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建立以前,刘姓是小姓,鲜见于历史记载。(传统上一般认为刘姓是帝尧之后,这基本出于汉代对皇室来源身份的拔高与攀附。)刘姓的人口扩张,尤得益于汉朝的建立。
皇室剧烈的扩张繁衍和广泛分封,以及大量的赐姓,奠定了后世刘姓人口的基础。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巨族,如中山刘氏、平原刘氏等。
汉末三国之际,汉朝部分宗室为避乱不断南迁,投奔孙吴、蜀汉;其后的永嘉之乱等,导致大批士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中原姓氏和人口的扩散和辐射。随着对南方控制的加强、户籍制度的落实,刘姓作为大姓,自然也成为了诸多彼时刚刚纳入编户齐民的冠姓首选之一。加之汉朝皇室在中南地区分封所形成的奠基者效应,更促成了刘姓在南方的进一步扩张。
此外,少数民族改姓为刘者亦不鲜。如汉代与匈奴和亲,以皇室宗女下嫁单于,其后有取汉姓为刘者,至魏晋十六国时,匈奴政权为争取中原士民支持,亦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如前赵刘渊)。
鲜卑独孤等姓氏亦自称东汉皇族之后,孝文帝改革时改姓为刘。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亦冒称是刘邦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即沙陀刘氏)。辽朝皇室取汉姓为刘。包括此后的回族、满族等,改姓为刘者亦多。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