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刘裕家族部份谱序
汉楚元王刘交彭城刘氏之后裔――刘裕家族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417年),源出汉楚元王彭城刘氏之后的刘裕,又灭掉东晋,建宋称帝。司马氏的南方半壁江山,又落到刘氏之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的刘宋时期。
历史无奇不有,当年西晋的灭亡者是汉朝外孙系也即公主的后裔匈奴刘氏,如今灭东晋者又是汉宗室的正宗后裔彭城刘氏。史称,刘宋皇族为帝王裔胄,源出汉朝开创者刘邦的小弟弟楚元王刘交。当年刘交被封为楚王,建都彭城,遂开基彭城刘氏。彭城刘氏有三支,分居彭城的丛亭、绥舆、安上三里。刘宋家族便属于绥舆里刘氏一支,其分派祖即大学者刘向的哥哥、第二代阳城侯刘安民。
《南史。武帝本纪》详细记载了刘宋皇族的远祖世系如下:楚元王刘交生红懿侯刘富,刘富生宗正刘辟强,刘辟强生阳城缪侯刘德,刘德生阳城节侯刘安民,刘安民生阳城厘侯刘庆忌,刘庆忌生阳城肃侯刘岑,刘岑生宗正刘平。刘平之时,王莽灭西汉,刘氏阳城侯国被废除,因而这支刘氏家族就从宗室子弟,降为平民。
刘宋宗室在历史上以丁口繁多而俊才凋零著名。刘宋王朝的九个帝王,大都勇武健壮而又风流好色。他们广纳妃嫔美女,因而子女众多,宗室人口繁衍极为迅速。
据史书记载,刘裕父亲刘翘仅三个儿子,而开国君主刘宋武帝刘裕有七个儿子,文帝刘义隆有十九个儿子,孝武帝刘骏的儿子更多达二十八个,明帝刘也有十二个儿子,基本上是一代多过一代。
但是,刘宋宗室的人口素质,却与人口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刘宋宗室人口虽然繁多,而素质却普遍低劣,人才俊杰极为凋零罕少。《宋书。刘秉传》就记载说:“明帝时,宗室虽多.材能甚寡。”绝大多数宗室子弟都是平庸无能之辈,仅仅因为沾了皇亲国戚的光,凭借血缘关系,被封官进爵,坐享特权的。这些纨绔子弟,不思辅君治国,振兴社稷宗庙,只知骄奢淫逸,争权夺利,互相内讧。结果导致骨肉相残、宗支寡弱、国家社稷衰亡。
《元和姓纂》记载:宋明帝之子刘赞后裔分居在婺州,为郡中豪族;宋文帝子竟陵王刘诞,因叛乱被杀,子孙贬姓“留”氏,也居婺州,到隋唐时期,这支刘宋宗室后裔便形成著名姓氏――东阳刘氏。
又据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公元1872年)江苏响水县藜照堂《刘氏族谱》记载:该族即自称为宋顺帝的后裔,出自刘准之子刘高廉。当年宋齐换代鼎革,刘高廉“始隐居润东之谏壁(江苏镇江市东南谏壁镇),修先祖翘公(宋武帝刘裕之父)之墓而居”。至今已繁衍至刘准的第六十七代孙子。
刘宋宗室人才俊杰极少,而临川王刘义庆,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开国君主刘宋武帝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刘宋建立后,他历任一系列重要职务。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的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刘义庆生五个儿子,均有功名。
南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是刘秀之的弟弟刘灵真的孙子。刘灵真生刘尚,官任越骑校尉。刘尚生子刘勰。即《文心雕龙》的作者,南梁时期著名的大才子。刘勰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是他撰著了《文心雕龙》五十篇。《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该书主张文学作品应具有风骨――充实的内容,也要有文采――华美的形式;并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六个标准(即所谓“六观”)以及其必须具备的修养;系统地阐述了先秦以来的文学批评理论。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刘勰也因此名垂青史。刘勰另撰有《刘子集》10卷,至今流传于世。该书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南史。武帝本纪》详细记载了刘宋皇族远祖世系如下:75刘交――76刘富――77刘辟强――78刘德――79刘安民――80刘庆忌――81刘岑――82刘平――83刘某――84刘景――85刘治――86刘弘――87刘悝――88刘某――89刘亮――90刘膺――9l刘熙――92刘旭孙――93刘混――94刘靖――95刘翘――96刘裕。
说明:下面列举族谱资料各祖名字之前的世次及后面的编者按,为录者所增加。
另有,1986年刘氏修谱委员会编(广西)《刘氏族谱》中记载刘裕以上世系是:78刘德――79刘庆忌――80刘岑――81刘至――82刘雄――83刘秉机――84刘立――85刘专――86刘信――87刘乐――88刘敦则――89刘克胡(自彭城迁京口)――90刘同――91刘卖――92刘靖――93刘翘――94刘裕。
编者按:上述之世系,刘庆忌为刘德之子。有史可考的是:刘德生刘安民,刘安民生刘庆忌,即刘德与刘庆忌是祖孙关系而非父子关系。刘岑以后的祖系,亦与《宋书》不符,有待考证。下面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世系,亦与《宋书》不符,皆有待考证,现姑且都列之,仅供参考。
又有谱载:江西《中华刘氏通谱》则说刘裕是著名学者刘向的直系后裔,其世系是:78刘德――79刘向――80刘歆――81刘垒――82刘嘉――83刘衍――84刘庆――85刘哲――86刘承天一一87刘夷――88刘成章――89刘崇道――90刘锦元――91刘至喜――92刘混――93刘靖――94刘翘――95刘裕。
南朝宋刘裕家族部份谱序
七十五世祖刘交(刘四子),字游.妣钟氏、吴氏(一说梁氏)。
西汉沛人,此祖系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弟,高帝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正月受封为楚王,都彭城(彭城,春秋时宋邑。秦置彭城县。秦二世二年,楚怀王徙盱台,都彭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亦都之。汉高祖六年封其弟刘交於楚,都彭城。汉置彭城郡,治彭城,即今江苏铜山县)。在位二十三年,于孝文帝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去世,葬于徐州市西郊大彭彭王山楚王墓,另有陪葬墓三座。尊谥为楚元王。
刘交幼好渎书,多才艺,受《诗》于荀卿门人浮丘伯,深受刘邦的亲信和宠爱,刘邦在丰沛起义后,独让刘交跟随自己打天下,使之成为得力助手和亲信,入关后受封文信君,随刘邦转战各地,入蜀、定秦、诛项籍,刘交为汉家天下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高祖即位后封为楚王,楚地辖境有薛郡(山东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地区)、东海郡(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彭城郡(山东邳县西部及安徽濉溪县东部),共三郡三十六县。定都彭城(江苏省徐州市)。遂从长安徙居彭城,开基楚藩王族。是西汉初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
