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坂刘氏开基祖子尚公(1612-1670),名有定,系漳平永福镇同春刘氏开基始祖悫轩公第六世裔孙,生于万历壬子年(1612年),寿59岁。配陈氏、邓氏,生六子:允大、伍天、允恭、时雍、时雨、时定。积家业二千余金后,移居漳平西园镇丁坂头架屋居住。子尚公举家由永福镇同春村迁往西园镇丁坂村开基,时间当在清朝顺治初年。
崇德堂,位于西园镇丁坂村顶坊新田仔,称“蟹形”,今为丁坂刘氏大宗祠,建于清朝康熙初年,几经修葺,2007年重修。坐南朝北,坐丙向壬兼午子。一进单院落四合院,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一字形平脊。九檩八步架椽屋,面阔五间,明厅立四柱,左右各一间斜披顶辅房。厅堂铺石块地板,条石砌台明,堂上悬挂“崇德堂”木匾1块。厅堂设神龛,龛台供祀开基祖考妣神位牌。肇基祖允大公(系二世),供奉丁坂一世开基始祖子尚公。
崇德堂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中轴建筑由外坪、大门、天井、台阶、正厅组成。大门屋顶为琉璃瓦,屋脊两端雕有双龙。内坪夯灰土地板,中设三级台阶,左右各一间厢廊,砖土筑围墙,开中门。天井进深9米,院门左右下角间为露天。正厅面阔五间,宽13.5米;大厅四柱带前廊,进深8.1米;耳房进深7.8米。大厅占地面积30.5平方米,厅堂中梁高4米。大厅地面铺设四方石和长石条,长石条长度一至三米不等。
每年农历十月十三,为大宗祠宗亲族人祭祖时间。大厅神龛两侧楹联:“万脉江流源汉室,一天星斗照彭城。”大厅中柱楹联:“先辈遗训惟忠惟孝,后人缵绪宜俭宜勤。”大门两侧楹联:“百代孝祠山仰泰,万年支派水流东。”
大宗祠崇德堂背倚凤凰山(海拔575米),面向宽阔的九龙江。大宗祠地处九龙江北溪支流和睦溪、九鹏溪、龙岩雁石溪和万安溪四溪汇合处的下方。古语云:山主人丁,水主财。就堪舆风水而言,丁坂村地形宛如鱼形,刘氏大宗祠崇德堂立在村头高处,形为下水鱼的尾巴,而鱼头朝下在村尾,鱼嘴吻接九龙江水,形似充满活力与灵气的“下水鱼”。此地形胜颇佳,风水凸显。鲤鱼跃龙门,士子连登科,蜚声遐迩。
钟灵毓秀之宝地,孕育了“积善之家”一代又一代的宗贤俊彦,享誉八方。清朝时代,崇德堂出了刘长墀(1821年)、刘光宗(1822年)、刘长启(1837年)、刘士英(1852年)、刘攀龙(1855年)、刘永新(1859年)、刘连修(1885年中举)等7名举人、24名贡生。民国时期,丁坂刘出了刘子瞻(江西德安知县)、刘子明(江西信丰县长)、刘子熙(漳平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3位县长;有5名学子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刘子明)、复旦大学(刘子熙)、同济大学(刘世安)和南京中央大学(刘德枢)、厦门大学(刘清汉);刘子明还赴日本留学,当选1947年国大代表。1949年后,有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正师级军官刘茂烈;改革开放以来,刘伟程考取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日本就业并定居东京。现有教授、博士等多人在国内大城市工作。
当地现有刘氏男丁530多人,全村刘氏人口1100多人,占丁坂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民国以来,有裔孙迁往马来西亚定居(附言,刘德枢三女刘世玲移居新加坡,四女刘世绮博士移居美国)。1949年以后,更多的裔孙因外出工作迁居外地,他们分布在日本东京(刘伟程)和国内北京(刘茂烈)、天津(刘世安后人、刘家学)、江苏、江西(刘子明后裔)、台湾(刘志和兄弟等)及本省福州、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大中城市。
丁坂崇德堂刘氏功名录
1.刘朝相(1698-1752),贡生,捐职候选州同,兴学义行楷模,清初漳平县慈善家。娶妻朱肃惠,系漳平居仁里九鹏社暖洲营举人朱廷鸿之女,乾隆翰林朱阳进士之胞姐。其善行义举事迹收录在清道光十年版《漳平县志》和《漳平人物春秋》书中。
2.刘 庄,又名刘莅之,号敬亭,刘朝相次子,贡生,由廪贡入国子监肄业期满。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年)选授福鼎县学训导。在任三年,深得士心。告老回籍,诸生依依不忍舍,同立去思碑。清道光版《漳平县志》有事迹介绍。
