

古今史学宗于班马,谱学创自欧苏,史与谱并重。史不作,则一代之政治不明,谱不修,则一族之源流不悉,此作史必赖名儒,而纂谱尤赖喆嗣也。刘君厚余,谱名祖坤,刘氏之贤哲,汉卿公之仲嗣,亦孝嗣也。资性聪颖,喜读书,尤喜校阅佛书,以汉卿公老于佛学,家学渊源,欲绍箕裘于不坠,甫成童而文名大噪。负不羁之才,应科举之制,满扬取青紫如拾芥,不料科举倏停,梯云无路,黉宫秀士与草茅俗儒,舍学校别无出身,遂投考武昌中华大学法政专门。毕业后,历充各厅署要职,羁于公务者有年。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无瑕顾及家乘。泊乎解组归来,设帐乡里。感于国族之凌替,思从家族之整理,尊祖敬宗之心,不禁怦然而动。谓谱系之修,为子孙者责有难辞。今正元霄后,君枉驾敝斋敬,谭言省会设一纂谱公所,昨由省返梓,合族宗长公推为修谱编辑职,出刘氏创修族谱源流序以示。勋循环往复,见其原始要终,派衍天潢,肇迹刘累,盛称两汉。后虽帝系歇,犹簪缨世胄,硕彦辈出。自江右寿南公服官楚北,即家焉。其系表断自寿南公,即于其子孙而收纂之,源源本本,朗若日星,非同俗世修谱者,徒附艳于权贵。如正伦攀杜固之荣,崇拜汾阳之墓,后世传为笑柄。亦不惕于威武,易朱而为李,易娄而为刘,以汉族而投入旗籍,腼然不以为羞,实自忘其祖宗一本之所遗也。《欧公世谱》曰:“人不知所自出,昧于昭穆之序,禽兽不若。”又语苏公曰:“谱学之兴,不可使吾二人独为之,必使世之人各萃其同姓而为之。”《苏公谱》引有云:“一脉之传,不可视若途人。”二公创兴族谱,以为天下倡,示不忘其本耳。若代远修谱,不尚实录,欲免欧苏二公之讥诮,岂可得乎?君创始纂谱,敬宗收族之宗旨,尚实际,不尚虚誉。不以富贵而亲之,寒微而弃之,能于累世旷修之谱,不惮头绪纷繁,肩此钜任,搜罗编辑,不遗余力,庶使数千年之皇祖皇考,大宗小宗,似续相传于无替。自上而溯之,源流可得而考,由下而推之,世次一览而知。则春霜秋露之感,水源木本之思,有非藉势沽名、眩世炫俗者所可同语也。值此列强争雄,矮奴逼处,鹰瞵虎视,国本阽危,一切暴虐横逆之徒,昧于国族、团体、人种灭亡之惨剧,狃兼爱邪说,讳言同姓,方欲举旧谱而湮没之,巨族而颠覆之,谁敢倡修新谱。今君编纂不疑,毅然弗忌,非徒胆识过人,实仁孝之天性勃发而不可遏,亦刘氏圣祖列考在天之灵默佑之。谱系告竣,合族光荣,勋与君衡宇相望。校址亦迩,志同道合,往来亲密,故不揣固陋,敢以下里巴人之词,约而序之,附诸骥尾,敬为君修谱告成贺,并为刘氏阖族贺云。

时中华民国岁次丙子仲夏月谷旦

前清汉黄德关道师范学校教员『王树勋』拜撰

刘氏篡修宗谱叙

古者纪系有宗法,宗法废,而谱继以兴。晋魏以来,讲谱学者五十余家,而刘孝标《世说》所引注,后世无传,体例图式,悉以欧苏二氏为宗。尊尊亲亲,于是乎在。朱晦庵公折衷诸谱,推美欧苏,盖有由也。稽刘氏谱世,系肇于陶唐,绵延千有余载,至汉而大昌,宗室懿亲,派衍天潢,玉牒告成,称极盛焉。遥遥华胄,历数百年而罔替。鼎革而后,魏制以中正辨世族,齐梁以门第相夸耀,记载不免失实。抚今追昔,代远年湮,访蒲坂之旧典,溯炎汉之遗派,杳不可得,欲问故事,而遗老尽矣。迄于有明,寿南公由江右宦游楚北,官复州,卜居于此,数十世子孙,绳绳环沔而居者,实繁有徒。宗鲁公根据事实,手订墨谱,以寿南公为迁沔始祖,穷源竟委,条分缕悉,俾后人有所遵循,惜厄于岁,卒以未付梓而中辍。诘嗣西成,仰承父志,垫款纂修。今厚余主编辑,培芳、吉五诸昆季参订勷校,不务名亦不遗实,不泄迩亦不忘远。考证无讹,信而有征,洵可集谱学之大成,为阖族之表率矣。后之人铺张杨厉,或以阀阅相高,攀援望族,或以闻望见重,依附末光,移花接木,颠倒是非而不顾。识者未尝不掩卷窥笑也,视刘氏谱能不汗颜?值世运迁流之会,国事蜩螗之秋,内忧外患,相逼而来,倘使不及时倡修,克蒇厥事,将涣散堪虞,视兄弟若陌路,等骨肉如途人,家族观念,扫地无存矣。西成深见及此,纠合宗族,捐资督修,付诸手民,刊为成书。上以继先志,下以示后嗣,若祖若宗应含笑九原,不愧为肖子贤孙也。用是不揣固陋,而乐为之叙。

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孟夏月,谷旦,叙于汉阳旅次

清庠生法律专科毕业『杨承祐』敬撰

刘氏宗谱序

《白虎通》云:“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族人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爱,死相哀痛,有聚会之道,故谓之族也。故尊祖必敬宗,敬宗必收族。若夫大族多至千数户,少亦百余计,断断乎弗克聚居一域,近或相亲相爱,远则渐疏渐离,其相遇不视为途人几希耳!考收族之法,莫善于谱牒。司马迁公创其先,至宋欧苏有五代同堂之体裁,有蝉联之体裁,听后择而从之,莫非叙事系,分派别,虽远隔千里,不啻同堂,如示诸掌。抑或素示谋面,相见叙述,则知同本之裔,俾知尊卑敬礼,且不致有同姓联姻流弊,此大纲耳。若节目则首叙父名,俾知所生也;次叙名号,便于后世取名,知避孙同祖讳;次则叙成绩,俾知有所模范;次则叙生殁年月日时,俾后人知生辰日忌,慎终追远也;次则叙坟莹坐向,俾知祭扫不如父之衢而不知,必详载墓地界址,俾后人免争端而息事宁人。谱之用途,顾不大矣哉。宗兄厚余吉五先生,所以急谋创修宗谱,以状来命撰序文,海自停科举,即焚弃笔砚,久已不文。兹因同宗之谊,亦毋容辞。读其来文,知系出江右吉水寿南公,于明万历间官楚北,遂家焉,四百年于兹矣。光绪年间,宗鲁公谋辑谱乘,惜乎仅有墨稿,被遗失,厥后族中屡谋屡阁,幸厚余、吉五先生能负重任,谋大猷,今已告厥成功,厥绩甚丰伟矣。行见子姓繁衍,世泽绵延,竟成吾楚此刘氏望族。

时丙子年春三月浣,谷旦

前清优廪生、宣统元年制科孝廉方正、蕲春宗人学海右『苏 氏』书于武昌寓所

赠刘氏创修宗谱叙

丙子春刘友厚余君手出创修伊族宗谱序,嘱余序之。循诵间,景仰刘友匪独为伊族完人,并为现代民族中坚份子。考古时,由部落而国家,固属大多数人民聚集而成,然内容非散靡,定凌乱无章,曾由各氏族条条井井,基础组织而成也。各氏族组织健全,而民族必因之健全,民族健全,而国家亦必由斯强盛。溯刘氏鼎盛于两汉,后为历代望族,占各氏族之半,于民族极有关。而厚余君乃援宗鲁公墨谱尊尊亲亲之义,其系表断自江右迁沔之寿南公,以赣世无纪,盖阙如也。抑序中“愿我族人,毋残一本之裔,毋侈族氏之强,毋妄附显贵而乱我祖脉,毋屈身卑贱而辱我家箴,以孝弟力田培其本,诗书执礼益其泽。”义正词严,规戒切至。尤不禁感慨系之。如我中华民族,诚能笃念同为黄帝子孙,频年来不致有同室操戈互相残害之祸。毋侈势强,即可扶持各弱小民族,同跻平等地位。毋妄附显贵丧我人格,毋屈身卑贱辱我国体,并实地孝弟力田,诗书执礼,则恢复旧道德,提倡新生活,当可蒸蒸日上。何忧内乱不克弥,外患不克消,我中华民族不克即时复兴乎?则刘氏修谱之健全民族、巩固国族,岂曰小补之哉。余感刘友用意之深邃,立言之伟大,爰序以纪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季春月下浣序于汉皋旅次

