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客家刘氏广传公祖源考《之二》

唐朝末年僖宗之时因黄巢作乱,祥公与兄祺公、弟禋公南下避乱,后兄弟三人失散。祥公携家眷南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藤凹,后裔分布于闽西、粤北、赣南三角地带开基立业,而唐宋时期的闽西、粤北、赣南形成了汉族的客家民系,祥公家族自然就成为客家刘氏,而祥公就是客家刘氏始祖。而祺公避居大梁河东,官知建州,其裔创潮安东津、普宁桂花篮派系,分居潮、普、揭等地。禋公迁居安城。祺公、禋公兄弟宗支为客家刘氏始祖祥公作了铁证。
始祖祥公 本正源清
祺公传下嵩公,嵩公次子颖公创立广东潮州桃坑(东津)派系;祺公下传六世至琰山公创立广东普宁青洋山桂花蓝派系。
广东潮州桃坑《刘氏族谱》载世系表:
94 世祖备公→95 世祖永公→96 世祖晨公→97 世祖乾清公→98 世祖文琥公→99 世祖俊公→100 世祖熹公→101 世祖重辉公→102 世祖麒公→103 世祖振河公→104 世祖雅公→105世祖瑾升公→106 世祖淳震公→107 世祖坤仁公→108 世祖大宇公→109 世祖冰公→110 世祖显公→111 世祖新贤公→112 世祖丹公→113 世祖公→114 世祖珍公→115 世祖於政公→116世祖虬公→117 世祖之遴公→118 世祖桢公→119 世祖子翼公→120 世祖可寿公→121 世祖尚文公→123 世祖洪公→124 世祖曙道公→125 世祖逊公→126 世祖贿公(名奇勋,字枢衡,号沼,别号用世。唐武宗会昌年间,贿公官至唐朝散大夫,山东、陕西四镇都节度使,享寿80 岁。妣谭氏、宋氏、潘氏。生三子:祺、祥、禋)。→祺公(127 世祖,祥公的哥哥),字越南,号翱,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初居建阳麻沙。唐昭宗乾宁三年(896 年)官授朝散大夫任建州守,时年 40岁。子二:文焕(128 世,泉漳郡派始祖,裔衍居泉州、漳州、安溪、晋江、石狮、同安、南安、惠安、永春、桃源以及台湾省漳化等地)、武焕(嵩)。嵩公(128 世,官授唐大理寺)于唐末五代初领兵据广东,遭潜伪节度使所害,葬于潮州东津山。子二:颖、仪。嵩公长子颖公因兵乱避居就婚于潮,“构庐创业于水东之桃坑”,为潮安东津始祖,至宋朝,先后有子孙刘允、刘昉、刘景等在朝廷为官,其子孙蕃衍,蔚为望族,称东津派系。仪公(129 世),因战乱与父兄分散,避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传下静斋公(130 世),名世荣,生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 年),宋太宗雍熙元年(984 年)登进士,初任虔州剌史,升浙东防御副使。静斋公传下淑瑕公(1 3 1 世),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官拜奉议大夫,任潮州剌史。在任 5 年,抱疾于身,告假不仕。因慕潮州民淳物阜,遂不思归,就地创业。卒葬海阳盘庚山麓。

