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洲刘氏是高祖长子齐王刘肥的后代。陈洲始迁祖伯二是高祖五十世孙,唐隆德公之后,生于南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于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从贵池黄龙叽迁桐城陈家洲(现枞阳县汤沟镇)。贯茅屋,置家业,生子养女,衍为桐城望族,迄今已历近三十世,七百余年。
陈洲刘氏人数
陈洲刘氏是桐城第一望族,自伯二公迁桐以来,人丁兴旺,就居住本洲刘氏不下四万余人,况且周边的金社乡,铜陵市,池州市也有大量的我族人丁,总人口不下八万,历来名人辈出,知府就出了数十人,封典大夫及知县就有上百人了,文人达贵那就更数不胜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桐城文派刘大魁。
陈洲刘氏家谱
陈洲刘氏的第一部谱牒是明永乐年间文渊阁大学士伯二公八世孙文昭公所著,第二部是万历年间十一世见山公所著,清康熙丙寅年统修宗谱,雍正甲寅开始分房修为支谱,(陈洲刘氏从八世开始分房,我们始祖伯二公产千字行十人,皆成巨族,但只有八子千八公留在陈洲了,六世祖添一公产克字行八子,长子克温公后一派为长房,八子克惠四子为分别为另四房,陈洲刘氏分为此五房,克温长子炳,克惠四子晏,景,冕,喧)其后嘉庆元年,同治七年,皆有续修,最后一次续修是民国六年,各房皆有存世支谱,当前我族正在积极筹备续修新谱之中。
陈洲刘氏字派
伯二公十六世至三十五世字派为:如秉先隽法 彝伦叙复敦 忠清胥孝友 宏远起新声
本族在世最大辈分为伦行,最小辈分为友行。
陈洲刘氏大成谱统宗行派五言排律诗:祖德光昌日,宗功显大时,文经思世守,武纬尚昭垂,云仍感拔萃,英俊永锺奇,建立曾有拯,成存本秉彝,圣贤传统绪,君子肃威仪,心法念崇道,中庸志缉熙,高明焕景运,广厚植隆基,孝敬尔胥效,智仁予必师,太和开顺则,善继仰弘规,周全从济美,万亿正扬辉。
陈洲刘氏人物
刘昶,字文昭,明国子监生,征入京都,参与纂修永乐大典。书成,获朝廷恩赏,其宗谱得赐宝玺。有《家规十三条》以训其族人子孙。
刘禄,号东源,明贡生,品学兼优,著有东源诗文集,行实载县省志,生明正德年间。
刘廷学,字习贤,号南胡,汉光公长子,少奋神武有功,先授营千总,升暑江西饶州府守备,历任广信府都督,钦加协镇衔,诰赠怀远将军,轻车都尉,事载府志,公生明崇祯六年(1633),卒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葬江西景德镇南山。
刘珊,字玉声,号桂溪,副贡生,授直隶州同知,加二级,诰授朝议大夫,公生康熙二十年(1681),卒乾隆二十七年(1762),行实载县志。
刘庆恩,字梓卿,道光年举人,历任河南舞阳县,密县等县知县,授邓州知州,升任广州知府,诰授朝议大夫,晋封中宪大夫,请二品封典。
刘春荣,字培林,号怡园,奉直大夫,著有《就正文稿》。
刘庆成,字莱卿,号子瞻,江苏候选监知事,诰授奉政大夫。
刘安澜,字蔚卿,号金溪,同知衔,江苏松江府经历署奉贤县知县,请四品,封典授朝议大夫。
刘魁,字湘六,号梅亭,清乾隆间举人,文林郎,先龙泉县知县,后授浙江盐政大使,候补直隶州知州。
刘壁,字六瑞,号一堂,国学生,由州同知加府衔,诰授朝议大夫。
刘琢,字五珠,号鲁堂,清诸生。从师族兄刘大櫆,受其古文法影响最深,诗古文词皆有法度。著有《鲁堂诗集》。诗集载国朝诗粹,诰封奉政大夫。
刘瑶,字祝三,号敏齐,清贡生,由国子监考取正班训导,改任刑部司务厅,山东长山县知县,例授奉政大夫。
刘华清,字南亳,国学生,奉政大夫生康熙三十六年(1687),。每遇荒年,则与弟华渚捐金赈济,冬天散给棉衣,救济灾民;并募金建汤沟浮桥,便利行人。
刘馨,字笔山,清乾隆间国子监生。汤沟浮桥年久失修,他捐钱修固,保障行人安全;买义山,埋无主棺柩;施药物给穷人。著有《笔山诗存》四卷。
刘晓,字初白,国学生,好学笃行,著有《绿莎窗艺》。
刘如超,号芥川,生康熙七年(1668),卒雍正十一年(1733)国学生,修职郎,著有《芥川文集》。
刘伦应,字渭飞,号遇明,诰封武显将军,生嘉庆二十一年(1816),卒光绪二十三年(1897)。
刘达家,字玉梅,号岭松,五品顶戴,督团殉难,赐邱人祀安徽忠义祠,行实载通省志,诰封奉政大夫,生道光二十年(1840),卒同治四年(1865)。
刘品璜,号师行,贡生,内阁中书,宣城教谕,钦加五品衔,生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民国六年(1917)。
刘谟,字雁题,太学生,学优才富,有诗文集,行实载县省志,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卒道光二十三年(1843)。
刘炳熏,号静庵,武显将军,行实载通省志,生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卒道光二十七年(1847)。
刘与义,号悌堂,先授营千总,题补都司,后封宣武将军,咸丰辛酉(1861)石矶殉难,入忠昭祠。行实有传,载省县志,生道光元年(1821)。