汉阳县第三区区长砚弟之仙『何则林』谨撰

刘氏创修宗谱序

谱之修也,原为崇本原始,不忘其所由生。上治祖祢,下治祖孙,旁治昆弟,合族而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义,即所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克顺克孝克敬,其在兹乎。若收族而忘其祖,则是本之不存,枝将焉附。尊祖而遍收其族,则是流之太纷,源将反混。然则尊祖何始,曰以始迁某郡者为始,收族何始,曰以始迁某郡之子孙为始。亦即所谓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别子,诸侯之次子,其始迁他国者。是此,刘氏族谱所由创立也。刘氏本贯江右之吉水,至明世有寿南公者,于万历间官楚北复州,遂家焉。其后十传曰宗鲁公者,西成先生之尊人,吉五博士之祖父,余同学友厚余,法学之士之从祖也。尝病家乘未修,懼宗人涣散,后之子孙失所考据,乃苦心孤诣,搜罗残编,手辑墨谱,其赣宗世系,已不复存,阙疑征信,断自寿南公始迁于沔,为刘氏本支居沔者之始祖。凡前世达人,暨同姓异望之显者,概不载入,宁阙勿滥,盖崇实也,亦礼法也。所惜者稿甫脱,未及付梓,而公已归山道,实不禁人往风微之感,迄今又越数十年矣。派别支分,子姓亦以蕃衍,吉五博士之父西成先生,虞其久而疏涣,追念先人未竟之志,欲合宗人踵而纂修之,遂慷慨垫款,以成其事。惟于排纂事实,采葺先世传状记序之作,则厚余学士与有劳焉。夫以年湮代远之事,当此世乱年荒之时,犹能亟亟于继绪承先,笃于本源,诚可谓孝子贤孙矣。今岁春谱牒蒇事,将付剞劂,而厚余学士嘱余为序。余何人斯,自惭谫陋无文,曷足以阐述刘族先世之懋业芳徽与流贻奕祀之盛德,特因其諈诿意挚,固辞不获,爰秃笔以写其大概。溯刘氏沔籍家谱之釐订,创始于宗鲁公,踵其遗则而完成者,乃厚余学士也,不惮寒暑昼夜,独自编辑,手订凡例、世次,体制益臻详备,兢兢焉尊其所知,阙其所不知,详其所可征,不强述其所难考。设有征而不书,则为弃其祖,无征而书之,则为诬其祖。乃当兹草创之基,而加以讨论润色,将见是编修纂之完善,必有远迈前人者。其于方正学所云“当阙当详之义,若合符节,何虑其弃与诬哉”。彼世之附草依木,溯华胄之遥遥,援他人之祖以为己祖,而腼不知耻者,其于人贤不肖何如也。如厚余学士订例綦严,不远引高举,独从宦积流寓之余,近宗其所自出,岂非以其信而有征耶吁!纂修之人,其用意深远,计虑周密,俾凡属寿南公后裔者,皆畅然思,油然感勉,绍先绪无坠家声,则亦庶乎昭穆以明,少长以序,岁时伏腊,宾祀宴酺之际,彬彬秩秩不致秦越相视等涂人之不若也。余心慕厚余学士与其同宗诸君子创修此举,不失先王尊祖敬宗收族之遗意,是知所本也,是合于礼也,刘氏之兴将未有艾也。故不揣冒昧,而为之序。

时在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暮春月清明节后十日,序于鄂垣法律事务所

晴川同学弟赞平『李德劻』敬撰

刘瑞卿先生序

天地英伟之气,郁而必发。道德功名,上则为将相,忠孝节义,草野亦有完人。而乡党自修之士事往往不求人知,故世亦莫知焉。予友刘君祖详,字瑞卿,性耿介,寡言笑,生平行事,不少概见。然自幼家贫,力于农事,事父母孝闻。与予同里交最久,又喜与予游,杯酒往来,纵谈今古,其胸中抱负,固有超绝尘俗者。前清己酉大水,君勤俭起家,艰苦备尝,继修祖祠,经营筹画,功亦最大。至民国丙寅年水患,又遭世变,苦兵乱,君夷然自若,安堵如常。夫处饥馑盗贼之世,颠沛流离之时,而能不屈节不辱身,而又免于祸乱,其动静有礼,处置有方,容众接物尤有济变应世之才,识见可谓高人一等与。君二子,长德昆,善体父志,农商致富,次德仑,才学绝人,教授乡里,常以诗古文辞,就正于予。予以大器目之,因不禁慨然曰:“有奇父必有奇子,瑞卿真可谓异人也。”嗟夫!大丈夫得志则雄飞,不得志则雌伏。苟伊葛不遇,终耕陇亩,一田舍翁耳,茫茫宇宙,谁知莘野南阳之积耶?虽然中者发外,实至者名归。读逸隐独行列传,而后知奇人杰士,隐于耕稼樵鱼者,又岂少哉?瑞卿以磊落之才,不闻于世,而考其轶事,闾阎父老亦尝窥见一斑,可谓铁中之铮铮,庸中之佼佼者矣。民国丙子春,刘氏修家乘,予故述其生平之为人,缀数语弁其篇首,付之剞劂,以志不朽云。

愚兄陈则苏湘皆氏序于水西山房

刘氏创修宗谱序

吾国氏族之制,先王孝治天下之道,隐寓乎其中。余尝惜其远乱于世变,近危于学说,使孝道日衰,天下益棼然而难理,然世变者,一时之厄也,天下不能有乱而无治。故三代世次亡于战国,司马子长作世表以谱之,魏晋谱系溷于五代,欧阳永叔著世系以表之。虽后人讥其不能阙疑,而《史记》、《唐书》世系各表,犹存告朔饩羊之意,矧其间如王僧孺《百家谱》、何承天《姓苑》、郑渔仲《氏族》、马贵舆《帝系》,差足辨姓氏所从来乎。是天动杀机,乾坤板荡,人民转徒流离,忘其所出,截于其所知,与名将起于卒伍,义侠奋自闾阎,不得已而援名贤以为宗,未始非孝思一线之存也。余少时,东游蓬岛,北走幽燕,遇阀阅之裔,或聪颖通书艺一二事起,而叩其先贤而才者,不过至四世而止耳,进而茫乎未有知,然其色犹赫然也。鼎革以还,国号民国,民号国民,海内一二僻儒,不思国家社会根本所系,谬以世界学说,鼓唇舌而惶惑天下,听者不察,习非以为是,贱中而贵外。有以亲亲尊尊诒者,群且骇然走,甚或诮以宗法思想为世涕唾,几若犯天下之大不韪,使人缄口结舌,如摄縢固扃,凛然防大盗之至。孰有知故家大族,实与国相维系,而为风俗人心之枢机者哉。又孰敢于波涛澎湃逆其流以忘其险,而毅然昌木本水源之思者哉。嗟乎!世变为患一时,其祸犹小,学说深入人心,天伦澌灭,其祸曷有已时哉。同里刘氏,故氏族也。距余家约五里许,阡陌相连,遥而望之,林木蓊葱,蔚然有郁勃气。其族长宗鲁公,读书乐道,气象蔼然,余弱冠时,曾亲灸之。厚余、培方昆仲,为宗鲁公从孙,咸守其矩矱,言行不苟于众。丙寅而后,里门始蹂于匪,继毁于兵,居者视栋宇为囹圄,行者叹故园为荒丘。余与里党父老兄弟,纷纷走四方不相见者,盖十年于兹矣。甲戌秋,政府轸念民生,左屠右翦,草野安堵,散之远方者,佥缱绻先人坟墓,相率归整田庐,编祖籍。而厚余、培方,独汲汲焉继宗鲁公志,以敬宗收族为务,深恐兵戈之后子弟散处,远近者忘其所自出,与宗鲁公哲嗣功镐先生商修族谱,而系表复断自明寿南公始,籍免谬托家阀之讥,岂非仁人孝子之用心也哉。谱既成,培方与序督余,叹氏族之危,又羡刘氏之族自谱大矣,悚然有愧于中,而为之序。