桃坑《刘氏族谱》向宗亲展示了翔实的历史资料:该谱始编者、祺公 11世孙、乾道八年(1172 年)进士刘少集公,受其祖父、宣和六年(1124 年)进士刘昉公之命,于淳熙五年(1178 年)修编《桃坑刘氏族谱(家谱引)》,谈及祖源是“谨接先公遗言及笔录者,见证宋代以前粤东桃坑刘氏之发源,概与中原同根一脉相承也……”。自少集公始编起,历元代皇庆二年(1313 年)刘镇公续修,至明宣德四年(1429 年)义公再修,至天顺(1457-1464 年)琯公续修。嘉靖(1522-1566 年)间志学公总修。传下清代民国续补修。千年未移故里,是创造本固根深,世代相承,编就正谱的先决条件。族谱列入本族历代知名仕宦共 84 人,乾隆《潮州府志》等相关史志可考者共 35 人,《宋史》、《四库全书》、《历史人物辞典》、《续资治通鉴》、《广东通志》可考者 11人,以史为证,以谱为据,证实本族迁移安基立业及与弟祥公的骨肉之情和世系表所录先祖是真实可信。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刘氏:《敦睦堂合修族谱序》云……17 世逊,逊生 3 子:祺、祥、禋,祺居衡州,祥与吾祖禋同居婺之金华,禋后迁安成,生二子,曰起,曰超,超生逵,字白达,子三:佩、琢、典,典生五子:克明、克敬、克几、克己、克勤。几开宝四年入宗,改名式,以公清强毅被信用。历太子太保,生五子:立本、立言、立功、立德、立礼。洎 19 孙并皆登显第。夫人陈氏,立墨庄,墨庄之刘,始于此。祥生 3 子:越、翟、纠,越生迪,字仲吉,子二:曰瑞,瑞徙永丰,曰景,景以子贵封少傅,因避贼乱,由婺华徙居安成东之笪桥,生子5:沆、浔、瀣、浒、湘,沆于宋仁宗二年拜相,贯吉州籍取科第,遂家吉州,昆季互有显爵,而浔之后裔若武毅大夫仪、嘉仪大夫思评,刑部左侍郎梅溪……。
–录自刘继德著《湖南刘氏源流史》
[本文录禋公宗支渊源世系表,尊重禋公宗支宗亲所选择,本文只说明禋公与兄祺公、客家刘氏始祖祥公是真实的骨肉兄弟。]
在《探讨客家刘氏族谱的编谱历史和现状》一文中,曾谈及福建汀州《刘氏家庙》和其堂号《敦睦堂》。汀州《刘氏家庙》是江南五大名祠之一,是客家刘氏始祖祥公的七世孙参常公所建,始建于北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 992年),至今己有 1024 年,初祀昭烈帝次子鲁王永公及入闽客家刘氏始祖祥公,故祠命名为《鲁王府》、《汉王庙》,宋末文天祥曾在此设抗元指挥机关,故被元朝毁,明永乐年间(公元 1405 年)经合族重建,改名《刘氏家庙》,又称《祥公祠》,堂号为《敦睦堂》。
客家刘氏发源地《敦睦堂》的《彭城刘氏族谱》始编于后唐天复二年(公元 902 年),由入闽始祖祥公之孙沐公所编。后经沐公的七代孙月清公重修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 年)。北宋末建炎四年(公元 1130 年)、南宋光宗绍熙五年二月(公元 1194 年)四次合族修撰,明朝时各地刘氏均有编宗谱、房谱和家谱,清朝道光十六年九月(公元 1836 年丙申岁)由状元刘绎主修《敦睦堂合修宗谱》。其世系表节录如下:
95/备→96/永→97/晨→98/乾清→99/文琥→100/俊→101/熹→102/重辉→103/麒→104/掁河→105/雅→106/洪举→107/继明—→108/若宰→109/大宇→110/冰→111/遐→112/新贤→113/丹→114/光考→115/楚之→116/点→117/友珪→118/祓→119/子疆→120/运隆→121/官位→122/宏谟→123/浙→124/晋灵→125/曙道→126/成通→127/逊→128/枢衡→129/祥→130/天锡→131/沐→132/珑图→133/任→134/若还→135/尚→136/参常→137/德洪→138/月清→139/梅→140/富山→141/福高→142/文平→143/瓒→144/源远→145/诏→146/宗臣→147/贵盛→148/龙→149/开七→广传公→再说刘绎是清道光 15 年[1835 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他是奉圣旨修族谱,他把所编族谱随[奏表]一同[拜进]朝庭,皇帝于道光十七年还下了‘谱诏’:“勅两江总督陶澍考较刘氏所撰家谱”。“皇帝勅谕文武群臣所传家谱命由两江总督陶澍考其祖宗之渊源明厥世次之昭穆”。所以此客家刘氏族谱己送交清朝中央政府,可能现在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千多万件清朝档案中,有此族谱存档。
客家刘氏发祥地《刘氏家庙》和《敦睦堂刘氏族谱》,以无可辨驳史实证明祥公是客家刘氏的始祖,祥公是备公、永公的后裔,广传公是祥公的后裔,其族群是真实的客家刘氏宗支。