3.刘藜光,刘庄第四子(末子),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岁贡,书法家,奇石收藏家。嗜好玩石,自号“玩石主人”,是漳平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位收藏家。其事迹收录清道光版《漳平县志》书中。刘藜光长子刘长文,廪贡;次子刘长奏,廪生。漳平知县陈垲称刘藜光为“一门盛事,三代遗风”。漳平市灵地乡泰安堡有刘藜光亲笔手迹《西铭》,金粉漆字,保存完好。
4.刘长 墀,清道光元年(1821)举人,丁坂村第一位中举。
5.刘光宗,清道光二年(1822)举人。
6.刘长启,清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
7.刘士英,清咸丰二年(1852)举人。
8.刘攀龙(1822-1910),1855年咸丰五年考中福建乡试第二十名举人。1864年,他与举人李学蕙一同举办团练,抵御太平天国残部攻城,成功保卫了漳平县城。功成,获朝廷褒奖。他的文笔尤佳,有《为李秋谷呈请重宴鹿鸣文》和《拟蒋铨部石鼓山铭(有序)》2篇文章传世。
9.刘永新,1859年咸丰九年考中举人。
10.刘景新,1865年同治四年考中恩贡第一名。
11.刘连修,1885年光绪十一年福建乡试中式第三十九名举人。
12.刘志和(1861-1950),廪生,清末塾师,民国时期漳平名师。清光绪末年,被举为福建省咨议局议员。1906年创办县立高等小学校,担任校长多年。1924年退休后,还担任漳平乡村师范养成所、漳平县立初中筹备委员、漳平续编县志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清末民初,漳平城区知识界人士,多出其门下。他为漳平教育贡献毕生精力,成绩卓著,备受尊崇。他夫妻生育五个儿子,其中刘子瞻、刘子明和刘子熙等三个儿子出任县长,在漳平被誉为“名门望族”。《漳平人物春秋》一书有传。
13.刘子瞻(1887-1937),1909年清朝最后一科拔贡,全闽师范学堂毕业生,任江西省德安、万安县知县,1926年任漳平县教育局长,1935年创办“漳平乡村师范养成所”。
14.刘子明(1900-1960),1927年上海法政大学毕业,赴日本东京留学,1945年任江西省信丰县县长,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
15.刘子熙(1912-1969),复旦大学毕业,1949年率部起义,参加两次解放漳平,漳平解放时出任新政权漳平县政府首任县长。《漳平人物春秋》一书有传。
16.刘清汉,1925年10月出生,厦门大学政治系首届研究生毕业,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主编大学教材《工业经济学》。
17.刘岑仲,廪生,举人刘攀龙第八儿子,民国初年任县署副官科长,后菁城小学校任教员,在家乡创办丁坂小学。他的第二儿子刘德枢,为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家”。
18.刘德枢(1917-1990),1947年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1949年春东渡台湾,在台湾师范大学任讲师;后迁居马来西亚,任马六甲育民中学副校长和巴生光华中学校长。在光华中学执教达二十年之久,被马来西亚华侨赞誉为“成功的华人教育家”。
19.刘茂烈(1931-2020),刘子瞻大儿子,1953年2月解放军第一炮兵技术学校毕业,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设计制造专业在职学习并本科毕业,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械部定购处处长,正师级军官。
20.刘世安,1928 年1月出生,1953年8月同济大学毕业,天津电力建设公司高级工程师。参加太原热电厂、石家庄、大同、北京、石景山、保定、唐山、天津等大型电厂的设计、施工、建设等工作,被誉为“电力工业专家”。
21.刘世旺(1942-2015),1984年至1994年任漳平市法院院长。
22.刘家学,1969年12月出生,1987年考上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同校硕士毕业后在天津中国民航学院任教,现为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23.刘伟程,1973年8月出生,1991年考取清华,1995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随后到日本IT业株式会社就业,现定居在日本东京。
