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是我国登基称帝人数最多的姓氏,有“刘天下,李半边”“张王李赵遍地刘”之说,寿光市刘氏不在少数,浊北刘氏又是这些众多刘氏中的一支。刘田源本人,2022年9月9日,为了解浊北刘氏的渊源概况,记者来到浊北刘氏的聚居地营里镇东浊北村。浊北刘氏19世刘田源、20世刘晓东翻阅史料,向记者讲述了浊北刘氏迁徙、发展、分布及家族轶事。
“依照族谱记载,浊北刘氏是松、柏二祖由河南迁居寿光后,繁衍生息渐成大族。今松祖之后多居东浊北,柏祖之后多住西浊北。”刘田源告诉记者,浊北刘氏自正德元年(1506年)迁居寿光至今516年,繁衍至23世,辈分按“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取字。村志记载经过数百年,东浊北村浊北刘氏刘松后裔共发展881人。西浊北村浊北刘氏共发展1108人,其中刘松后裔239人,刘柏后裔869人。
“丹桂世芳”老匾刘田源清晰记得,刘氏家族原有家祠,今无踪迹,门上赫然有“刘氏家祠”四个大字,雕梁画栋,雄伟肃严,精美惟致,古朴典雅。家祠悬挂着由清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山东巡抚富尼汉“丹桂世芳”题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李封题字,乡绅名门所赠“世科举人”题字,共计匾额三块。其他遗失,今“丹桂世芳”题字匾额仍存。至上世纪“破四旧”前,殿内有祖宗牌位、屏风、圣旨、玉扣、帽筒等物件。
据史料记载,刘松、刘柏迁居浊北后,家族星罗棋布,多有迁出者:寿光境内主要分布于圣城街道西玉兔埠村、郝家庄村、东关村,古城街道曹家村、刘家官庄村,羊口镇区,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牛头镇村、郭井子村,田柳镇王高村,营里镇孙家庄村、中疃村等地;山东境内主要分布于济南,青岛,泰安市区、新泰市,烟台市区、招远市,济宁,东营广北农场、垦利、利津,潍坊市区及昌邑、滨海等地;山东境外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安徽、新疆、北京、上海、湖北武汉等地。
“作为寿北世家望族,我们浊北刘氏先后诞生了刘鼎新等举人3人,刘倓等贡生6人,刘炳等监生3人,刘淇等庠生(秀才)16人,刘士鋐等入仕为官者10人,民国大学生刘镇东,刘杲等乡绅5人,刘凤宁次女等烈女5人,刘在泮等业儒8人,孝义之士刘曰公,刘中仪等烈士6人。”谈起家族过往,刘田源非常自豪,浊北刘氏家族声名鹊起,人才辈出,或文章斐然,或卓有政绩,或德行出众,或乐善好施,或舍生取义。以上人员中17人在乾隆版及民国版《寿光县志》上有记载。
刘田源告诉记者:“自八世祖刘鼎新勤耕苦读中举,为一方学府教授,负训导教育之职,学生遍布齐鲁,且教诲子孙甚严,随成崇读之风,后世多为教谕、私塾及业儒,开堂讲学,传于地方,有‘十七把戒尺来传家,寿北秀才出自他’之说。其后裔耕读传家,诗文继世,教书育人,科举入仕,留下的龙头碑、巡抚匾额、湖广总督李封所赠红灯笼等实物,彰显家族曾经辉煌与荣耀。
”浊北刘氏20世刘晓东介绍,刘氏先祖入仕为宦,勤俭持家,孝义传世。在清代200余年间,科第连世,或与文人墨客诗词唱和,或与乡邑世族名门联姻,其中八世刘鼎新与文人安致远为姻亲,《青社遗闻》有载;十一世刘倓与其弟刘爌为“兄弟两贡生”,文采风流,经学传注,邑中才俊。十二世刘塾与其子刘士鋐为“父子同科第”,博学多识,闻名乡里,郡县威望;十二世刘垲湛深经术,兼工书法,名震乡邑;十二世刘维城为杨家柳杭村“一门双进士”杨廷枚的女婿;十五世刘稚襄为斟灌李氏李封家族私塾先生。刘氏与安氏、李氏、杨氏世代友好,算得上家势显赫。
除县志记载外,浊北刘氏还留下了如“未卜先知,刘神仙”“连斩捻军,大刀刘九”等家族轶事。更有“铉臣教授威海卫,满门皆是读书人”“不走他人道,不喝他人水,修官道,通官坟”“一门三举人,秀才十余世”“父子同科第,兄弟两贡生”等佳话。
寿光境内“十三个浊北两店子”的说法,虽不见史料但流传极广。《东浊北村志》记载:所谓“十三个浊北两店子”是一个模糊概念,“十三个浊北(庄头)”之列包括两店子。历史上(民国初期)的浊北区域,自然聚落名称如下:今西浊北由原刘家河崖头、晋家浊北、郝家浊北、张家庄(亦称曹家浊北)、刘家店子、王家店子组成;今东浊北由原张家浊北(亦称张家庄)、刘家浊北(亦称刘家街)、杨家浊北(亦称裕丰街)、东南庄子(亦称德胜庄)、冯家北头(亦称北冯)组成;今前浊北由原刁家浊北、李家浊北组成。 刘氏《宗族轶事纪闻》中这样记载大刀刘九的传奇:大刀刘九(1831-1861),为刘柏十四世孙,咸丰年间人,武勇超群,善使大刀,扬声遐迩。1861年8月,捻军由潍县入寿光县境,地方团练坚壁清野,修建围子墙,切断了捻军与百姓的联系,导致捻军后勤供应不足。捻军在途经浊北村时,强抢粮食并抓走了部分村民为其运输物资,刘九也在其中。捻军头领见刘九非等闲之辈,想为己所用,于是派人说服刘九。刘九秉性耿直,看不惯捻军所作所为,于是断然拒绝。
捻军见劝降不成,乘其不备砍掉了刘九的左臂。刘九疼得大喊一声,顺势拿起身边的水桶,将一名捻军砸倒,然后夺过大刀与捻军厮杀起来。眼看刘九被合围,他单手使刀,捻军没有一个人能够近身,疼痛与愤怒交织的刘九一口气连杀30多名捻军。后终因失血过多气绝身亡,时年30岁。
浊北刘氏一直流传“巡抚题匾,丹桂世芳”的故事。刘晓东介绍,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仲冬,时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山东巡抚富尼汉到寿光县公务,得知当年浊北刘氏家族刘士鋐中举人,刘爌中贡生,两人同年科第,此事省内罕见,县中奇闻,非常惊讶,又知其一门三举人(刘鼎新、刘塾、刘士鋐皆为举人),欣喜之下为家族提笔写出“丹桂世芳”四字牌匾,以此表彰刘氏科第连绵,家族旺盛。后来刘爌官至平原县教谕,刘世鋐官至山西榆社县知县,曾编修并校刊嘉庆五年《寿光县志》。
浊北刘氏,五百余年,立足寿光,崇文好儒。他们耕读为乐,克勤克俭。以孝悌、节义传家,以忠贞、济世兴邦。尊礼重教,急公好义,家风相传,门庭昌盛。当年寿北煮盐“灶户刘”,耕读传家终成望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