前湖北地方审判厅刑庭庭长

江西省政府委员愚兄『凌锡蕃』拜撰

迁沔始祖寿南公碑志(第四版新增)【注:第三版】

公姓刘,讳寿南,字德暄,亦字炳杰,江西吉水人。明万历壬寅举于乡,旋捷南宫,屡任楚北安陆、潜江、沔阳各县州事。勤慎廉明,政平讼理,所在呼“刘青天”,盖实迹也。性刚介而慈惠,乐善好施,无吝容,身乏长物,仅贻一经以自慰。致仕即家沔西铁居里范家关之腾亭岭,墓门在焉,墓地形似轭头湾,迄今里人犹沿称轭头坟云。谱牒废世,不可纪断,碣石字迹漫漶莫辩,生卒未详。配雷孺人,娴母训,有钟郝风。生子二,长正通,府庠生,旋食廪饩,四河口其遗裔也;次正达,太学生,余与刘家河皆后焉。民元乙亥三月上己辰,宗叔功镐率族中子姓扫祭,追念祖德之绵远,人文之秀发,于是集族伐石,重竖之墓上,俾后之子子孙孙欲考不可纪极之世,其来有自。并嘱厚余为铭,以永之,铭曰:

于公治狱,驷马塞门。燕山宏济,五桂争荣。累仁积德,必世乃成。阴骘下民,畴言无征。粤稽我祖,来自赣滨。召父杜母,媲美循声。绵绵世胄,惟德常馨。不有先烈,何资典型。人文佑启,丰碑式凭。为善其惧,盖考兹坟。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春

『十二世裔孙厚 余』谨撰

宗鲁公暨熊太夫人合传

公讳宗鲁,兆兰其字也。为人魁梧奇伟。幼习诗书,长敦礼让,虽积学未遇,而处之泰然,视功名富贵澹如也。惜岁歉数奇不偶,以舌耕为生涯。课读之暇,兼习岐黄家言,而处境困难,弗计也。晚年邃于医,活人无算。令嗣西成,善居积佐理家政,际遇蒸蒸日上,经营创造,俨称素封焉。公生平好义,治病不较值,居心正,律己严,素性刚直,不畏强御,近有虎而冠者,气焰灼人,邻里畏之,公介介自持,不稍假以词色,人谓其有陈太邱、王彦方遗风。孙吉五,留学东瀛,返国后任中大教授,达先公未竟之志,所谓积厚流光,不在其身,而在其子与孙也。胡年甫周甲,遽归道山,而吉五之云路腾达,未获目睹,良可慨也!德配熊氏,系出名门,素娴礼教,于归后事姑翁孝,相夫子敬,处妯娌和,治家尤井井有条,贤淑声播乡闾。性耐劳,勤纺织,一丝半缕纤细不遗,机声轧轧,至夜分不倦。公馆谷异地,无内顾忧者,皆贤母内助力也。乃庶喜倒啖,老境亨通,一意奉佛,口不茹晕十余年,遇贫苦则周济之,乞丐则怜恤之,凡善类诸书,尝备置案上,暇时朗诵,声达户外,闻者莫不曰:“贤哉是母也。”享年古稀有奇,无病无终。殆天之所以报施善人也与?

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孟夏月,谷旦

『姻晚杨承祜』敬撰

大父府君宗鲁公行述

公讳宗鲁,兆兰其字也。以清宣统三年弃养,予生也晚,仅得六载绕膝之缘,未克记忆声咳,亲聆训诲,但得详闻其轶行于严父功镐,因以得次其事焉。公系曾王父意泰公之少子,行六。以主持家政者有人,故得专心攻书。十年寒窗,文场屡迹,一衿虽未博得,而求学之志不衰。尝曰:“读书所以为己,若纯为举子业而读书,是所谓今之学者为人也。”设馆授徒,三十年如百,循循善诱诲人不惓,人才迭出,胜蓝者众。并于咸同年间三次受聘于天门县何姓,前后共九年之久,至今天门人士受业者,教泽所被,犹称道不衰也。公秉性正直温和,待人以诚,尤富于慈善心,为时人所敬崇。在课徒余暇,深究医理,为人诊治,不取报偿,对于贫苦者,每亲踵索诊,并给药资,人称“活佛”,盖有由来。对于求食乞丐,每推食食之,解衣衣之,有求宿者,辄慨然允诺,给以寝具,故彼等间常有“赶到刘六爹处留宿”之口号也。公对外慈祥,对内尤益关心。每念及吾族自吉水迁沔以来,人口日蕃,支派分歧,若无族谱,遗散堪虞,从事编纂又有未逮,常辗转不安,如卧针毡。爰于丁丑年披星戴月,四出采访,口询笔录,穷其源流,缮成墨谱四大部,以资记载,至今小子得洞悉根源,详知派系,以作此次纂谱之根据者,皆我公之功也。公之有益于后世岂浅鲜哉!予不敏,无能为文卿记事实,以垂来兹是于无穷。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元月,吉旦

『嫡孙祖庆字吉 五』谨述

伯考功海公伯母李儒人合传

公讳功海,刘其姓,伯涵其字也。性耿介慈惠,伟躯干,膂力过绝人,义所不可,虽泰山当前,贲育在后,莫能阻扰移易分寸。善国术,尤精外科医举,凡刀、针、剖、刺诸手术,无不能之。不取赀,不责报,活人无算,故人颂“华佗复生”,有脚阳春诸额扁其庐。父宗贤,母黎太孺人,昆仲三,公其长也。宗贤公晚病疯魔,公调剂乏术,一意持戒,冀邀天眷,病果因以愈,里党交推为孝感所致。生平好施与,遇至疾苦颠连、痛楚无告者,必解衣推食,赒恤之不少吝。俭素持躬,家称小康,独子多孙,仁厚食报,其所由来者旧矣。配李孺人,系出名门,温惠淑慎,谙妇道,谐娣姒,逮事翁嫜三十余年,无失德。功海公中年发愿持戒,孺人能承其志,亦持戒终其身。功海公常出办普渡,作方外游,孺人以母道兼父道,治家井井有条,宾祭酬答,仰事俯畜,饬如也。生子女各一,祖枝生子三人,德潜、德滨、德注。爱子侄辈如己出,以故咸趋就之,忘其母而母焉。孺人先功海公十余年卒以己酉,今功海公卒于壬戌,又阅十余年矣。厚余为公侄也,孩提丧母,感岁月之如流,不觉老之将至,追念哺育之恩,不禁握管怆怀,痛悼悲伤,泪涔涔下而不能自已也。

民国第一丙子秋八月

『不孝侄厚 余』泣撰

王父功清府君墓志

王父讳功清,字涟沼,刘姓,沔阳人,曾大父宗贤公之仲子也。母黎太孺人,以意煜公无嗣,遂后焉。性精警介特,意所不可人不得而可之。勤操作,虽手足胼胝,无少安息。晚年,农商并治,颇善理财术,小子德望迄今家承充裕,衣食足给者,忆从大父辛苦拮据中耳。曾祖讳如玉,祖意泰,父宗贤,均以大年膺耆职,乡人荣之。昆仲三,功海、功湘公各有传,不赘。太父出子女各一,子祖祥,为德望生父。民国改造,投笔从戎,即莫知所终。德望生数日,而长别父,今年未三十,重庆见背,只身藐孤,能无兢业自立,思克负荷乎。女适梁。孙男女亦各一,即不肖德望与姊适李者也。大母王孺人,近地王传道公之之女,监生永松先生之妹也。年十九来相大父,内助理家卓有古乐羊子、齐相御妻风。大父生清咸丰庚申腊月二十三日辰时,卒于民国甲子腊月初六日时,享年六十有五。葬大升垸上形之阳,壬山丙向。大母翌年乙丑九月日卒,即合塚焉。德望夙遭闵凶,鲤庭未领,又不足以显扬先德于万一,谨撮梗概,纳之墓中,用志陵谷变迁于不朽云。