24.刘润闻,1984年10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现在江苏某研究所从事科技前沿专业研究。
丁坂刘氏石旗杆勒字备忘
1.咸丰五年乙卯科乡试中式第二十名举人刘攀龙 竖。(咸丰五年乙卯,即1855年,刘攀龙考中举人)
2.咸丰己未恩科并补戊午正科乡试中式举人刘永新 立。(咸丰戊午正科即1858年为正科乡试,己未恩科即1859年恩科。1859年恩科,刘永新考中举人,补行咸丰戊午正科)
3.同治乙丑恩科乡荐中式第一名岁进士刘景新 竖。(同治乙丑科即1865年,刘景新考中恩贡)
在丁坂村114-1号懋敬堂,院门前立有一根石旗杆,文字抄录如下:
4. 光绪己亥科乡试中式明经进士一名刘其昌 竖。(明经进士,即贡生。光绪己亥科即1899年,刘其昌考中贡生)
另有丁坂举人刘连修在永福镇同春刘氏大宗祠万春堂院前竖立石旗杆一根,文字抄录如下:
5.光绪乙酉福建乡试中式第三十九名举人刘连修 竖。(光绪乙酉,即光绪十一年,1885年)
1855年丁坂刘攀龙考中举人授牌匾一块: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
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吕铨孙 为
文 魁
咸丰乙卯科乡试中式
第二十名举人刘攀龙立
刘攀龙举办团练
抵御太平军攻城
刘攀龙(1822-1910),漳平县居仁里丁坂村人,刘天长儿子,字镜蓉,名攀龙,号杰士。清咸丰五年(1855)中乡试,因率团练击退太平天国进攻漳平有功,皇清提举进士钦命江西德安知县,辞任。
这里,介绍一下举人刘攀龙举办团练的情况,以助于了解漳平清末历史。
1856年春,中举后的刘攀龙赴京城参加礼部会考,未考中进士,于咸丰八年(1858)从京城长途跋涉返回家乡,沿途正值太平军之乱,备尝路途之艰险,好不容易平安回到漳平老家。此后,他想在家好好服侍老母,不再外出博取功名了。
同治三年(1864)六月初一,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病逝;七月十九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彻底失败,残部溃退入闽。九月,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率部攻下龙岩城,随后又攻克漳州。
龙岩、漳州相继失陷,而漳平介于漳、龙之间,漳平岌岌可危。在此危机关头,漳平知县朱德沛为保境安民计,特委任刘攀龙与李学蕙(1846年举人,菁城福满人)诸位缙绅,举办团练。于是,他们深入乡村,招募乡勇,只争朝夕,勤加训练,以备御敌。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太平军由永福里来犯,隔九龙江在桂林大摆阵营,声势汹汹,欲克县城,漳平城百姓人心惶惶。当此时机,团首刘攀龙与李学蕙等奋不顾身,登城观察,督率团队,登城应战。随着一声令下,炮声轰然巨响,隔江之太平军首领即刻被轰毙;太平军群龙无首,慌忙溃退。
刘攀龙认为,敌首虽毙,但敌军实力仍存,有可能从侧翼进攻。而西园丁坂村地处县城背郭,位置十分重要,当加严防。于是,他与与李学蕙等督率团勇,驻兵丁坂,严加防范。
果然所料,第二天,太平军欲进攻丁坂,再从那里突袭县城。由于丁坂有团勇驻扎防备,敌我两军隔岸相持数日时间,最终,太平军狼狈他窜。至此,以刘攀龙与李学蕙为首的漳平团练取得了保卫县城之胜利。
试想当时情形,漳州陷,龙岩失,而我漳平县以山中孤城,却能安然自保,乃世间一奇闻!这得益于官民携手联防,刘攀龙与李学蕙率团英勇护城,其功至伟,当功载青史!
三代文人,增辉桑梓
丁坂举人刘攀龙因办团练有功,被荐为盐提举,辞官不就。他常对人说:“书可读,官不可做。”自此遂居乡里,以读书课徒为业,所得修脯,悉充为购书之用。他执掌东山书院近二十年,进士陈桂芳、举人刘仁修、拔贡刘子瞻、贡生陈朝阳、陈华等,多出其门下。晚年居乡中,常静坐室内,焚香诵经以自娱。年八十九终于家。夫妻育有九子,老五笙仲、老七衔仲、老八岑仲,为邑庠生。
刘岑仲,廪生,系举人刘攀龙第八个儿子,民国初年任副官科长,后期在菁城小学校任教,创办登榜小学,临终时仍任校长。妣米氏,生二子:长廷枢、次德枢。
刘德枢(1917—1990),廪生刘岑仲第二儿子,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毕生在福建、台湾、马来西亚从教,被誉为“成功的教育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