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青海刘氏源流

刘姓是青海省第五大姓
青海刘姓始见于隋代大臣刘权,曾置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电军。唐代刘仁轨,镇守青海。宋代刘涣出使青唐,刘仲武为西宁知州时,收复吐蕃失地,巩固了地方政权。明代在移民戎边中进入青海的刘姓更多,河州人刘庆,奉命戎守贵德,族人留居,形成了贵德刘屯寨,即今上、下刘屯村。还有湖广麻城人刘天知,正德(1507年)督理河西,即治理青海西宁、民和等地,创筑巴暖三川堡寨山城17所,绵延200余里,便形成了今西宁、大通、湟中、民和等地区的刘家寨、刘家堡、刘家岭、刘家湾等村庄。如西宁市彭家寨乡刘家寨村,明初该地筑有土墩4个,寨子一座,称“将台湾”,后迁居的刘姓人增多,村名便得刘家寨。清代山西、陕西商人来青海经商,仅刘姓就有100余人,后来都散居青海东部各地,又增多了青海的刘姓人口。

刘姓头像图片


门源刘氏是刘备后裔
《中湘南街刘氏四修族谱》(以下简称《刘氏家谱》)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发现保存比它更完整的家谱。从《老谱序》《通谱序》中可知,门源刘氏是汉高祖刘邦后裔。 门源回族自治县刘德新先生说,家中珍藏有十八册敦睦堂刻本(线装)家谱,内容分为凡例、家训、禁约、墓铭等。
据《刘氏家谱》的族人说,当年,刘德新的父亲刘长发丢弃了家中所有的东西,背着家谱,推着独轮车,爬过积雪覆盖的大坂山,来到了门源县,在那里定居了下来,以家谱上的《家训》来教育后辈,耕读传家繁衍生息。后来,刘长发害怕家谱牵连家人,决定烧毁。可是,他的儿子刘德新知道家谱的价值,硬是说服家人保存下来,这些珍贵的地方史料才幸免于难。
我省地方史研究学者祁郁春先生说,从家谱的《老谱序》《通谱序》中可以看出,到了北宋时期,门源刘氏的先祖刘沆(字冲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官封楚国公的后裔。至光绪年间,河湟地区烽烟四起,刘氏后裔刘友才随湘军来到西宁。在青海地区,他屡立战功,朝廷授予五品官衔。光绪末年,刘友才任白塔营(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游击。他的夫人杨氏,在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逝世,葬在大通县东门外湖南义园。刘友才晚年客居大通,耕读传家。1929年,他的儿子刘大荣一家人由大通县迁居北大通(今门源县城)谋生,今天的门源刘氏就是这样来到门源县的,现在已经到了刘长德、刘宪州五世。可以说,门源刘氏就是刘邦之后。
青海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王伟章说,青海汉族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从外地陆续迁入,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共同开发了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千百年来,众多中原人士长途跋涉来青海居住,《刘氏家谱》将为研究青海民族迁移史提供有力的佐证。随军来到青海的刘邦后裔在这里安居乐业,可以说是青海民族迁移史的佐证,是高原民族大融合的力证。

赞(12)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青海刘氏源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