民国丙子三月清明节

『嫡孙德 望』泣撰

刘汉卿先生传

先生姓刘氏,讳功湘,字汉卿,一字昌栋。刘氏故江右吉安望族,自寿南公于明万历时宦楚而家于沔,传八世至如玉公,始由沔迁中兴场,如玉公生意泰公,意泰公生宗贤公,是为先生之父。家世力田积善,意宗两公,皆以大年膺耆职,宗贤公中因病晦,而先生仍以孝廉方正举于乡,长者门风于斯益盛。昆弟三人,伯兄功海,仲兄功清,先生最次,孝友綦笃。宗贤公性刚烈,中年因事拂逆,病颠痫者数年,剧则叫呼狂走,歌哭无常。先生与两兄百方医救弗效,乃发愿持戒,具疏告天,宁减己算,纾父厄,宗贤公病果渐愈,得以寿终,纯孝所致,感悟全家。于是先生之母,若伯兄嫂、仲嫂及妻子等,皆相继持戒礼佛无间焉。先生奉佛四十余年,翼教宏法,自本县外,常涉迹天、监、汉、孝、三黄、两应间,门下男女信众千有余人。先生有子曰厚余,幼既闻佛,长年游学鄂渚,入武昌佛教正信会,持净土宗,先生闻之甚喜,取阅《净业纂要》及《念佛四大要诀》等书,恍然于佛道之正宗。先生初奉俗所谓“瑶池门教”,至是始知其左,决然舍去,一皈大乘佛法,修持净业。癸亥、甲子,两次下省,一听陈元白居士讲《大乘起信论》于沙井巷,一听太虚法师讲《般若金刚经》于涵三宫。于佛理益了悟洞澈,其徒众亦因以得闻正法而知所究竟。先生秉赋强固,坚苦耐劳,事会之来,饥寒风雨无所畏,持戒之初,即以慧能、长春两尊为法,日常于世务操作,且孜孜于菩萨苦行期,赴如来四宏誓愿之旨,虽丛毁积谤不为动,亦不与较。当创建复心善堂二所,心力交瘁,无所假助。通方脉,常施药不取尝,全活无算。好布施,遇孤苦穷乏或婚姻田庐之不克集其事者,无不周济而全成之。志在利他,不取惠名,始终无德色,人以是益服其诚,而感之深也。先生幼年失学,以念佛得慧,故竟通经籍,尤好与文士处。乡之刘华显、宋策安、刘石城、周显丞、彭爕卿诸名士,皆与先生友善。哲嗣厚余,学问纯博,新旧淹贯,皆先生择师取友之效。先生当谓学佛于内修外宜,勤外功,故一生随时随地,皆方便喜舍,无有迟滞。病革时,值岁大旱,道馑相望,先生犹殷殷教其子孙勉行善事,感召天和,历述因果报应,且朗持佛号,念念不休。最异者,预书“冬月十二日戌时脱尘”等字,既而升西之时刻,果验显应如斯,足见其平生修持,已证到涅槃果矣。殁后,竟体如棉,顶门温度一昼夜,尤为成佛瑞征,非偶然也。先生生于清同治乙丑二月二十三日酉时,殁于民国十四年乙丑冬月十二日戌时,世寿六十又一。是岁十二月十一日,葬上形之新阡,坤山艮向。元佩傅孺人,生子厚余、祖培、祖均三人,早卒;继配王孺人,生子遐龄,龄未成,夭。孙男子三,德邦、德耀、德明。孙女子七。曾孙一,应昌。厚余学粹品醇,淡于名利,设帐乡里,风整一时。今刘氏家乘纂修,盖厚余成之。

王道清曰:“吾尝闻长老言,舍世法,无佛法,故如来慈悲之旨,重在利他,然修持之功,厥有二义,密则先本身而后众生,盖明心见性,内足而外不舍,显则先众生而后本身,亦宏法利生,外成而内自定。折衷言之,先内后外,宜于比丘。外先内后,宜于居士。若内外兼修,一方参求,真如一方饶益。众生虽渐不及,顿成功为缓,然后功德广大,我佛护持之力,自有潜移默化,使其色相空明,无挂无碍,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胜境也。”汉卿先生始以为父消灭而发愿奉佛,继以教子游学而得闻正法。而行医济困,兴善堂种种,布施尤时时方便,不辞劳瘁,此其功似外勤于内修。然而卒得大澈大悟,了然于生死去来之故,其成就又何让于闭关禅定、园觉寂照者乎?世有居士学佛者,其以先生为鉴也可。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日

汉口佛教正信会海东『王道清』撰

先考行状

先考昌栋府君,既殁之十有二年,不肖中子厚余欲有表于其墓,既以请于业师庠生宋策庵父执许为之文,明年七月,稿未就而薨。幽微无彰,内疚罔极。谨具列里居世次,先人之性行事迹,大略如状。我刘氏上世曰寿南公者,始明万历自吉安徙居沔阳之西乡,传十一世而至府君高大父,府君讳如玉,曾大父府君讳意泰,大父府君讳宗贤,是生先考昌栋。府君世力田积善,曾大父、大父俱以高年膺耆职,而府君亦蒙举孝廉方正于乡。昆弟三人,府君次居三。伯父府君功海、仲父府君功清,皆先捐馆舍。府君秉赋素强,天性慈厚,笃孝友,尤勤动作。居恒食淡茹苦,虽当祁寒盛暑,暴雨烈风,事会之来,勇猛赴之,从未或安居一室,袖手枯坐也。盖习劳崇俭,履信践义之心,自少壮至老而弥笃,因之精力亦历久益增。大父性刚卞急,遇拂意事,辄不能胜,以致病疯魔者,一再经年。府君与伯仲父氏调息备至,术为之穷。府君昼夜哭泣,发愿持戒,具疏减算告天,乞早纾大父病阨,果天公默眷,病渐复元,至耄年无恙。于是府君持戒格天,而先大母、先母、先伯父母、先仲母相继持戒甚笃。府君学佛四十余年,善男信女门徒约以千余计,而觉世牖人,当时足迹多天、监、汉、孝、三黄、两应间焉。中间又创建复心善堂二所,均一身担负,不假手于他人。其精进之孤诣,百折不回,实有难人所难能者。方今世界文明,走向大同,铲除阶级,崇尚平等,佛教宗旨,于兹为近。忆府君尝以不肖厚余学佛,列名武昌佛教正信会,皈依净土,欣然叹曰:“余之持戒礼佛,果有出头日矣。”随取《净业纂要》、《念佛四大要诀》二书观之,曰:“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余以后知所向矣。”立命徒党普持佛号,永不退转。先是府君奉行“瑶池门教”,知非究竟,故有是叹。其颖悟决择如此,倘所谓具大雄、大勇、大无畏之精神者非耶。癸亥甲子之间,府君两次省游,一听陈元白导师讲《大乘起信论》于沙井巷,再听太虚法师讲《般若金刚经》于涵三宫,了悟洞澈,若有凤慧者。然府君持戒之初,即以慧能六祖、长春真人为矩矱,劳身苦行俛焉,日有孜孜,恐或陨坠二祖师之宗风也。又见如来佛之四宏誓愿,毅然踵而行之,虽丛脞纠纷,毁谤错至,仍安详容与,从不与人较论是非黑白,一以谦退含忍处之。生平号施与,恒苦力不足者,辄自解曰:“天下好事做不尽,只尽其心力之所能至而已。”通方脉,得异人传授,遇疾病痛楚者,施药全活,不取偿;遇穷乏饥困,倾囊周急;遇婚姻田产事不及成者,给赀成全之。他如随时方便,随地布施,更不可缕指。以终既不受人德,亦不对人言,而人之被其惠者,未尝不轮忱拜祝,涕泗交横,而不能自己也。府君自恨失学,而酷嗜读书,尊礼文士,同乡名宿如刘华显、宋策庵、刘石城、周显丞、彭爕卿诸先生,均乐与游,引为方外交。不肖厚余自束发受书,府君殷殷在望,冀补平生读书之愿,及略识之,无或命私淑,或命亲受业,故得学有涂轨,谬厕儒林。府君病革时,值岁大旱,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勖不肖等力行善事,默回天机,耕读持家,不坠世泽,所言皆因果报应,历历不差,闻者咸咋舌感泣。语毕,则朗持佛号,唯唯不休,并预书“冬月十二日戌时脱尘”九字,果长逝日时相符。殁后身软如棉,面色若生,顶上温度,越一日夜犹存。据佛家居士云,此与往哲生西之瑞相异征,殆无二致。呜呼!此皆府君之实也。府君讳功湘,字汉卿,别字昌栋,生清同治乙丑二月二十三日酉时,享年六十有一。即以其年十二月十一日葬上形之新阡,坤山艮向。元配傅孺人早卒,不肖厚余、先兄祖培、弟祖均生母也,与外祖父母均附葬焉。继母王孺人,生季弟遐龄,短折。孙男三,德邦、德耀、德明。孙女七。曾孙一,应昌。厚余劫后生还,幸教授乡里,侍养慈闱,无能进取,以图显扬,惟思托贤人君子之文章,垂先型于不朽,谨状其实,以俟文焉。