刘交是个文武双全的藩王,到彭城后,他息武兴文,把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申生都请到楚国任中大夫,自己和几子们都在读《诗经》和先秦典藉,曾为《诗经》作传注,号称《元王诗》,成为当时诗经学中的一个派别。刘交的子女众多,见于记载的儿子
有七个:1刘辟非,立为太子,早逝;2刘郢客,初封上邳侯,官任宗正,后承嗣王位;3刘礼,封平陆侯;4刘富,封体侯(一作林侯);5刘岁,封沈犹侯(一作学犹侯);6刘艺(一作刘执),封宛朐侯:7刘调,封枣乐侯(一作棘乐侯)。
编者按:据家谱录序0004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和家谱录序0003无锡《刘氏宗谱》等族谱载:福建五忠刘氏源出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之后,是彭城刘氏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他们的传递世系如下:75世祖楚元王刘交――41传一一115刘楚――116刘翱、刘翔、刘豳。
据家谱录序0008载,刘交公六十一传至济三公(以刘交公75世祖推算,济三公应为135世祖),世居龙泉,元至正元年辛巳(公元1341年)始迁入闽,为福建浦城肇基祖。
七十六世祖刘富(刘交四子),
封休侯(一作林侯),“七国之乱”受牵连被削除侯爵,景帝改封红侯,于景帝前元六年庚寅(公元前151年)去世,谥为红懿侯。生五子:l刘登、2刘辟强、3、4、5名未详)。
七十七世祖刘辟强(一作辟)(刘富次子),字少卿,
生于文帝十六年丁丑(公元前164年),当嫡长兄刘登承袭红侯爵位时,他被留在长安,奉养祖母。史称刘辟强为人清静募欲,好读书,会写文章,不肯当官,唯以书自娱。汉武帝时,以宗室子弟身份参加官员的议论,每每都有高见提出。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汉昭帝刘弗陵即位,霍光辅政,起用宗室成员,昭帝始元二年丙申(公元前85年)刘辟强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长乐卫尉、宗正之职,不久在长安去世,享寿八十岁。生子:刘德,(馀未详)。
七十八世祖刘德(刘辟强之子),字路叔,
刘德为人宽厚仁爱,乐善好施,修黄老术,有智略,执法从轻。武帝称之为“千里驹”.昭帝元凤元年辛丑(公元前80年)任宗正丞,历任大鸿胪丞,太中大夫,宗正,后又任青州剌史,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公元前73年)封为关内侯,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公元前66年)改封为阳城侯,封侯十一年,于宣帝元康三年戊午(公元前63年)(一说于宣帝五凤二年乙丑(公元前56年))去世,谥为阳城缪侯。生子:l刘安民、2刘向,(馀未详)。
七十九世祖刘安民(刘德长子),
承袭为阳城侯,曾任郎中右曹,曾将侯国一半食邑以救弟刘向减免死罪。谥为阳城节侯。
生子:刘庆忌,(馀未详)。
八十世祖刘庆忌(刘安民之子),
继位阳城侯,任宗正太常,谥为阳城厘侯。生子:1刘岑、2
刘飒,(馀未详)。
八十一世祖刘岑(刘庆忌长子),
继位阳城侯,官任诸曹中郎将、校尉、太常等职。谥为阳城肃侯。阳城国被王莽废除。
生子:刘平,(馀未详)。
八十二世祖刘平(刘岑之子),
官任宗正,时值王莽篡汉,阳城国被废,降为庶民。
生子:l刘某(名未详),(馀未详)。传至96世祖刘裕(南朝刘宋王朝的创建者)。
八十三世祖刘某(刘平之子)。
官任东武城县令,东汉建立后,阳城侯族虽没有恢复封邑爵位,但作为汉家子孙,世代为官为宦,却也颇为兴盛不衰。生子:刘景,(馀未详)。
八十四世祖刘景(刘某之子)。
官任东莱太守;生子:刘洽,(馀未详)。
八十五世祖刘洽(刘景之子)。
东汉明经出身;生子:刘弘,(馀未详)。
八十六世祖刘弘(刘洽之子)。
为儒学博士;生子:刘悝,(馀未详)。
八十七世祖刘悝(刘弘之子)。
官任琅琊都尉。曹魏灭汉,刘氏至此彻底丧失皇族的身份,成为魏国统治下的彭城望族。
生子:刘某(佚名),(馀未详)。
八十八世祖刘某(佚名)(刘悝之子)。
曹魏时官任定襄太守;生子:刘亮,(馀未详)。
八十九世祖刘亮(刘某‘佚名’之子)。
官任邪城县令。魏晋鼎革后,刘氏仍兴盛不衰。生子:刘膺,(馀未详)。
九十世祖刘膺(刘亮之子)。
西晋时官任北平太守,生子:刘熙,(馀未详)。
九十一世祖刘熙(刘膺之子)。
官任相国掾,生子:刘旭孙,(馀未详)。
九十二世祖刘旭孙(刘熙之子)。
官任开封县令,生子:刘混,(馀未详)。
九十三世祖刘混(刘旭孙之子)。
官任武原县令。时值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残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过江。彭城刘氏家族的许多成员,也在这个时候纷纷南迁避难。武原令刘混,就是在这个时候举家从祖居地彭城绥舆里渡江南下,徙居晋陵郡丹徒县(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京口里,成为东晋侨民。当时,还有大批彭城刘氏族人纷纷南迁至京口。武原令刘混迁居京口,生子:刘靖。(馀未详)。
九十四世祖刘靖(刘混之子)。
任东晋东安太守。生子:刘翘,(馀未详)。
九十五世祖刘翘(刘靖之子),妣赵氏。
曾任郡功曹。这支侨迁京口的彭城刘氏,传到刘翘这一代时,家境一度衰落,成为京口的寒门贫穷人家,刘翘自己虽没有什么成就出息,却生了一个优秀的儿子,那便是刘宋开国之君宋武帝刘裕(原名刘道成)。生子:1刘裕(道成)、2刘道怜、3刘道规,(馀未详)。
九十六世祖刘裕(刘翘长子)。原名刘道成,字德舆,小字寄奴。南朝刘宋武帝。皇后臧氏,
南朝刘宋的开国者刘裕,彭城绥舆里(徐州)人,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生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癸亥(公元363年),刘裕虽出身帝王之后,官宦世家,但父亲早逝,家境贫苦,幼年靠卖草鞋为生。他少有大志,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带着如此雄心壮志,刘裕年轻时从军,成为东晋北府军的下级军官。时势造英雄。东晋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孙恩、卢循在会稽起义,晋朝廷派前将军刘牢之东来镇压,刘牢之请刘裕为参府军事。刘裕为人机智有谋,勇敢善战,多次克敌致胜,屡立战功。因功升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彭城内史。刘裕从此起家,成为东晋一员虎将。不久,东晋将领桓玄起兵反晋,攻破晋都建康。于东晋元兴元年癸卯(公元403年)篡晋称帝,改国号为“楚”。