刘崇仁,字元夫,号见山,府学生,万历丙子任六安训导,山西闻喜县教谕,代正堂事(县长),生正德丁丑(1517)年,卒万历戊申(1608)年。
刘日裾,字叔佩,授州判,广东监使。生康熙丙辰(1676),卒乾隆辛丑(1781)。
刘坦之,号谵齐,敦品力学孝友性成,著有龙湫诗集,草谵文存各二卷,事载县志,生乾隆乙丑(1745),卒乾隆已丑年(1769)。
刘宅俊字恺生,号悌堂,幼时家境贫苦,父亲以教蒙馆为生。十一岁上山砍柴,一日路过父亲蒙馆,在窗外听父亲讲书,片刻即去。第二天,父课学生复讲,都不能回答,而窗外有人作答。父出门见是儿子,抱之大哭。主人知此事后,让其入学附读,三年后考取秀才。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授广西来宾知县。后历任天河、修仁、荔浦、怀远等县知县。后自认为不会做官,辞职回家。晚年作诗,名望很高。
刘坤厚,字博陆,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初授陆军少校,擢升团长。
刘庭俊,号介舟,五品衔,任浙江温州府府经厅,例晋奉政大夫。
刘愉,字叔度,号雪波,承德郎,著有自怡集三十二卷,道光进士,任浙江安吉县知县,陕西米脂县知县,耀州知州。
刘恂,号郎溪,文学生,著有郎溪文艺,诗赋试律论等集。
刘宗龄,号冬友,吏部主事,诰授承德郎。
刘听泉,号松均,候选布政使,加知府衔,诰授朝议大夫。
刘硕亭,号松直,历任贵州黎平古州清军都匀等府同知兼摄永宁知州,升大定府知府,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
刘宗锡,字松桥,任山东长山县知县,候选知府,授文林郎,例封朝议大夫。
刘存芬号兰岩,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授盱眙教谕。时盱眙县城治滨淮河,水涨时河阔数十里,无泊船码头。存芬劝捐筑堤,方便舟船停泊,堤内陆地渐成集市。工书法,见赏于丹徒王梦楼、同里姚梦谷诸前辈。
刘荣秀字汉护,清康熙间同子监生。由太医院御医同知,以军功补江西铅山知县。
刘松应,号经门,乾隆年间贡生,历任无为州学正,青阳县教谕,授修职郎,诰授资政大夫,道光三年荒捐青邑士民恭请上奏奉旨旌表好善乐,施坊建汤沟镇河北下街。
刘大宾,字奉之,号螺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授山西徐沟知县,后调任贵州普定知县。为官清廉,为人敬仰。
刘日耀,字韬伯,号南高。明末诸生,官歙县训导,明亡后隐居合明山麓。
刘新发,字青鲁,号藜轩。清乾隆间贡生,与刘大櫆系同窗好友。著有《藜轩文集》。
刘在孚,字乘木,号信庵。清乾隆间国子监生。官议叙经历。工诗文,常捐金资助穷人。卒年90岁。
刘岩,字春山,清乾隆间国子监生。他乐善好施,尽力资助公益事业。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荒,他开仓出谷,救济饥民,人称“善人”。
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大櫆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二十多岁以布衣入京,方苞见到他的文章,极其叹服说:“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并称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被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落选。张后知大櫆同邑,深婉惜。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大櫆六十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
陈洲刘氏世系渊源说
刘氏受姓肇,自陶唐厥后,累公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历四十三世传至周宣王,时以杜伯公为始祖,又历五十七世传至李唐,时以隆德公为始祖,公生二子,长孟昭,次仲昭,孟以讨黄巢有功授山东道节度副使转自池州判官,贵池县志载公以唐喜宗中和四年卒于官,葬齐山寺西有刘通判墓碑巍然在望,仲由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历任贵池宜黄县令,梁时又调浮梁朝厥,由来原籍河南洛阳,宦籍江南池阳世系源流章章可考,由隆德公历十二世传至石公游九华何姓清甫公见而以女配之,寄居青阳生五子,当残山胜水,蒙古人南下,遂各谋迁徙,唯伯二公又池阳黄龙矶渡江至桐城东偏牍牌洲遂上岸卜之,乃而居,是为迁桐之始祖。
陈洲刘氏桐城暄公支谱电子版,刘姓族人可免费索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