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公[1627—1705 年]生于河婆狮头约风门坳,清顺治元年[1644 年],公年方 18 岁,学有所有,接受龙潭汤坝寨蔡氏富翁之聘,到“义贤斋”任塾师,自此只身独闯龙潭。而后公遵母训,改业营生,1652 年公举家迁居汤坝寨,营室置业、娶妻王、廖太,生十四子,1677 年选址兴建起龙围寨,再建大埔头、泉水塘寨。1685 年,能臣公根据家族兴旺发展情况,安排王太所生六子到大埔头寨安居发展,1703 年又安排廖太所生六子到泉水塘寨安居发展,自己同王、廖太及廖太所生第十三、第十四两个幼子住起龙围寨。此后,公所生十四子遵照父母教导,同心协力,扩大营生、整个族群财丁两旺。若以能臣公为开基始祖起算,现在能统计到的有:能臣公生子 14 人[绍字辈]、孙 66 人[尚字辈]、曾孙 138 人[盛字辈]、玄孙 168 人[统字辈]、从孙 308 人[业字辈]、第七代 637 人[从字辈]、第八代 1087 人[兹字辈]。自能臣公一人独闯龙潭,一百多年时间繁衍出一个超千人[按封建社会当地习俗,录谱只录男丁不计女丁]的财丁两旺的族系,到 2012 年编录族谱时,巳录得兹字辈分房谱 818 份,裔孙六万多人,一支繁衍大发的刘氏族系在龙潭形成了。
在清朝,广东省揭西县仍属‘南闽’地区,畲族主居,人烟稀少,南迁的客家人立足未稳,开基立业、发展生计仍受多方制约。在揭西县河婆地区,能臣公算是晚来迟到的‘独户’人家,在如此众多的不利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谈何容易。能臣公自述道:矧值乱世之秋,所阻不克,奋发有为,而显扬乎亲罪也。他老人家谆谆告诫裔孙:惟守不兢之风,祇领我子孙,念创业之艰难,思守成之不易,各守勤俭,勿替奢肄,共敦式好,毋致相尤,则家业昌炽,门闾增辉……。
能臣公下传七代裔孙录谱统计表
由于族群财丁两旺,能臣公亲手建造的三个村寨已不能满足众多裔孙居住。如四房的端信公传下二十四个孙子[兹字辈],房房人丁兴旺,现录得其裔孙六千多人,八房的兹棉[建业]公生下七子,七子七处建房安家,传下裔孙现录得一千五百多人,可以想象:那时起龙围、大埔头、泉水塘三个寨场早已不能满足能臣公裔孙居住和发展要求了,要发展只有走出去寻求机会发展家业。此时,沿大北山南坡山脚,住着叶、蓝、邱、罗等多姓原住民,能臣公的裔孙牢记先祖的教导,很快与他们和平共处一地,各自发展营生,叶、蓝、邱等姓原住民因各自的打算不同,先后均变卖家产外迁他处,能臣公的裔孙看准时机,依价买入,然后便大展手脚,占据有利地势飞快发展自己的家业,并形成自己的村寨,原住大埔头的二房迁出到黄岐塘、五房到龙墩、四房一部份迁到南福田、井田,原住泉水塘村的十房迁出到南山李屋寨、六房部份迁到到背、邓公坪、南山的条河、田心、细溪、归善、十一房迁到称钩潭、八房部份迁到井田、关山、称钩潭、黄龙岗,十二房也在泉水塘村东边建起自己独立的半埔围寨居住,十三房裔孙同样在起龙围村附近新建乌石楼寨立业,九房裔孙外迁则多数至今未明,2011 年仅寻找到在海丰县鹅埠一宗支。现在的起龙围寨东边的井田、关山、条河、李屋寨、田心等村寨基本上均是在那时就有雏形村寨了,裔孙牢记能臣公的教导“各守勤俭,勿替奢肄,共敦式好,毋致相尤”,一些村寨是多房裔孙共同居住合力发展,如井田村居住着四、八房的裔孙,称钩潭居住着八、十一房的裔孙,李屋寨居住着八、十房的裔孙,连规模不大的浮岗山寨也居住着八、十三、十四房的裔孙。
客家刘氏先祖广传公在示儿诗中写道:……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能臣公一部份裔孙牢记祖训,眼光远大,不怕艰难,长途跋涉向西迁移,如第四房的盛惊公外迁广西贺州,现在巳有超千人丁。到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由于时局动乱和国民党抽壮丁,加上能臣公十四房各房人丁快速增长,时势迫使能臣公的广大裔孙第二次大迁移,此时的外迁方向是向西[海、陆丰县等地和广西省],向南:出国到南洋诸国谋生,现在国内国外均有许多能臣公的裔孙在那里安居乐业。至 2011 年编录族谱时,已确定能臣公裔孙除在祖居地揭西县建立多个村寨外,在揭西县以外许多地方也先后建立了多个村寨和居住立业地点:
一、 八房永德、三有公迁居陆河新田鹿林立业,十二房从青公在陆河县赤花径建立村寨,十二房从颖公迁居陆河县上护径头乡立业,