2010 年 11 月 17 日《南方都市报》、《南都网》登载《据传刘备后裔 世唐美村修族谱》的报道。皆报道写道:高明县明城镇世唐美村建村 700 多年,200 户人均姓刘,正在修族谱。最先来高明的先祖名为刘桂杰,后在此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世唐美村的老人刘乙朝拿出一叠厚厚的族谱复印本,详细介绍该村的历史。又拿出一张巨幅《南雄珠玑巷刘祖世系图》,上面的记载极为精细,从尧帝到世塘美村开村始祖一共 140 世,开村始祖刘桂杰则是刘备次子刘永的后代。这幅世系图是从广东韶关南雄珠玑巷得来的,该村刘氏先祖一开始从北方迁至江西,后迁入南雄珠玑巷,继而迁至高要、三水,最后来到高明,在高明开村至今已有 24 代。这幅世系图是极为珍贵的族谱资料,请看高明县世唐美村的《高明围坊村刘氏族谱》(巳卯 1999 年修)世系表:[节录]
95 世备公→96 世永公→97 世晨公→98 世乾清公→99 世文虎公→100 世麟公→101 世振河公→102 世雅公→103 世瑾陞公→104 世淳震公→105 世坤仁公→106 世丹公→107 世×公(丹公次子)→108 世珍公→109 世于政公→110 世×公(于政公三子)→111 世之遴公→112世祯公→113 世翼公→114 世可寿→公 115 世尚文公→116 世学易公→117 世洪公→118 世曙道公→119 世逊公→120 世贿公→121 世祥公→122 世天锡公→123 世沐公→124 世龙图公→125 世任公→126 世若还公→127 世参常公→128 世德洪公→129 世月清公→130 世梅公→131世富山公→132 世春田公→133 世贵盛公→134 世龙公→135 世开七公→136 世广传公→137世巨海公→138 世贵祥公→139 世天龙公→140 世桂英 桂华 桂杰公→族谱中写道:吾村刘氏,自远祖天龙公偕兄弟四人,由南雄徙迁肇庆岩前,再迁高要大坑村,生三子:长桂英居阳春三甲,次桂华居高要大坑村,三桂杰偕母倪氏迁三水,后再迁高明世唐美村定居,是高明世唐美村刘氏始祖,延至四世伯达、伯川公,移居围坊村后,五百余年繁衍生息,自成延秀坊,仍属世唐美一脉。

刘乙朝宗亲所存巨幅《南雄珠玑巷刘祖世系图》,是其先祖南下时从南雄珠玑巷所得,是客家刘氏珍贵的历史文件,所写内容从尧帝到广传公五世孙共140 世,其世系图同样记录祥公是备公、永公的后裔,广传公是客家刘氏始祖祥公的后裔。皆宗支自明朝隆庆丁卯岁(1567 年)由举人刘徵起修编族谱,万历二十年(1592 年)壬辰岁由南叟续修,此后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癸未岁、乾隆二十一年(1761 年)辛巳岁、同治十一年(1872 年)壬申岁、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戊戌岁、1921 年辛酉岁均合族续修族谱,此宗支所记世系表真实可信,是广传公宗支具有代表性的宗支族谱。2013 年《佛山日报》记者再次造访世唐美村及刘乙朝宗长,同样对皆村建村 700 多年的先祖及刘氏世系源流作了报道,虽有专家以孤证对客家刘氏先祖是不是永公后裔提出质疑,但对该村源流无妨。