元兴二年甲辰(公元404年)二月初一日,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卫晋抗楚。东晋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刘裕击败篡晋的楚帝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任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兖州刺史、录尚书事,并晋升为晋公,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成为权倾天下的显赫人物。刘裕执政晋室后,于东晋义熙五年己酉(公元409年)率军灭掉广固(山东益都县)的南燕政权,又回师击败卢循。义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刘裕又西攻盘踞四川的谯纵,收服巴蜀。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417年)刘裕两次北伐,灭南燕;继而攻克长安,灭后秦,受封为宋王。东晋元熙二年庚申(公元420年)六月丁卯日,刘裕终于取代东晋称帝。国号“宋”,改年号为“永初”,定都建康(江苏南京)。史称刘宋。刘宋初期,刘裕又收复北方的青、兖二州,西至关中,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与北方崛起的北魏,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刘裕即位前后,吸取了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他杀了京口大地主刁逵,把刁氏成万顷土地和大量财产分给贫民;后又杀了隐匿人口的余姚大族虞亮,刘裕还实行“土断”,清理侨人户籍,使侨富人口编入所在郡县。他还废除一部分屯田池塞以振百姓,并禁止豪强封锢山泽。在生活上他也崇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不稀罕。在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琥珀枕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平定关中后,他得到了美女姚氏,十分宠爱。臣下谢晦劝谏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废政务,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回宫去。得了病,群臣劝他求神拜佛,他阻止,只命医官诊治,自己静心调养。因此,刘裕是个比较明智的帝王,堪称一代有为之君。刘裕在位仅三年,于永初三年壬戌(公元422年)在建康去世。终年六十岁。葬于宁陵(江苏江宁县东北蒋山),谥为宋武帝,庙号高祖。
刘裕后妃有张氏、孙氏修华、胡婕妤、王修容、袁氏、孙氏、吕美人等,她们各生一子。
共七子:1刘义符、2刘义真、3刘义隆、4刘义康、5刘义恭、6刘义宣、7刘义季。
九十六世祖刘道怜(刘翘次子)。
南朝宋彭城人,武弟中弟,生于晋废帝太和三年戊辰(公元368年),初为国子学生,后从刘裕征讨,以战功封骠骑将军、荆州剌史。刘裕代晋称帝,封为长沙王,卒于南朝刘宋永初三年壬戌(公元422年),享寿五十五岁。谥为长沙景王。
生子:1刘义纂、2刘义庆、3刘义欣、4刘义融、5刘义宗,(馀未详)。
九十六世祖刘道规(刘翘三子),字道则。
生于东晋废帝太和五年庚午(公元370年),少倜傥有大志,桓弘镇广陵,为征虏中兵参军,刘裕克京城,道规与刘毅等斩弘,收众济江,进平京邑,追击桓玄,江陵平,封华容县公,迁荆州剌史,后击破卢循、徐道覆。善刑政,有战功,官至征西大将军、豫州剌史,后封临川王,晋安帝义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刘道规去世,终年四十三岁,卒谥列武。道规无子,兄刘道怜的第二子刘义庆过继为子承嗣。
九十七世祖
刘义符(刘裕长子),小字车兵。南朝刘宋少帝。皇后司马氏(晋恭帝之女海盐公主,号茂英)。
生于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丙午(公元406年),有膂力,善骑射,解音律,永初三年壬戌(公元422年),刘裕死后,皇太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南朝刘宋少帝,改年号为“景平”元年。刘义符是个昏庸腐败之君,即位后不问政事,一味游玩享乐。群臣多次劝谏,他一概不听。甚至在宫中开设酒店,自充酒保,以为游戏。景平二年甲子(公元424年),群臣以皇太后令责其游戏无度,居丧无礼,将刘义符废为营阳王,幽于吴郡,当年去世,终年一十九岁,在位二年。谥为少帝。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真(刘裕次子)。
生于东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公元407年),初封桂阳县公,从刘裕北征关中,进都督并东秦二州。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封为庐陵王,刘义真好辞义,与谢灵运、颜延之、慧琳等常宴游,徐羡之执政,素嫌义真,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值少帝失德,羡之谋废立,因次第应在义真,乃奏废为庶人,遣使杀之。年仅十八岁。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隆(刘裕三子),小字车儿,南朝刘宋文帝。皇后袁氏,妃嫔路淑嫒、沈婕妤等。
生于东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公元407年),初封为宜都郡王,景平二年甲子(公元424年),刘义符被废黜后,徐羡之、傅亮等另立荆州剌史、宣都王刘义隆为帝,改年号为“元嘉”元年,史称南朝刘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后,铲除了专权大臣徐羲之、傅亮、谢晦等势力,坚持宋武帝的集权政策。他在位期间,压抑豪强兼并,清理户籍,减免税赋,劝课农桑,奖掖儒学。当此之时,刘宋国内“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庙,户不夜局”,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均得到较大的发展,史称“元嘉之治”。后来,北魏多次进攻,元嘉二十七年庚寅(公元450年),魏太武帝率大军到达瓜步(江苏六合),扬言进攻宋都建康,刘义隆只好全面防御备战。虽然阻止了北魏入侵,但刘宋经此大规模备战,也耗竭了国力民力,结果导致邑里萧条,版籍大坏,国势衰落,“元嘉之治”从此结束。元嘉三十年癸巳(公元453年)二月,刘义隆被儿子刘劬杀死。终年四十七岁,在位三十年,谥为刘宋文帝,庙号太祖。
共生十九子:1刘劬、2刘浚、3刘骏、4刘铄、5刘绍、6刘诞(一作刘延)、7刘宏、8刘t、9刘昶、10刘浑、11刘、12刘休仁、13刘休v、14刘休茂、15刘休业、16刘休倩、17刘夷父、18刘休范、19刘休若。
