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楚国上将军项羽,降服了秦将军章邯,指挥大军进取秦都咸阳。殊不知沛公刘邦已兼程改道,进入关中,先项羽而占领咸阳,并驻重兵于函谷关。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也带着自己的队伍赶往咸阳,却被挡在了函谷关外,一打听才知道刘邦早已进驻咸阳。项羽大怒,奋力攻破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抵挡不住,弃关而逃。项羽指挥大军一路追到新丰,在鸿门设下大营,刘邦带着一百多人来到鸿门见项羽。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鸿门宴”是个危机四伏的宴会,但刘邦终因张良之谋和樊哙之勇得意脱险归去,这显示出了刘邦集团高超的管理能力,巧妙地化解了危机,为日后的胜利争取了时间。鸿门宴事件也反映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化险为夷,既源于他对客观情况,以及危机和风险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也源于他善于利用对手的性格弱点。正因为这些,刘邦才能在鸿门宴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化解风险,安全逃脱。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