族谱记载了父系家族世系,是记录一代接一代先祖的宗族历史档案。客家刘氏的先祖编写本宗支的族谱,千年承接,记录在案:上面巳列福建长汀《刘氏家庙.敦睦堂》历代撰修族谱、状元刘绎奉圣旨代表客家刘氏撰修族谱,呈报清中央政府审核存档外,还有:
客家刘氏开七公、广传公宗支族谱历代纂修简况:宋嘉熙元年(1237 年)宋进士员外郎嗣孙梦材拜撰,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岁(1534 年)冬月,进士刘武英(江西吉安人)撰修,明万历二年甲戌岁(1574 年)春月,开七公十世孙、进士刘连城(广东人)重修,清康熙四十八年葵卯岁(1783 年)孟冬,文华殿大学士刘墉(山东青州诸城人)撰修,清道光二年壬午(1822 年)正月,由蕉岭刘曜章、兴宁刘凤翔、梅州刘仑源、平远刘宏锦编纂《嘉应州刘氏总祠谱》,原谱刻印本三本,现藏于梅县剑英图书馆,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1908 年)仲秋,开七公二十一世孙、花翎道衔补用知府刘展程(广东丰顺岗下围人)集注汇纂重修《刘氏集注重修历代族谱》,原谱影印本现藏于梅县剑英图书馆,民国 9 年(1920 年)开七公二十五世孙、梅县县长刘国翔(广东大埔人)重修《刘氏族谱》等。

溯源寻根是人的天性。溯源寻根就是寻找人的生命的来龙去脉。俗话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是谓“问祖”。客家刘氏广传公的“根”与“源”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客家刘氏始祖祥公是备公、永公的后裔,广传公是客家刘氏始祖祥公的后裔,开七公、广传公宗支是真正的客家刘氏族群。客家人四海为家,浪迹天涯,但不忘故土,永远寻根。如江西大余县巨江公宗支[伍忠堂],从明正德乙亥年(1515 年)《草谱约编》起,明隆庆五年辛未岁(1571 年)初编,万历三十四年丙午岁(1606 年)二编、清雍正元年癸卯岁(1723 年)三编、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1774 年)四编、嘉庆十五年庚午岁(1810 年)五编、道光十九年巳亥岁(1839 年)六编、光绪十年甲申岁(1884 年)七编、1913 年癸丑岁八编、1942 年辛巳岁九编……,在九编序文中,编者非常坦诚介绍皆宗支正本溯源历程:[节录]:
吾族有谱明隆庆五年始,今为九届矣。吾族固广传公第九子巨江公一脉相传之后代也,推原其始抑亦源明公之苗裔,汉室帝王之世胄,证诸史乘彰彰可考,乃前谱所列世系不及于汉,仅及于唐代之祥公,而祥讹为翔,复以宋代相隔数世之德珙公与其子月清以为祥公之子。颠倒错谬孰有甚于此者,揆厥原由,盖当元明之际燮乱迭出,颠沛流离,徙居靡定,谱牒散失无从考证。故第一届谱探访听得不无舛谬。观其谱序,慨可想见后世修谱,因袭敷衍,以讹传讹,时至今日,若不正本清源,继往开来,是犹避乱桃源者不明世系,不知有汉也。何民族思想、国家观念之有哉?故将源明刘氏一脉传下世系,刊诸谱端,比前所有清晰良多矣。……。
大余县《伍忠堂》宗亲正本清源,是客家刘氏广传公后裔溯源寻根艰苦历程的写照,现在皆宗支的世系表虽未能获取公开,但其坦荡心胸值得赞许。族谱必须忠实记录宗族繁衍和发展的历史,对广传公的祖源若还有疑问,可以更深入作“父子直传,兄弟并列”的考证。请看:
――网上发表此文署名:广东省 揭西县 刘云月

《溯源拾贝》

赞(1)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客家刘氏广传公祖源考《之二》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