九十七世祖刘义康(刘裕四子),小字车子。
生于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已酉(公元409年),初封彭城王,文帝元嘉时征为侍中、司徒,与王弘共辅政,及王弘死,专总朝权,势倾天下,义康素无术学,后改授江州刺史,以范晔谋迎立事,免为庶人,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451年)被逼自杀。寿四十三岁。
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恭(刘裕五子)。
生于东晋安帝义熙九年癸丑(公元413年),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封江夏王。元嘉六年己巳(公元429年)出任荆州剃史,后进位司空、太尉、领司徒,元嘉二十七年庚寅(公元450年)文帝北伐,使其总统诸军,出镇彭城,魏军至,义恭怯战欲逃,被降职,刘劭弑立,进位太保,孝武帝即位,任太尉,进位太傅,又进位太宰,领司徒。孝武帝卒,受遗诏与柳元景等共掌朝政。前废帝刘子业狂悖无道,他与元景谋欲废立,事泄,废帝景和元年乙巳(公元465年)被刘子业继位之后杀戮。寿五十三岁。刘义恭平生好文学,通音律,奢侈无度。有集十五卷,已佚。生子:刘伯禽,(馀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伯禽(刘义恭之子)。
生于孝武帝孝建三年丙申(公元456年),刘劭为乱,义恭前生诸子均被害,劭败后,伯禽等始出生,孝武帝为之命名,以比鲁周公之子。官辅国将军,湘州剌史。前废帝永光元年乙巳(公元465年)为刘子业所杀,明帝时追赠为江夏王。无子嗣后。
九十七世祖刘义宣(刘裕六子)。
生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文帝元嘉初封竟陵王,累迁徐州、南充、兖州、江州、荆州刺史,刘劭杀文帝自立,义宣起兵助讨,孝建元年甲午(公元454年)孝武帝即位,封为南郡王,后授都督八州诸军事,在镇十年,兵强财富,受江州剌史臧质等支持,起兵争位,兵败被杀。终年四十岁。生子:刘恢,(馀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恢(刘义宣之子),字景度。
生年未详,少辩慧,年十一,拜世子,除给事中。太子刘劭杀文帝,义宣起兵,恢及诸弟得沈焕助逃奔到新亭,宋孝武帝以为侍中,领卫尉。孝建元年甲午(公元454年)义宣起兵争位,恢与诸兄弟姊妹逃亡,被捕,被杀。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季(刘裕七子),小字师护,
生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文帝元嘉初封为衡阳王,历官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剌史,元嘉二十三年丙戌(公元446年)北魏攻边,义季虑祸,无他经略,唯饮酒而已,为文帝所责,元嘉二十四年丁亥(公元447年)刘义季去世,终年三十三岁。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纂(刘道怜长子)。
南朝汉国文帝元嘉六年已巳(公元429年)封为道营县侯,庸鄙无知识,每为始兴王刘浚兄弟所戏弄。历仕右卫将军、湘州剌史。于孝武帝孝建二年乙未(公元455年)去世。
生子:刘袭,(馀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袭(刘义纂之子),字茂德。
南朝宋晋陵丹徒人,生年未详,初为太子舍人、安成太守。晋安王刘子勋起兵,袭据郡拒,宋明帝嘉之,迁郢州剌史,封建陵县侯,改封临沣县侯。明帝泰始六年庚戌(公元470年)任中护军,当年去世。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庆(刘道怜次子)。
生于东晋安帝元兴元年癸卯(公元403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袭封临川王,刘宋宗室人才俊杰极少,而临川王刘义庆,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刘义庆,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十三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剌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刘义庆在荆州罗公洲(湖北松滋县东)建“一柱观”,该观宏大而只有一柱支撑,故而得名。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刘义庆在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甲申(公元444年)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谥为临川康王。
生五子:l刘烨(一作晔)、2刘衍、3刘镜、4刘颖、5刘倩。
九十七世祖刘义欣(刘道怜三子)。
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甲辰(公元404年),嗣父爵,历中领军,青州剌史,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进后将军,迁南兖州剌史,到彦之北时战败,将佐委镇还都,义欣坚志不动,监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时人民离散,城郭颓败,能随宜经理,境内畏服,城府库藏,渐皆充实,遂成盛藩强镇。文帝元嘉十六年已卯(公元439年)刘义欣去世,终年三十六岁。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融(刘道怜四子)。
生年未详,有才千,善用短循。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封桂阳县侯邑千户,历任侍中、左卫将军、五兵尚书、领军等职,文帝元嘉十八年辛巳(公元441年)去世。
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义宗(刘道怜五子),字伯奴。
生年未详,幼为刘裕所爱,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封新喻县侯,位太子左卫率。爱士乐施,兼好文学。文帝永嘉八年辛未(公元431年)坐包庇所宠门生横暴打人,免官,后迁侍中、太子詹事,加征虏将军、南兖州剌史。文帝元嘉二十一年甲申(公元444年)刘义宗去世。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劬(一作刘劭)(刘义隆长子),字休远。