民国二十五年夏历二月十九日

『不肖中子厚 余』谨状

功亮公事略

功讳功亮,宗尧公之第三子也。生而警颖,崭然露头角,尧公曾抱之笑语于意泰公曰:“此儿方面大耳,载福相也,后必光大门庭,为族中坚份子。”意泰公颌首,心焉许之。及冠,因长兄功廷、次兄功成均不幸早逝,公中途辍学,经理农事。性刚直不畏强御,偶遇不平,辄挺身而前,据理力争,直而后已。身材魁伟,剧色急言,声音震屋瓦,壮夫为之夺气,然实平易近情,不作刘四使酒灌夫骂。坐态有干局,富团体性,族中子姓之优秀者,必逢人说项,题奖备至,其关切之殷,尤非他人所能及。公农隙经商,尤擅麻罩捕鱼术,沔属泽国,垸堤动致陆沉,公施其术,用以维持凶岁八口优裕生活,同业者终日一鱼未获者,公能满载而归,咸咋舌称羡,愿弃其学而学焉。戊巳岁歉,捕鱼之雄者,群相角逐于武昌沙湖中,忽大鱼一尾鼓浪奔突,公尾捕里许,有同业者欲渔利,举罩将下,公叱曰:“若何人胆敢于此,未识湖上规则乎?此鱼首东尾西,梅花水纹,为十余斤之青鱼,当由我先举罩,不获则汝捕之,可也?”言时手落鱼取,观之信然,其人俯首问姓名,乃曰:“君系沔阳之刘功亮师傅乎?”称谢者再,并恳收贽为徒,其技术之精异,有如此者。现今学术昌明,首重分科,农林渔牧,各设专校,研究其绝出者,取得博士头衔,名扬世界,如我国早知注意渔业,从事研究,何致沿海渔场,悉被日人侵占。而我公之特出技术,亦能远播海外,为我中华民族,一吐不平之气也。惜乎为政者,骎骎于势力之扩大,不知注重实业,以求生产之增加,其寡廉鲜耻者,高官厚禄,具专门技术者,被摈不用,三尺黄土,埋藏几许英豪才士,岂仅蓬山沔水,我公没世无闻而已哉。余高公之技能,可以光国而利家,谨纪述之,镌诸家乘以劝来者。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

『侄吉 五』谨述

处士刘公湰公传

功湰公,生于前清道光中年,沔东闻人也。幼读书,崭然头角,与同郡诸少年驰逐名场,然卒不遇,转而学游侠,习武艺,排难解纷,喜断不平事,且其性落拓不羁,好结交,输财仗义,远近豪杰多慕之,而乐与之游。无如家贫不能自赡,黄金散尽,友朋日疏,毅然曰:“大丈夫当发愤自雄,富贵将相,宁有种乎?”已而置田产,勤稼穑,百工技艺,亦无所不通。故于暇时究心方脉,兼精兽医,四方牛马,凡受疫疠而来求治者,所活无算,此济世之功也。公行一,弟兄五,友爱甚笃。生子三,祖恺、祖恒、祖怡,子侄林立,一家合爨,义声遍海内。然而公理家政綦严,内外职务,各有分责,家庭之中,俨若朝廷,无诟谇声,而公以身师下,躬耕陇亩,凡主伯、亚旅以及馌妇,皆相敬如宾焉。忽焉田歌送响,同力合作,远望之而犁云锄雨,盛气逼人,行人有叹赏不已者,农家事业为一邑冠。及至时和年丰,秋冬报赛,仓廪实而享祖考,跻公堂以介眉寿,乐何如之。不特此也,农隙则贸易他乡,持筹握算,囊橐亦辇送而归,自此子孙发达,家运兴隆,里中不数觏焉。噫嘻!公之功亦伟矣哉。尝戒家人曰:“治家如治国,纲常伦纪,整饬有方,修身齐家,风化所由,若辈其知之耶?若夫耕稼事,进退左右,步伐止齐之势也;刚正猛勇,号令严肃之象也;判乡里曲直,致平讼理之类也,尔等亦深明其义耶?至若力农事,去根莠如去小人。习医理则功同良相。尔等异日得志,果能不负所望耶?其余通商理财,则古之平准也,度支也,榷茶榷酤也。治天下国家之事,不皆可一例而推耶?”公年甫四十余,卒于光绪初年,其次子祖恒君与予为莫逆交,湰公之行状,故予知之最稔。于戏公之设施布置,合乎治道,言辞比附,有通官理,此盖瑰奇之士,富经济之才,而屈于乡里,留心治理者也。其亦梓人橐驼之遗愿也欤?

『愚晚陈则苏』湘皆谨识

功章祖恒二公合传

厚余少时读书里闬,雅不欲谙世事,故宗族长老及子姓辈,岁时过从,举皆未谋其面,然熟耳功章、祖恒二公名。中年肄业鄂垣法校,适甲子春宗祠落成,诹吉公祭,始与二公相见祖堂。不觉心喜欲狂,晨夕联床谈平生,至鸡声喔喔不休,虽年近老耄,眉间勃勃犹露英气,果振奇人也。嗣因捧檄,奔走四方,莫由再见,闻二公已先后相继下世。哀矣!谨按其前所述者,合而传之,俾宗族党乡称焉。功章公字,祖籍四河镇,仍家焉。性倜傥,喜任侠,遇不平事,不鸣不已,长心计事,辄中窾綮,里人无遐迩,咸趋借箸,公亦善如人意,每出经纬才猷,小试于社会,迄今啧啧人口者。如督建堤闸工程,办理团防事宜,深资利赖,古称有功德于民者。祀于乡,洵不愧也。晚二目失明,犹应排解建设事,犁然当于人心。子祖定,庶出,能承其家云。

祖衡(恒)公,字芹山,徒居刘家河,家素窘,诗书未卒事,然识大体,人之情伪习知之。性机警,躯干不逾中人,而胆大于身,视天下事无不可为者。清例文武科并试,公练武艺,骑射超特,有俯视功名拾芥意,终因驰驱范围,未获一售,而气不少挫。常慨然叹曰:“余志虽未伸于其身,必见伸于子之身。”果其子德彰屡试拔前茅,将获俊(售)矣,为当地武劣抑扼落第,而武劣卒因公当场扭鸣,褫革冠带,公名于是大噪于时,乡人咸目公较售犹荣焉。父公湰自有传。兄弟二,德鳌为冢侄,公其次也。子三,德富早卒,德彰、德煊,孙男若干人,各执一艺滋生理。论曰:“呜呼!直道之不行于世也久矣!宜乎士有瑰琦者,啸歌陇上,槁首黄馘以终身。”若二公者,其古瑚琏干将之遗也,光气闭而不泄,惜哉!然读龙门《游侠列传》,则又爽然自失矣。