二、大房兹秀公 升正公 永有公 兹壬公 兹春公 兹温公、观杰公裔孙在海丰县马兰、博古石、白马埔、吴屋门立业,三房从汇、从阵、从文公、兹景公、兹兴公、兹床公裔孙在海丰县南门九菜坑立业,四房刘银公 天旺公 天屋公 道沟公 道等公 宗德公裔孙在海丰县鹅埠立业,六房永安公裔孙在海丰县新田立业,七房孝顺公 必闲公 光前公 加集公 世健公裔孙在海丰县鹅埠、从发公、从敬公在海丰县平东镇、从茂公于清同治年间迁居海丰博古立业,吉先公、统兰公、仁义公、顺谦公、纯祥公、业传公、业等公、业凛公、刚毅公、笃信公迁居海丰县立业,八房从调公、福应公、兹汉公、兹闲公裔孙在海丰县九菜坑立业,九房从渐公裔孙在海丰后门莲塘立业,
三、八房娘妹公、锦方公、耀光公、炳光公裔孙在陆丰县新田立业,
四、六房兹财公裔孙在东莞清溪立业,
五、大房庆东公于同治 3 年甲子岁[1864 年]移居广西贺县永庆马颈寨立业。
仁寿公于清同治 3 年甲子岁[1846 年]移居广西贺县莲塘镇马颈寨立业。
兹盐公迁至广西昭平县黄姚镇中洞村江傍寨立业,兹清公在望高村立业,四房盛惊公裔孙在广西贺州市莲塘,从昭、从捷公兄弟约于清咸丰初年移居广西区贺县莲塘镇螺桥村佛子冲定居立业、兹儒公在莲塘 镇螺桥村佛祖冲、兹德公、兹顺公在莲塘镇桂水村岭下立业,七房业龙公于 1840 年迁居广西贺县沙田镇田厂村中洞定居立业、从着公迁居广西贺州沙田镇马峰村、从能公迁居广西贺县沙田镇田厂中洞立业,兹盛公移居广西贺县沙田镇田厂村立业,从着公迁居广西贺州沙田镇马峰村立业,从兑公迁到广西昭平县黄姚镇中洞村高坡寨立业,从坪公迁居广西昭平县黄姚镇中洞村立业,统发[连发]公迁居广西贺县、从我公迁居广西贺县莲塘镇炭冲军屯、永胜公迁居莲塘螺桥螺岭村、业传公迁居广西贺县沙田镇大盘村三圳立业,从年[从元]迁居广西贺县莲塘炭冲、日喜公迁居广西贺县、业历公于清咸丰年间携子从波、从良、从小移居广西贺县鹅塘镇下岛村,后移居莲塘镇东鹿村马鹿坪定居立业,从我公于清咸丰 4 年甲寅岁[1854 年]迁居广西贺县永庆乡[现属莲塘镇]军屯寨定居立业,十一房从年公于清光绪末年与弟阿从公迁广西贺州市立业十二房宏德公[盛唐]与 11、12 世祖叔伯兄弟 16 人迁居广西下四护立业。
从揭西县地图上看,沿大北山南坡,从最西的龙潭镇黄岐塘村,往东南福田、大埔头、泉水塘、起龙围、井田、关山,接着南山镇的条河、称钩潭、北溪等村,均住着能臣公的裔孙。再从能臣公裔孙外迁来看,陆河、海丰、陆丰县,东莞、广西贺州,还有马来亚国的新山、吉隆坡,文莱、印尼、美国等国的一些地方,均已形成或将形成能臣公裔孙新的聚居地,如广西贺州的罗桥、太盘、沙田排、朱家洞、八步、东鹿、厦岛、炭冲、永庆、桂水、昭平已形成新的能臣公裔孙居住村落。
在 2011 年编录能臣公族谱时,已录得裔孙六万多人,裔孙中人才济济,英杰荟萃。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能臣公裔孙在国家行政机关和军队中任处级以上干部的有 45 人,取得高等教育以上学历的裔孙已难于统计,如迁居马来亚的四房后裔子庚宗亲五个子女均在美国获得硕士、博士学历,[星洲日报]称赞他是“五个硕士的爸爸”,南洋商报对子庚宗亲的赞扬是“六顶方帽子光耀刘家”。能臣公的广大裔孙学有所成,业有所就,不忘先祖教导,敬祖爱宗,热心家乡建设,在 1985 至 2003 年中,能臣公裔孙为家乡建设乐捐人民币 819.6 万元,用于兴建学校、路桥等公共设施。广大裔孙共捐资 100万元,于 2002 年起,历时八年,修复纪念能臣公的[刘氏少宗]祠堂。
2011 年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广东省汉文化研究会,用十年时间考研广传公的江西省瑞金市文联主席、作家刘庆春宗亲在会上说:前有汉朝汉景帝生十四子,后有广传公生十四子,传下千万刘氏裔孙,而再后呢?会上只有本人敢接着说,出生于 1627 年的广东省揭西县能臣公同样是生下十四子,房房传下众多裔孙,至今仅三百多年,已录得裔孙六万多人, 相信还有许多能臣公的裔孙,因各种原因而未被录入,如最近在互联网上发现[遍地刘]专栏第 121集上,就有能臣公第二房芳声公、第五房殿相公早年迁居海丰县赤石的宗支,其宗支及裔孙至今还未被具体录入族谱,据广西贺州宗亲介绍,能臣公的裔孙在广西博白县亚山镇四和村、桂县、荔浦、东昌、贺州沙田排、桥峰、湖北省淮山乡、房县门古寺项象河村,均有能臣公裔孙在此立业,或巳形成村寨定居,在海丰县仅七房芳远公的裔孙就创建了桑园、田心、大塘、洋安、鹅埠圩、谷兜、花照楼、博鼓石等村,在马来亚国芳远公裔孙与能臣公各房裔孙集中居住在巴生港、美罗、怡宝、吡叻、柔佛州、丹容、打坝、鼓背、也南新村,随着时代信息的发展,广大能臣公后裔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能臣公族谱录入将更臻完善,能臣公族群随着时日岁月递增将更壮大,更欣欣向荣。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