生于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六岁时立为皇太子,年十二出居东宫,为巫蛊事,帝欲废之,文帝元嘉三十年癸巳(公元453年)二月,刘义隆被儿子刘劬杀死。刘劬弑父篡位后,引起宗室和大臣们的反抗。四月,武陵王刘骏被部下推举自立为帝,号召讨逆,迅速得到各地将领、宗室、官员的响应。五月,刘骏统率讨逆大军,从寻阳出发,一路杀奔建康而来。刘劬弑父夺位,臣下和部将本来不服,此时或躲避,或出降。刘劬自知大势己去,决定轻骑逃生。但不等他动身,刘骏的人马已经杀入城中,攻进皇宫。刘劬命人挖通西墙,逃入武库的井中,又被刘骏部将高禽搜获,押着来见刘骏。半路上,被他残杀的大臣亲属挡住了去路。大家列数他的罪状,都说该杀。南平王刘铄朔(一说为江夏王刘义恭)便抽刀将他斩杀,并悬首示众,暴尸于市曹。刘劬在位仅三个月,史称“元凶”。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浚(刘义隆次子),字休明。
彭城人,生年未详,封始兴王,迁荆州刺史,初曲意事刘劭,与劭多有过失,屡为帝所诘责,乃共为巫蛊。及劭杀文帝自立,召浚同行,戎服乘马而见劭,宋太初元年癸巳(公元453年)劭败,浚并其三子共为江夏王刘义恭所斩。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骏(刘义隆三子),字体龙,小字道民,又字道人。南朝刘宋孝武帝。
生于文帝元嘉七年庚午(公元430年),初封武陵王,历任湘、雍、徐等州刺史,都督诸州军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451年),率军镇压江汉蛮民起义,元嘉三十年癸已(公元453年)二月,文帝刘义隆被儿子刘劬杀死。刘劬弑父篡位后,引起宗室和大臣们的反抗。四月,武陵王刘骏被部下推举自立为帝,号召讨逆,迅速得到各地将领、宗室、官员的响应。五月,刘骏统率讨逆大军,从寻阳出发,一路杀奔建康而来。刘劬被南平王刘铄朔斩杀。刘骏夺取帝位后,翌年改年号为“孝建”元年,刘宋王朝从此走向衰落。据史书记载,这位继位的刘宋孝武帝刘骏,也是一个荒淫腐败的昏君。在位期间,刘骏但心各兄弟藩王会对自已不利,便不惜骨肉相残,先后将宗室南郡王刘义宣,南平王刘铄朔、竟陵王刘诞、武昌王刘浑、海陵王刘林茂等杀害。刘氏宗室惨遭此大劫,刘宋势力更加削弱。孝武帝刘骏剪除宗室之外,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使专朝政,推行土断,并限制占山封水,抑制大族,加强君权,大明六年壬寅(公元462年)四月,刘骏宠幸的堂妹殷淑仪病死。他哀伤过度而起病,自此少理政事,于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闰五月病死。终年六十二岁,在位十一年。谥为孝武帝,庙号世祖。孝武帝刘骏广娶后妃,子女成众。
共生二十八个儿子:1刘子业、2刘子尚、3刘子勋、4刘子绥、5刘子深、6刘子房、7刘子顼、8刘子鸾、9刘子仁、10刘子凤、11刘子真、12刘子玄、13刘子元、14刘子羽、15刘子衡、16刘子盆、17刘子况、18刘子产、19刘子云、20刘子文、2l刘子兴、22刘子师、23刘子霄、24刘子雍、25刘子趋、26刘子期、27刘子嗣、28刘子悦。
九十八世祖刘铄(一作刘铄朔)(刘义隆四子),字休玄。
生于文帝元嘉八年辛未(公元431年),九岁时封南平王,后为豫州刺史,刘劭杀文帝,以为中军将军,柳元景军至,劭挟铄同战。及平,太初元年癸巳(公元453年)宋孝武帝迎铄入军营,毒杀之。谥为南平穆王。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绍(刘义隆五子)。
过继承刘义真嗣。生于文帝元嘉九年壬申(公元432年),袭封庐陵王,少宽雅,得文帝爱,十二岁出为江州剌史,屡迁左将军、南徐州刺史、扬州剌史。北魏拓跋焘南下,从太子镇石头,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壬辰(公元452年)患疾解职,当年去世。寿二十一岁。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诞(刘义隆六子),字休文。
生于文帝元嘉十年癸酉(公元433年),封广陵王,曾从刘骏讨平刘劭.进号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后又改封竟陵王。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多聚才力之士、精甲利器,实之第内。帝性多猜,至此意愈不平。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公元457年),出为南兖州剌史,诞既见猜,潜为之备,孝武帝大明三年已亥(公元459年)吴郡刘成告诞谋反,帝乃遣沈庆之杀诞,终年二十七岁。后裔未详。
《元和姓纂》记载:宋文帝子竟陵王刘诞,因叛乱被杀,子孙贬姓“留”氏,也居婺州,到隋唐时期,这支刘宋宗室后裔便形成著名氏――东阳刘氏。
九十八世祖刘宏(刘义隆七子),字休度。
生于文帝元嘉十一年甲戌(公元434年),封建平王,少闲素,笃好文籍,文帝宠爱异常,为立第于鸡笼山,尽山水之美,孝武帝讨刘劭事平,以为尚书左仆射。为人谦俭,礼贤接士,明达政事,帝甚信仗。转尚书令,孝武帝大明二年戊戌(公元458年)去世,终年二十五岁,卒谥宣简。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t(刘义隆八子),字休秀。
生于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文帝元嘉二十年癸未(公元443年)封东海王,历官会稽太守、平越中郎将、广州剌史。明帝即位,进封太尉,改封庐江王。文帝诸子,t尤凡劣,诸兄弟嗤鄙之,明帝泰始五年已酉(公元469年)河东柳欣慰等谋反,欲立t,事泄,欣慰等被杀,明帝泰始六年庚戌(公元470年)t被逼自杀,终年三十五岁。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昶(刘义隆九子),字休道。
生于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封义阳王,前废帝即位,封为徐州刺史,废帝疑其有异志,欲讨,昶乃携爱妾一人与数十骑北奔魏。为驸马都尉。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乙巳(公元465年)封丹阳王,每陈本国事故,语及征伐,则敛容涕泗。魏孝文帝拜为大将军。北魏太和二十一年丁丑(公元497年)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谥为丹阳明王。
生子:1刘辉(一作刘晖)、2刘文远,(馀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辉(一作刘晖)(刘昶长子),字重吕。
袭父爵嗣丹阳王位,北魏宣武帝正始(公元504年――508年)初尚兰陵长公主,拜员外常侍,公主严妒,辉尝私公主侍婢有身,公主笞杀侍婢。遂至离婚,削封,周岁后复婚,北魏孝明帝正光(公元520年――525年)初,又与张、陈二女有私,公主忿争,辉殴公主伤胎至死,辉遁被执,幽于司州,会赦免,复官,迁中散大夫。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癸卯(公元523年)刘辉去世。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文远(刘昶次子),