民国丙子秋九月

『宗晚厚 余』谨撰

宗叔功伟君传

余族自寿南公籍沔以来,世将二旬,年历四百。支分派衍,不离其宗。各房宗老子姓辈,时相过存,爱敬无殊。期亲宗叔功兴、功伟二君,与余同出琬公,余为必隆公后也。二君一祖必秀公,一祖必进公,三公俱琬公子,系胞兄弟行,至余身才七世耳。范文正公谓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诚哉!是言二君其近之。功兴君徒居彭场牛勒嘴,无嗣,以宗虞公孙祖福后焉。功伟君祖居牌湖左马脑,及君迁居余村,故二君较他族众尤见亲昵。功兴君谢世久,事无可考,功伟君耄年矍铄,昕夕聚处,其详得与闻焉。君王父讳意榜,考讳宗寿,母邓孺人,昆仲二,君为冢。性崛强耐劳,喜鸣不平事,力微弗达,人每以仁而不武窃笑之。弦再续,始生子祖松,掌珠溺爱,游惰习,冠婚益甚,君惕然惧其弗克负荷,而坠厥宗也,坚欲舍其旧而新,是谋迁地为良,果祖松蓬麻自直,姜桂老辣,终岁勤动如其父,前后若两人焉。农隙辄理捕鱼术,家益自给,视中产有过之无不及也。余钦君寿而且康,家境顺适,乐述其世系与教子有方,而为之传。

民元二十五年丙子秋九月

『族侄厚 余』拜撰

处士功棻叔传

从叔功棻,仲王父宗虞公子也。兄弟五人,伯功骏,仲功勋,叔季功联、功芳,皆考终。叔雁行为殿,稀龄竟存,犹事家人生产不辍。性聪强,幼从宗鲁公受读书,遇目不忘,楷法挺秀,得古赵董笔意。尤精算术,钩股悬弧,潜心默会,自与清儒梅定九文鼎、王寅旭锡阐诸法不期而合。曾大父意泰公钟爱之,视么凤较诸孙有加焉。岁荐饥,废书事农圃,勤俭不变初衷,营产筑室,家臻小康,即协建宗祠,始终完其事。功镐叔今督修家乘,叔擘画赞襄尤多。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叔之谓也。子二,长祖伟,先卒;次祖桢,务农经商,精强能继述志事。女二,俱适人。厚余劫后课徒里第,叔时遇临,温语平生,谱告成,爰仿古人生传例,次其性行,俾族人士观摩焉。

民国丙子秋九月十五日

『侄厚 余』谨撰

德鳌君传

刘君德鳌,功湰公之孙,祖恺公之子,世居沔东马宗里孟垸刘家河,占云其字也。与余相距里许,又属古戚,平时往来过从,颇亲切,故知君性情最深。君家非素丰,少时弃儒术,勤耕作,农隙时经营贸易,矢以诚实。生平慷慨刚直,义气自负,虽艰难困苦,不轻贷于人。里闬有争端,必竭力排解,扶弱抑强,以求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后快,力不足者,或解囊寝事,里人德之,至今称道弗衰,以故当时诸宿儒耆旧咸重视之。且伟其干局,较之乡愿者流阳奉阴违,酒食游戏相征逐,不能为社会谋幸福者,又何可以道里计哉?民国初年,君与贵族长老,忧一族人丁散处,漫无统系,特建宗祠于刘家河之阳。君则日夜焦劳,鸠工庀材,阅三月始蒇事,并不诿之于同事诸伯叔兄弟子侄。旋拟纂修谱,以笃宗盟而联血脉,因时局不靖未果,而君亦于己巳十月告终。有志未逮,九原报恨,伤哉!本年夏,君再从弟德培、德仑同贵族人士纂修谱牒,余取而审视,支派延绵,条分缕晰,不觉欣然色喜曰:“如此,方可继鳌君未逮之志。”君子曰:“刘氏谱之成,固在今日,而实权舆于鳌君创造祠宇时也。”为刘氏谱君贺,且为鳌君贺也。君行谊颇多,仅诠其爱里邻,爱宗族之苦心,立可为后人德也,以志永久。配胡孺人,有懿德,先君七年而没。子四,三子早夭,仅存季子武亭,甚耐劳,隐德所庇,其后必昌,天或者钟于君少子乎?遂操管而为之传。

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荷月上澣

清庠生两湖总师范毕业、前任宜都孝感等县视学、『愚弟潘宗鼎』、拜撰

谱说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如汉有《邓氏官谱》、《聊氏万姓谱》之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以上之官考,定详实藏于密阁,副在左户,若私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官籍未及则稽之以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失,其学不传。宋以后人家自为之,如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二家谱,今世士大夫家亦往往仿而为之。程颐曰:“使人不忘其本,须是明谱系、收世族、立宗子法.宗子法壤则人不知来处,以致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而不相识。”邱浚曰:“凡有仕宦及世称为士大夫者,不分同居异籍,但系原是同宗,皆俾其推族属最尊者一人为宗子,明立谱牒,付之掌管,不行攀援名宗、遗落贫贱。”诚哉是言!谱牒之学兴,而宗子之法立,谱牒宗子固并行而不悖也。

刘家河刘氏宗祠记

古人食则先荐寝庙。寝庙,祖堂也。《礼》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是春露秋霜,奕世孝子慈孙所由动追远之念,而敦荐享之诚者,厥维宗祠。我刘氏,明万历自远祖寿南公以名宦由赣籍沔,迄今数百年间,孙枝蕃衍,星罗棋布,号称巨族,而要以邑之四河口、刘家河、王家场三地为尤著。祠祀未修,祖灵无妥,抑何故欤?盖非有待也,祠址莫适也。壬戌春,族中人士集议建祠,佥以刘家河地适中,宜仿周公营洛故事,便四方诸侯朝觐率职。议定,宗长老功清、功镐二公,慨捐巨赀,阖族亦踊跃输将,推德鳌君董其事,于是庀材鸠工,卜吉奠础,越十数月而祠工毕。规模宏大,气象一新,巍然与东之陈、西之平左右二家庙骈肩而鼎峙。祖宗之灵爽有托,后辈之祭祀无虚,蒸尝万古肇于斯,俎豆千秋亦肇于斯。然因之重有慨矣。自鼎革以还,政体迭更,赤祸纷扰盈天下,二帝三王周公孔子之道德仁义,老庄孟荀濂洛关闽之学说性理,一举而推翻,荡决之迹,诸暴行闯献有加,庙貌焚毁,村落为墟,乌有所谓亲亲长长、老老幼幼与慎终追远、荐修陈设之事者哉?列祖有灵,兹祠幸免于阨,政府肃清妖魔厉行,新生活恢复旧道德,尊先圣礼后贤,人纪饬修,祭祀崇隆,彬然秩然,反经而复古矣!而国难严重,大战瞬生,吾愿登斯堂者,无徒作宴集游观之想,具俯仰拜跪之形,睹木主肃立、昭穆森列,优然兴静默之思,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也。国乃家本,民为神主,鉴河山破碎,奴隶惨伤,愤然政图存之力,犹汪锜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孔子所谓“是亦无殇也”。敬祖爱国一贯并致,斯不负醵金建祠,教孝教忠之至意云耳。今谱牒创修,征文纪载,用是谨揭橥忠孝大节,追而为之记,以告我族中人士之有志者。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春

『厚 余』谨撰

赞曰

汉水沧沧,远接银潢。灏气盘郁,环绕庙堂。我刘自出,陶唐司常。植根星宿,源远流长。丰沛锄暴,民族发扬。舂陵除奸,帝系未央。三国延统,五代分疆。闻人达士,继起明良。青田望重,嶯山行芳。既拓江右,旋冠沔阳。远祖寿南,神彩焜煌。侯其炜而,在上在旁。松栋柏梁,桂宇兰房。有庭在树,有坫在盎。苾芬既升,藻耀高翔。泽润江汉,永世克昌。

民国丙子孟冬月吉日

『十二孙祖坤厚 余』谨撰

墨谱序

盖闻刘氏之族,由皇初以迄叔季,天下之同姓者弗少,海隅以至中国,天下之同姓而偕字派者良多,宜其各本其本,各亲其亲,以存追远之道也。使不各本其本,异同无所稽考,远近无所分别,纷然杂处,安体一脉而流行,不各亲其亲,尊卑由此而乖错,长幼由此而失序,忘却纲常,焉能正名而定分,是谱固古今所不可少,尤人世所不能无者也。窃尝详究宗谱,细溯源流已传至定爵公,独受家藏遭壬辰巨水漂流无存。余徒于上下俯仰之间,不胜数典忘祖之慨,幸而检阅残编,略载徙沔大旨,始知我祖原籍江西,继迁湖北,有分支荆门州者,亦有流迹湖南者,若不从事敬宗收族,代远年湮,天各一方,几几乎有忘而再忘之失耶!余也叨生盛代,幸托儒林抱残守缺之余,则思木本水源之道,急宜洞明于后裔,故不惮步履,细察所录,订为墨谱,以俟后之才者详加补正云。

