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迎来一生最高光时刻,在诸葛亮和众将领扶佐下,击退了曹操,将汉中收入囊中。此刻他的势力爆棚,地域包括荆州、四川、汉中、云贵等地。文有诸葛亮、法正,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刘封、关平、孟达、李严等。此时的刘玄德麾下文臣武将云集,势力令曹操、孙权望而生畏。
刘备的成功,离不开军师诸葛亮的功劳,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一切轨迹便根据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方向发展,这说明诸葛亮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这时候刘备集团的前途一片光明。如果不犯战略性错误,统一天下完全有可能。事情往往在一帆风顺时候,最容易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刘备集团就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操之过急,使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首先,刘备集团所占领地方时间短,唯一荆州稍微时间长点,即使这样孙权还时刻讨要。剩下的地方是刚刚占领,根基不稳,需要巩固。经过征战人民也需要休养生息,部队需要休整。这时候刘备、诸葛亮集团在胜利面前,忽略了这一方面。
事情是这样,曹操听说刘备自立汉中王,心里非常不爽。令驻守襄阳、樊城的曹仁、曹洪兄弟俩先声夺人进犯荆州。刘备、诸葛亮商量对策,诸葛亮给出的办法是,让关羽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攻襄樊震动中原。进攻襄樊本身没有错误,开疆扩土也需要这样。问题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风险太大,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用兵条件。诸葛亮却草率这样做,这应该是荆州丢失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
为什么诸葛亮负主要责任,原因有两个
一是,天下初定,有些地方归属还不能过早下定论,临近荆州的上庸诸郡就是例证,申耽等人是迫不得已归顺刘备,所以並不牢靠。荆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孙权对此地都是虎视眈眈,恨不得先取而代之。刘备集团当务之急应该东面联合孙权,搞好关系。北拒曹操,巩固现有的疆域。卧薪尝胆,蓄势待发,寻找时机。
有关羽把守的荆州,只要不出兵,引而不发,可以说固若金汤。别说曹仁、曹洪,再来两个也撼不动荆州。这时候刘备集团应该把精力放在上庸诸郡,使上庸诸郡和荆州连在一起,上下呼应。将汉水流域的上庸和荆州成为护卫西川的屏障,攻可以从汉中、上庸、荆州三面出击,直捣长安、洛阳和许昌。
二是,刘备、诸葛亮、深知关羽不识大体,狂妄自大的性格,想取襄樊就应该添补关羽的缺点,安排一个重量级人物,协助关羽守荆州。这时候刘备集团人才济济,这样的人很多,比喻将赵云派到荆州,协助关羽守荆州,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正是刘备、诸葛亮、错误决定,放任关羽狂妄自大的行为,大意失荆州,使刘备集团大好局面昙花一现,痛失好局。只能偏隅一方。
关羽按照刘备、诸葛亮的将令,开启攻取襄樊之战,结果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並走完自己的一生。
荆州的丢失,引起连锁反应,刘备集团的强大优势瞬间土崩瓦解,损失惨重。荆州丢失,接着上庸数郡也随之丢失。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众文武反对,捍然出兵东吴,结果遭到陆逊火烧连营,至此刘备集团的精锐尽失,所带兵马损失胎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大意失荆州的后果是地盘损失三分之一,也就是损失了收复中原的前沿阵地,兵力损失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共计三十多万。将领主要有,关羽、张飞、黄忠、关平、刘封、赵累、周仓、王甫、吴班、冯习、傅彤、张南、黄权等不计其数。
如果诸葛亮不下令出兵襄樊,荆州就不可能丢失,刘封和孟达驻守的上庸也不会丢失,刘备也不会遭受夷陵之败。所以荆州的丢失是刘备集团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从此蜀汉再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只是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应该知道,收复中原已经没有可能,只是例行公务。
上述是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内容所理解,《三国演义》有历史,也有罗老先生的艺术加工。从《三国演义》中看诸侯之间纵横交错的战争烟火,是享受,更多的是思考。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