生年未详,性疏狂,历步兵校尉、前将军。北魏宣武帝景明(公元500年――503年)初为统军,在寿春谋杀剌史王肃,以寿春叛,事发,被诛。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浑(刘义隆十子),字休渊。
生于文帝元嘉十五年戊寅(公元438年),少凶戾,袭封汝阳王,后徙武昌王,刘劭杀文帝自立,以为中书令,孝武帝孝建初为雍州刺史,作文檄自称楚王,建号永光,备置百官以为嬉笑。长史王翼之呈其手迹于孝武帝,免为庶人,孝武帝孝建元年甲午(公元454年)逼令自杀,年仅十七岁。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刘义隆十一子),字休炳,小字荣期。南朝刘宋明帝。皇后王氏,妃陈妙登等。
生于文帝元嘉十六年己卯(公元439年),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后出为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乙巳(公元465年),前废帝刘子业被杀。十二月刘即位,明帝即位后,内讧不止,晋安王刘子勋反,临海王刘子顼、寻阳王刘子房相继响应,明帝乃发兵攻杀子勋、子项,继而尽杀孝武帝其余诸子,又杀诸弟刘休v、刘休仁等,皇室内乱更剧,刘宋统治日趋衰落,淮水以北多沦于北魏。泰豫元年壬子(公元472年)明帝刘在建康病死,终年三十四岁,在位八年。谥为明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宁陵(江苏南京)。
生十二子:1刘昱、2刘法良、3刘准、4无名,早夭、5刘智井、6刘燮、7刘友、8刘跻、
9刘赞、10刘、11刘嵩、12刘禧。
九十八世祖刘休仁(刘义隆十二子)。
生于文帝元嘉二十年癸未(公元443年),封建安王,宋孝武帝时官至湘州刺史、护军将军。前废帝即位,受非人之遇。废帝诛,推崇宋明帝,为扬州刺史。明帝泰始初,四方反,休仁亲当矢石,督诸军讨平之,负重望,为明帝忌,表解扬州剌史职,见许,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471年)明帝疾笃,虑及后事,逼休仁自杀。终年二十九岁。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休v(刘义隆十三子)。
生于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445年),封山阳王,宋明帝即位,改封晋平王、荆州剌史。素无才能,好财色,州中百姓不复堪命,明帝恐其难制,欲方便除之,留之都中,泰始七年辛亥(公元471年),明帝猎于岩山,命休v射一雉,趁时遣诸壮士杀之,终年二十七岁。
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休茂(刘义隆十四子)。
生于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445年),封海陵王,后为雍州剌史,进号左将军,性急疾,欲自专,主帅每禁之,常怀忿怒,后听左右张伯超言杀主帅等,举兵起事,孝武帝大明五年辛丑(公元461年)为参军尹玄庆所杀,终年十七岁。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休业(刘义隆十五子)。
封鄱阳王,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休倩(刘义隆十六子)。
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夷父(刘义隆十七子)。
封新野王,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休范(刘义隆十八子)。
生年未详,初封顺阳王,改封桂阳王,历官江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司空、侍中。宋明帝杀诸弟,休范以人才庸劣得免,然常忧惧,明帝死,休范自谓宗戚莫二,应居宰辅。后废帝刘昱元徽二年甲寅(公元474年),休范在寻阳起兵反,逼台城,萧道成率兵守新亭,使部将黄回、张敬儿诈降,休范中计被杀。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休若(刘义隆十九子)。
生于文帝元嘉二十五年戊子(公元448年),封巴陵王,宋明帝时官至荆州刺史,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471年)兄刘休v为帝所杀,刘休仁见疑,休若尤甚,后被征为南徐州剌史,心腹咸谓还朝必有祸,中兵参军王敬先劝割据荆楚以抗,休若伪许,私告明帝,敬先被杀,后还朝,被逼自杀,终年二十四岁。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烨(一作刘晔)(刘义庆长子)。
嗣封为临川王。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劬杀害,谥为临川哀王。生子:刘绰,(馀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绰(刘烨之子)。字子流,
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升明三年己未(公元479年)刘绰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衍(刘义庆次子)。
官任太子舍人,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镜(刘义庆三子)。
官任宣城太守,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颖(刘义庆四子)。
官任前将军.后裔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倩(刘义庆五子)。
官任南新蔡太守,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业(刘骏长子),小字法师。南朝刘宋前废帝。皇后卞氏,
生于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己丑(公元449年),父刘骏死后,他继承王位,改元“永光”,此即刘宋前废帝。前废帝刘子业也是一个昏君。他继位之后,不思治理,杀戴法兴等,又大肆淫乱,把刘宋王朝搞得乌烟瘴气。刘子业又生性残暴,动辄杀人,他的叔祖江夏王刘义恭,弟弟始平王刘子鸾、南海王刘子师均被他杀戮,大臣名将沈庆之、柳元景、颜师伯、孔录符也被他诛杀。又虑诸叔在外为患,皆拘囚京邑,宫中妃妾奴婢宦官被杀的人数更多。刘子业的残杀政策弄得百官臣民人人自危,个个怨恨。刘宋王朝上下离心,国势更加衰败。景和元年乙巳(公元465年),湘东王刘密结其左右寿寂之,将前废帝刘子业杀死,终年一十七岁,在位仅一年。葬于江苏丹阳,谥为前废帝。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尚(刘骏次子),字孝师。