光绪八年壬午春

『嗣孙宗 鲁』序

迁沔原序

南公,字德暄,号炳杰,生明朝万历初年,壬寅科举人。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出东门外三十里刘家湾。由会试挑选湖北省安陆府潜江县、沔阳州正堂,政绩卓著。生平乐施好善,讯断精明,廉洁为怀。后卸任落籍沔邑西方铁居里范家关上腾亭岭。配雷孺人,生二公,正通、正达。从此人丁蔚起,家道隆昌,为江西迁沔之由焉。葬于兴贤庙后关路边,墓地形似轭头湾,故取名为轭头坟。生死未详。

正通正达二公序

通公,南公之长子,庠生,补廪。学业精勤,四方受业于门者不知凡几。后出贡,而选用儒学正堂。当时有雷母在堂,欲尽子职,不忍远离,弃职弗就,是以尽孝,终身靡有他念矣。

达公,太学生,为人慷慨正直,善于排解,不侮鳏寡、不畏强御,而周急困穷者,不惜其力焉。生平优游自得,乐事田园,卓然自立,不为外物所摇矣。

定爵公传

爵公,字尊三,号达夫,报捐总督衙麒麟厅衔,迁居沔东杜家窑下郑家河,是籍焉。生平文学武艺,超绝群伦,训诲生徒,不知凡几,如争洲、争湖,称雄无敌,四方莫不畏之。草八垸友因公文武兼全,公同稟举督建柳沟石闸,绅衿滑棍不敢霸费,迨后告厥成工,欠费一千余金,公尽垫出,并未累及他人,是以通垸业民,盛称于不衰也。

吴孺人传

吴孺人,为如辉公之良缘也。辉公去世,文公仅三岁,柏舟自矢,靡有他念,惟是鞠育顾复如保赤子,辛苦勤劳无分朝夕。秉三从无违戒,四德而罔懈,处己待人,固终温而。且惠治内理外,亦谨而慎行,宛偕钟郝之家法,无异仉氏之遗风。由是兴家创业,饶有余积,非吾孺人之治家有道,安能至此也。

龚孺人传

龚孺人,如寿公之发配也。寿公仙游,家实寒微,励一心之真诚,守数十年之苦节,执妇道,娴母训,严肃闺门,乡党共称其善,无从议其短也。克勤克俭,寒暑不辍其劳,造房屋,置业产,克昌厥后,增光门楣,以故年逾古稀,疵疬无染,非节操之坚贞,则称为巾帼完人者,岂易得耶。

张孺人传

张孺人,沔西小河口张凤公之女,如玉公之淑配也。玉公逝世,泰公年甫十三,加以年不顺成,水旱荐饥,于忧戚之中领立门户,治内而兼以治外,艰难险阻,甘苦备尝,生平之节操,可例松柏。至泰公成立,螽斯衍庆,非张孺人之节孝庇荫,曷克臻此。

修谱自记

谱名宗鲁,字履东,号心圣,别字兆兰。叨生中土,幸托儒林,年十余,常苦水患饥馑,于诗书中不废诵,读至二十,家益贫,即罢习窗下,训诲四方,俱称善诱。州府院应试六次,虽未致胜,亦不肯甘居人下。因逐年来年不顺成,而功名事遂淡焉置之。生平节俭处己,真诚待人,逊顺为怀,终身不改。至光绪丁丑三年,会议同族建祠修谱,而戊寅巨水,族内大半疲败,缓工至今,是以未复议也。余以原谱缺废五十余载,并未续修,纵建祠可缓,而修谱无庸迟也。是以不惮步履,清查各处之支流、分派,细察所录,以作墨谱,俾后之人有所考焉。

光绪八年壬午春敬记于南窗书屋

赠刘氏修宗谱序

天地间有大文章,古今来有真人品,身心内有实事业。夫文所以载道,非道德之文章,不能化两间之人品;人所以行道,非道德之人品,不能成古今之事业;事所以见道,非道德之事业,不能定人品之诚伪。其文章、人品、事业,信乎不易得也。然莫谓不易,《十三经》、《廿四史》,非载道之大文章乎?外此则有子集杂传,亦犹长江之有歧流。而家乘所录,弗徒专尚门阀,先人懿行美德,或表彰于经史,或著策于杂传者,无论其中潜德幽光,非家乘何由阐发,则族谱之修,非一文章之大者乎?非佐理治化,辅经翼史之一助者乎?孔、曾、颜、孟、程、邵、朱、张,非行道之真人品乎?外此则有韩、柳、欧、苏,亦若大木之有旁枝。而修谱之例,不仅空侈艺文,漫矜华胄,先人事实生卒或志铭于石刻,或笔记于简端者,有考其间,不无遗漏脱误,舍世系无从纪述,则修谱之士纵不能追踪先型,留芳百世,而仁孝之思,训诚之念,油然而兴,非具大学问,真识解实躬行者,曷克语此,此固人品之真者也,此固希圣希贤之渐者也。乃友人兆兰刘翁宗鲁,以正大立身,以真诚为念,以崇实居心,不侈艺文,不尚阀阅,不甘小就,平昔植品外一经株守,讲道论德,而纂修谱牒,煞费苦心。光绪初,斌携砚许帮,翁方创造墨稿,因问序,时以他故未遑命。日月几何,于兹三十年矣,近蒙延课诸孙,始获了此夙愿。考翁远祖寿南公,由豫章徒沔,阅今十余世,播迁离析,如星罗棋布,散无统纪,得翁清查联络,使千载下木本水源有据,不至等骨肉于行路,此其功虽非致君泽民,独建勋猷,而承先启后,宗族称孝,其所谓实事业、真人品、大文章,胥于是乎在。斌因乐观其成,而为之序。

戊申中元后六日显承如弟『周 斌』西塘氏拜书

广盛公传赞

直道之不行于世也,久矣。子曰:“吾未见刚者。”圣门不许人以仁,释氏以慈祥为念,欲刚直仁慈集一身,屈指今古,不可多得。今年夏,雨甚,斋废,移居东宅,与广盛刘公联床共语,因悉平生,又睹行为可法,益信人言之不诬也。按,公讳宗贤,其考名伯顺,常以公正排解乡里,事后人尽悦服。同治中,承论修筑大兴东堤,任劳任怨,获勤能声。公生而刚直,有膂力,善拳勇,遇不平事,直斥无隐,当之者如严霜烈日,未可干以私事。二亲无失德,同胞昆季六,皆克家安本业,惟公胆识过人,敢作敢为,合理事虽王公大人不能屈。性仁慈,喜济贫拯难,于江南建平县全活孙上琨、高某等二家,故旧族邻困乏者,赒恤无少吝。光绪十九年,协建大升剅闸,竭勤尽慎,陪垫款,同事惮其精干,居民多被惠慈,至今啧啧人口。知州俞特举耆职,援例冠带。现今七十四,犹康健如壮夫,气貌魁梧,声若洪钟,常以勤俭朴实勉后辈。配黎孺人,有贤声,早卒。子三,长功海,通黄老术;次功清,出嗣;三功湘,知医好善。孙、曾十余人,耕读各习其事,有祖风。赞曰:“于戏!公刚性,公力强,公行直楷,公心慈祥。《鲁论》曰‘仁者寿’,今并曰‘寿而康’。俯仰无愧作,继起有明良,依稀乎报施不爽,俾尔炽兮俾尔昌。”

光绪三十四年岁在戊申秋七月

西塘『周 斌』撰

续修族谱序

夫无木无本,木亦固其本,无水无源,水亦开其源,无人无祖,人亦尊其祖。尊祖当敬宗,敬宗当收族,收族当修谱,故有“三世不修谱为不孝”云。

世族繁衍,遍地星居,历时愈久,演变愈大。若无人通往来,无谱以联系,则亲者疏,而疏者益疏;近者远,而远者亦远。本来同出于一人之身,而发途人相遇之叹。我谱牒承先人之德于1936年创修后,直到今日,六十有年矣。未加重修,至使求根溯高曾祖考,不知是谁,溯源访当初之老家,很难说清。祖宗之昭穆不明,后昆之先后难分。此情此景,达理达章,我辈静思,不孝孰甚,愧何如也?幸有族之明人智士,德容、德鑫、显镐……,将发迹地之族人聚集一堂,共同议定,一致认为“应当机立断,老少努力,捐财力,续修族谱,以免老成凋谢,文献无考,抚膺长叹,悔恨莫及!”