生于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451年),封西阳王、豫章王,宋前废帝时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凶慝有废帝风,刘杀废帝,称太皇太后令赐自尽。刘子尚于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去世,终年十六岁。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勋(刘骏三子),字孝德。
生于孝武帝孝建三年丙申(公元456年),封晋安王,任江州剌史、督江州诸军事,孝武帝死,何迈迎立子勋,前废帝诛迈,长史邓琬因奉子勋起兵。湘东王刘杀前废帝,即位为明帝,进子勋车骑将军,琬不从,于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奉子勋为帝,改元义嘉,一时徐州、冀州、青州诸刺史响应,沈攸之诸军至,兵败,被杀于寻阳。无子嗣后。
九十九世祖刘子绥(刘骏四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深(刘骏五子)。
封南海王,被刘子业继位之后杀戮。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房(刘骏六子),字孝良。
生于孝武帝孝建三年丙申(公元456年),封寻阳王,累迁会稽太守,明帝时为抚军,长史孔觊不受命,举兵反,以应刘子勋,子勋自立称帝,进为车骑将军,兵败被囚,贬松滋县侯,于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被杀,终年十一岁。无子嗣后。
九十九世祖刘子顼(刘骏七子),字孝烈,或作孝列。
生于孝武帝孝建三年丙申(公元456年),封历阳王、临海王,明帝即位,进督雍州,长史孔道存不受命,举兵反,以应晋安王刘子勋,子勋自立称帝,进为卫将军,于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兵败赐死,终年十一岁。无子嗣后。
九十九世祖刘子鸾(刘骏八子),字孝羽。
生于孝武帝孝建三年丙申(公元456年),封新安王,领南琅琊太守,母殷淑仪,宠倾后宫,子鸾爱冠诸子。凡孝武帝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鸾之府、国,官至中书令,领司徒。前废帝素疾子鸾有宠,永光元年乙巳(公元465年)刘子业即位,乃赐子鸾死。明帝即位后,追封为始平王,谥为始平敬王。无子嗣后。
九十九世祖刘子仁(刘骏九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凤(刘骏十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真(刘骏十一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玄(刘骏十二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元(刘骏十三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羽(刘骏十四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衡(刘骏十五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盆(刘骏十六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况(刘骏十七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产(刘骏十八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云(刘骏十九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文(刘骏二十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兴(刘骏二十一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师(刘骏二十二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霄(刘骏二十三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雍(刘骏二十四于),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趋(刘骏二十五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期(刘骏二十六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嗣(刘骏二十七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子悦(刘骏二十八子),
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昱(刘长子),字德融,小字慧震。南朝刘宋后废帝。妃江姓,
生于孝武帝大明七年癸卯(公元463年)五月壬午日,宋明帝刘死后,刘昱即位,即刘宋后废帝。江州剌史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反,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据京城反,皆由萧道成率军击破,乱平,政归道成。后废帝生性残忍,一天不杀人就不自在。有一年夏天,刘昱暗暗闯入领军府。将军萧道成(后为齐朝高帝)正袒胸露腹地躺在床上熟睡。刘昱见他的脐孔很大,竟说:“好一个箭靶子!”便硬把萧道成唤醒,要他直立着,用他的肚腹当箭靶,脐孔当靶心,让他练习箭法。萧道成护住腹部连叫:“老臣无罪!”多亏卫护队长王天恩在一旁劝说,刘昱这才改用假箭射了萧道成一番。萧道成从此忧心忡忡,担心不知何时会遭枉死。后废帝元徽五年丁巳(公元477年)九月癸丑日,萧道成发动政变,将十五岁的刘昱刺死,刘昱在位五年,谥为后废帝。以太后令追贬为苍梧郡王。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法良(刘次子),
官任越骑校尉,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准(刘三子),字仲谋,一作仲谟,小字智观。南朝刘宋顺帝。皇后谢氏、施氏。
生于明帝泰始三年丁未(公元467年)七月丙子日,初封安成王,元徽五年丁巳(公元477年)刘昱死后,另拥立安成王刘准为帝,改元“升明”,这便是刘宋最后一个皇帝刘宋顺帝。刘准继位时年仅十岁,由萧道成专权。萧道成经多年谋划,于升明三年已未(公元479年)四月辛卯日逼刘准退位。萧道成贬封他为汝阴王,迁居丹阳,派兵监管。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元年己未(公元479年)五月已未日,监视刘准的兵士忽听得门外马蹄声杂乱,以为发生了变乱,就一刀将刘准砍死。终年一十三岁,在位三年。谥为顺帝。无子嗣位。
由刘裕开创的刘宋王朝,自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立国,共经历四代九个皇帝六十年,至此灭亡。
九十九世祖刘智井(一作贺井)(刘五子),