于一九九七年元月十五日成立“续修谱理事会”,选出各地负责人,分理族事。此次清族,收族,本乎原谱所载,我始祖寿南公之嫡裔,不分亲疏、不讲贫富、不谈贵贱、不论远近、不愁通塞、不管有寡,一一来访,全全编修,使散者集绪一统,遗者回归于一根。务求前有所承,后有所继,滴滴归原,历历可考,随即清房头、查支派、访遗踪、追转徒。并集收资费、清造谱册。旁参互证,编纂初稿,寻支派,理顺世系,对原谱上之先祖敬录之,对创修谱之当代敬添注之。立传赞以表前人之幽光,写序跋以颂族党之大德。

全族努力,历时一年,俾分居各处我寿南公之嫡裔,亡者存,绝者继,疑者缺,信者来,斯祖斯宗,一脉相承,某房某支一丝不苟。垂丝图清,朗若列眉,世系可征,了如指掌。斯可谓离者复合,疏者复亲矣!祖宗之德泽,永垂不朽,后世之继承,大有希望。至此,我辈方无愧于先人,有益于后代,兹当续谱告峻,举族相庆之际,予本鲁钝,亦情不自禁,欣然命笔,而乐为之序以志之。

『十二世孙祖 荣』敬撰

一九九七年夏

姑母周孺人传

孺人字小桂,刘公功立之德配也。孺人生于公元1909年,岁官已酉,清宣统元年。秉赋贤淑,自幼善良,勤俭纯贞,温柔且惠。孺人生不逢辰,时值清末,年岁饥荒。路有饿殍,民不聊生。孺人九岁,王父无可奈何,忍痛割爱,让孺人进入刘门,为童养媳。尔时,遍野哀鸿,到处黑鸦。刘氏弟兄有四,家境亦甚寒薄。孺人进入刘门,宜难逃厄运,十磨九难,受尽艰辛,养成懿德,令人生感。故乡族后辈,咸声尊称,呼为“老子”。

迨至婚后,喜有伴侣,谁知姑父刘公,为求生计,参加地方工作,当时境况实系“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加上兵荒马乱,民众生活,朝不保夕。刘公兄弟有四,排行为末,刘公一去,惟留形单影只小四娘——孺人。孺人一己,即难为生计,仍独当一面,与其三对兄嫂,平均负担,奉养公婆。膳食用品,以优奉亲。自己尽力节省,不让姑翁缺享用,勤加照料。昏定晨省,言听计从,从不怠慢。孺人鼎力持家,实有孟光之贤,全心事亲,确具朱氏之孝。

刘公一去未回。孺人孤苦零丁,从不叫苦;望夫回归,难以言表。尔后一日刘公返家,骤然言及早与一妇,相爱已密,已成伉俪,并要孺人离婚。孺人面对此如晴天霹雳,无悲无恨,处之泰然曰:“吾生为刘氏人,死为刘氏鬼!汝之行止,由汝便耳。”当此之时,有刘公之父宗洪公在场,遂大声怒斥刘公:“尔良心何在,真该万死!汝非吾子,周氏乃吾之子也。”顿时,伯叔、兄嫂皆刺刘公不轨。刘公亦觉己过。离婚之事始未得逞。但刘公与妇,依然姘居。

孺人不但不揭发刘公与妇,反而为其隐瞒,孺人一己含辛茹苦,而对刘公与妇照顾甚周,茶饭菜食,寒冷温暖,以及屎溺,咸由孺人照料。时经数月,其事方平。刘公与妇安然无恙。妇人羞惭自去,刘公被感,而向孺人愧言求和,合好如初。刘台父老相亲鼓掌称快,齐声赞曰“老子”有德,理应若此!

刘公与孺人偶奔小白涉,投靠族人。刘公给帮工做活,孺人为缝衣洗裳,生活无虑,喜获麟子,得以光宗荣祖,因而取名祖荣。萍居数年,始返老家,得严君(姑母之兄)襄助,安家杨场,贩布为生,稍微宽余。

孺人之德,不仅若是,一生温良行善,平日怜贫扶困,亲朋闾里,全皆知晓,略述一事,可见一斑。刘公刘祖培,乃刘公长兄功清公之子,时年三十四岁,腹内生疽,疼痛异常,因家贫寒,无资无助,未得求医,拖延日久,愈演愈烈,面色发黄,肌肉消瘦,痛处皮色已显黑绿。病在垂危,仍无法就医。孺人一见即怜,当时出面,费力贴资,将侄子祖培送医诊治,医生诊断为内疽腕化,危及脏腑,生命之忧,危在旦夕。医生无奈,刺破表皮,脓血俱出,才始解危。汤药洗涤,全赖孺人,日给调养以俟痊愈。时予安慰以振精神,孺人尽心竭力,体贴入微,祖培之命,实孺人之再造也。

孺人一生,忍苦耐劳,敬老爱幼,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心良性慈,乐善好施,诚闺中之楷模,妇道之典范。故特为之传,谨扬懿德,以申其质,为后世法焉。

『愚内侄周 竣』敬撰

一九九七年春中浣

吉五公传

吉五公,字祖庆,功镐公之长子,沔阳王场小白涉人。自幼敏而好学,少有大志,敦厚诚实,性情直爽。十八岁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时热血青年纷纷出国寻求真理,公目睹祖国沧桑,决心出国求学。初想学医,以救“东亚病夫”之辱,后想学医只能治病,不能治国,乃弃医改走发展经济振兴种族之路。此举深受家父赞同。一九二三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庆应大学。公为改变种族贫穷落后面貌,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知识。由于勤奋刻苦钻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获得经济博士学位。于一九三二年回国,参加教育界,并为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聘请,回母校任教,培养了大批人才。

吉五公是一位博古通今,满腹经论的学者。公温出恭让,敬老以尊,待人以诚,谦虚谨慎,平易近人,邻里亲朋,相敬如宾,为我族所赞许。

切望后世子孙,记取历史,缅怀先辈,永承万古之志也。

『侄孙应 昌』

刘府王孺人节烈传

孺人,应靖公之德配也。幼娴家训,长领师教,知礼明义,敏感英勤,举凡家庭事务,均先亲劳作,深得其父母珍爱焉。年约二十,于归应靖公家,相夫以正,持家以和,对家庭长幼尊卑,无不孝敬友爱,各得其宜,所谓和顺满堂,忠厚传家矣。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零年连续自然灾害,应靖公不幸逝世,孺人节励松筠,矢志柏舟,且化悲痛为力量,身负家庭重担,凤夜匪懈,勤苦耐劳。在侍奉公叔和教养五男三女中,不但求取温饱,而且后期公公丧事、叔叔婚事,及所有男婚女嫁,均善为运筹,处置得当,实是难能可贵焉。宜乎社会上称为巾帼英雄也。

现孺人已年逾古稀,耳聪目明,身心健康,子孝孙贤,家门荣庆,天之报施贤善良有以哉!

兹值刘氏续谱,学不揣固陋,简为之传,聊述其生平懿德,并彰其节烈云。

『愚妹倩陈正学』撰

一九九七年吉日

显钊传

显钊生,号落成,应龙么叔之子也。生性明敏,平易近人,处事接物多得社会赞誉之。事亲孝,饮食起居,医药卫生,无微不至焉。非特此也。其大伯应芳、二伯应柏,均因家境贫寒,生活不足自给,而钊亦尽力奉养,俾能安度余年。是所谓以一己之劳,而奉三老之生,非有至孝之忱,曷克臻于此哉。实乃吾族之孝子贤孙,社会之明人达士,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之典范也。古谚云:“百善孝为先”。又云:“为善必昌。”吾意钊定有厚报焉。宜乎其后起精进,事业兴隆也。兹当族中续修族谱,阐尊祖敬宗之义,敦忠孝仁爱之行,故欣为之传,以彰其孝也云。

『兄显 钰』撰

公元一九九七年十月日

赞(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沔阳刘氏宗谱(始祖寿南公,自江西吉安迁沔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