封衡阳王,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燮(刘六子)
封晋熙王,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友(刘七子),
封邵陵王,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跻(刘八子),
封江夏王,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赞(刘九子)。
封武陵王,《元和姓纂》记载:宋明帝之子刘赞后裔分居在婺州,为郡中豪族。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刘十子),
封随王,一说封南阳王,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嵩(刘十一子),
封新兴王,后裔未详。
九十九世祖刘禧(刘十二子),
封建安王,一说封始建王,后裔未详。
九十五世祖刘涓子(父、祖未详,刘裕族叔)。
少时于丹阳郊外射猎,得痈疽方一帙,药一臼,后从武帝北征,有被金疮伤者以药涂之,即愈。乃取其方演化为十卷,称《鬼遗方》。官至彭城内史。后裔未详。
九十六世祖刘怀敬(父未详,刘裕从母兄)。
南朝宋彭城人,刘裕从母兄,涩讷无才能,初裕生而母死,无乳,欲不举,怀敬母断怀敬乳而养裕,刘裕即帝位,念旧恩,累加宠授,至会稽太守,历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后裔未详。
九十六世祖刘怀肃(父未详,刘裕从母兄)。
东晋末彭城人,刘裕从母兄,生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公元361年),仕晋为费令,闻刘裕起兵,弃县而奔。从振武将军刘道规为司马,率军击破桓玄,平江陵、江夏,斩桓振,杀乐志等,督江夏九郡,权镇夏口,晋安帝义熙二年丙午(公元406年),以义功封东兴县侯,后人士中免官。义熙三年丁未(公元407年)刘怀肃去世,终年四十七岁。后裔未详。
九十六世祖刘怀镇(刘怀肃弟)。
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甲子(公元364年),从刘裕征战,每战必身先士卒,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封为徐州刺史,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南城县男,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以佐命功。进爵为侯,宋少帝景平(公元423年――424年)初,迁护军将军。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刘怀镇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卒谥肃。后裔未详。
九十六世祖刘遵考(父、祖未详,刘裕族弟),
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公元392年),始为振武将军,预讨卢循,随刘裕北伐,及刘裕代晋,封营浦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宋后废帝元徽元年癸丑(公元473年)去世,终年八十二岁,卒谥元。生子:刘琨之,(馀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琨之(刘遵考之子),
生年未详,为竟陵王刘诞司空主簿,诞举兵乱,以为中兵参军,琨之以忠孝不得两全,老父尚在,不从,孝武帝大明三年已亥(公元459年)被杀,追赠黄门郎,诏吏部尚书谢庄为之诔。后裔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道存(父、祖未详,刘裕族侄),
生年未详,任太尉咨议参军,孝武帝讨刘劭时,道存出奔义军,母为劭所杀,前废帝景和元年乙巳(公元465年)为江夏王刘义恭从事中郎,义恭起兵欲废杀前废帝,败,道存下狱死。后裔未详。
九十六世祖刘秀之(刘翔七子,刘灵真兄),字道宝。
南朝宋东莞莒人,生于东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公元397年),少孤贫,有志操,东海何承天以女妻之。宋少帝景平二年甲子(公元424年)除驸马都尉,宋文帝元嘉中迁建康令,善纠摘微稳,甚有政声。为襄阳令,修复六门堰,百姓受其利。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庚寅(公元450年)大举北伐,斩杨高。刘劭杀文帝,秀之起兵,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官终雍州剌史,孝武帝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去世,享寿六十八岁,谥忠成。后裔未详。
(参阅《刘氏宗谱汉朝谱序九。1》)。
九十六世祖刘灵真(刘秀之弟)。
生子:刘尚,(馀未详)。
九十七世祖刘尚(刘灵真之子)。
官任越骑校尉。生子:刘勰,(馀未详)。
九十八世祖刘勰(刘尚之子),字彦和。
生卒年约公元466年――538年,一说约465年――532年,东莞莒县人。出生于官宦世族,早孤,家境贫困,甚至娶不起媳妇。年轻时刘勰笃志好学,因家贫,便到定林寺依沙门僧佑,一面帮助整理佛经赖以生活,另一方面借定林寺的藏书条件,苦读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诗骚辞赋以及佛教经藏。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刘勰终于成为一个知学渊博的大学者。大约三十岁左右,刘勰因感到文章的作用、意义太重要,便开始撰写他的不朽名著《文心雕龙》。书写成后,没有人赏识,刘勰便负着书稿去拜见当时的大名士沈约,沈约读后赞不绝口,《文心雕龙》因此而名扬于世。梁武帝天监(公元502年――519年)初,刘勰步入仕途,历任朝奉请、临川王萧宏记室、车骑仓曹参军、太末令(浙江龙游县)、东官司通事舍人、步兵校尉等中下级官职。刘勰因才华出众,深受梁昭明太子的礼遇。晚年受诏在定林寺撰经,后请求出家做和尚,被梁武帝诏许,改法名慧地,不久去世。
刘勰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是他撰著了《文心雕龙》五十篇。《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该书主张文学作品应具有风骨――充实的内容,也要有文采――华美的形式;并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六个标准(即所谓“六观”)以及其必须具备的修养;系统地阐述了先秦以来的文学批评理论。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刘勰也因此名垂青史。刘勰另撰有《刘子集》10卷,至今流传于世。该书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后裔未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