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安徽刘氏字派辈分详情(二)

安徽地名由来,乾隆年间,清会典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江南等三省分省的结果,乾隆《清一统志》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目录中已经全部为“以上某某省”。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刘氏图腾会徽


安徽凤阳大刘庄刘氏
据1988年安徽《凤阳刘氏族谱》记载,安徽凤阳刘氏属于彭城刘氏楚元王刘交一派。这支派的远祖是刘向的儿子,刘歆的兄弟,但名字是什么、排行属几,现都已不可知。刘氏是什么时候从彭城迁到安徽凤阳来的,早期传递世系,现在也不知道了。现在可知的凤阳刘氏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迹之前,家境非常贫苦,他母亲死后,竟然无地可以安下。当时与朱家相邻的刘氏祖先刘继祖,见朱家可怜,就让朱元璋将母亲葬在刘家的士地上。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把刘家之地全部征收以作他母亲的皇陵,而将刘氏全部迁到他乡。刘氏族人分迁到各地,形成许多支派。其中有一个名叫刘恭的祖先,携家室迁居到凤阳东南约60华里大刘庄居住,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形成凤阳大刘庄刘氏。为了不忘故乡,这支刘氏家族在族谱上都标明”由皇陵迁”或”明陵迁引”。
据说,明代时,朱元璋为了报答刘氏族人的让地之恩,下令凡由”明陵”迁出的刘氏家族,所耕之地都可免交国税。
凤阳刘楼刘氏开基始祖刘恭,生子刘显,刘显生子刘惠畴,刘惠畴生子刘伟,刘伟生子刘烈,刘烈生子刘贞明,刘贞明生子刘静安、刘静思。刘静思生子刘迁,刘迁生3子:刘继先、刘继俊、刘继芳,此为刘氏第九世。凤阳刘楼刘氏九世孙刘继先兄弟3人的后裔子孙,就形成这支刘氏家族的三大房。到今天,凤阳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恭的第24代”兴”字辈。

安徽潜山刘氏:
据乾隆四年(1739年)刘士进《纂修集成宗谱源流序》记载,安徽潜山刘氏形成于元朝末年,来自江西彭泽,以刘寿二为来潜开基始祖。
谱称,该支刘氏是唐朝著名将领刘巨容的后裔。刘巨容生子刘汾,刘汾居江西弋阳,生14子,均以”汉”字为派,分别是刘汉明、刘汉宗、刘汉端、刘汉派、刘汉兴、刘汉升、刘汉徒、刘汉广、刘汉匡、刘汉胜、刘汉吞、刘汉英、刘汉临、刘汉彬。其中,第八子刘汉广是赐进士出身,生子刘义员,初任将仕郎,后官到节度御前兵马使。刘义员后因受奸臣田令孜的迫害被贬职,后迁居彭泽竹垣坂,为彭泽竹垣坂刘氏开基始祖。刘义员生子刘珍,官至光禄大夫。刘珍生3子:长子刘茂尔,银清光禄大夫、工部尚书;次子刘茂禹,宋朝进士,由刑部侍郎升兵部尚书;三子刘茂瑛,刑部侍郎。刘茂禹自彭泽竹垣坂迁居鼓楼山,为鼓楼刘氏开基始祖。刘茂禹的后裔族人500多口聚族而居,族人团结如亲兄弟,当地人们称之为”五百口刘氏”,朝廷也旌表为义门。刘茂禹的小儿子叫刘魁伍,官任御前兵马使,生4子:长子刘宏,宋朝进士,官任兵部尚书;次子刘溥,官任大理寺卿;三子刘洞;四子刘澜,官任池州太守。其中,老三刘洞又由鼓楼山迁尚潦洪内水西庄,成为彭泽水西庄刘氏开基始祖。刘洞生子刘玉耀,刘玉耀官任南安经历,生1子:刘垫。刘垫生2子:长子刘宸,中乡进士,官任文林郎;次子刘寰,任枢密使。刘宸的曾孙名叫刘千四,官任知禄。刘千四的孙子名叫刘胜二,元朝时太学生。刘胜二生子刘寿二。
当元朝末年,江西彭泽一带因徐寿辉起事而战乱不堪,刘寿二于是率领家人由江从河而上,避乱于太湖白沙。一日,当刘寿二游览潜山时,在潜阳沙村发现一块刻有”天下太平”四字的麻石。刘寿二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放弃太湖白沙而迁居潜阳沙村。刘寿二叫他的第四个儿子入赘沙村汪氏当上门女婿,而他自己则由沙村迁上青石门山。刘寿二,娶夫人赵氏、何氏,共生7个儿子:刘福一,迁居潜山县城北门彰法山,与范姓联婚;刘福二,迁居潜城东汴李家湾,与李姓结婚;刘福三,迁居北厢,与黄姓结婚;刘福四居沙村即居沙村者;刘福五奉父命返回太湖白沙太平庄,与朱氏结婚;刘福六与父母同居石门山;刘福七则奉父命返回江西彭泽水西庄老家守墓。刘寿二公6个迁居潜山的儿子,后裔都非常兴旺,形成安徽潜山刘氏6大房。
据记载,长房刘福一公的后裔,在明朝有刘尚志,状元;刘若宰,进士;在清朝有翰林刘余谟、解元刘辉祖。
二房刘福二公的后裔,在明朝有刘源清,官任副总兵;刘道亨,兵江西司马;刘绶中,任河知县;刘天成,进士;在清朝有刘洁,武举人。
三房刘福三的后裔,在明朝有刘永智,任裕州州同;刘子勇,甘州世袭指挥;刘长端,子勇忠义大夫;刘守忠,署知建德,守城而死;在清朝刘士义,恩赐孝廉大夫;刘辉,举人。
四房刘福四的后裔,在清朝时有刘之翰,举人。
六房刘福六的后裔,在清朝有刘沅,举人。
巨容公第三十六代裔孙–刘方保 邮箱:sjzmzj507@126.com

安徽无为县刘氏:
刘尧明提供:我是安徽无为县的,曾祖父从安徽五河县迁至无为,从家谱上看,始祖思源公,原籍江南徐州砀山大刘家村,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日照草涧庄。生二世祖福、禄、寿、禧、诗、书、忠、厚兄弟八人”。刘墉是刘思源的九世孙。到其十九世孙刘德亮时,从江苏邳州迁到安徽五河县的.到我这辈是二十三世孙.是尧字辈,上下几代是:德念成照尧钦济业为基等。

安徽省宿松县刘氏
安徽省宿松县刘贤斌提供:我家住安徽省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刘家大屋,依傍于大别山。祠堂有七重门,听祖辈说以前的祠堂很风光,只因民国27年日本鬼子火烧而破坏成一片狼籍。曾祖父刘卓堃曾就读政法院,于解放前在安徽阜阳,桐城/河南开封,莒县山东等地任过法院院长,解放前曾将祠堂翻新,后于文革期间被破坏,并被定为右派于1958年饿死家中,祖父也跟着被下放到小学当民办教师(以前在粮食部门)。现家乡很贫穷落后,但资源很丰富,依山傍水,山上盛产桔竹板粟等,但无人开发。族中有一长者刘术和,掌管族谱。其字辈如下:家扬骏声贤能济美。

安徽省宿松县刘氏
按我族谱记载:“今以城阳王章公为奕世之祖”。谱之郡望为“彭城郡”,“堂号为“九忍堂”。老派为“受思世盛,允吉谦尊,道明德立,正启元亨。新派为“国家伟兴,海晏河清,文士必达,垂裕后昆”。现已历四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8年己卯一修,(有此前迁往陕西、四川、南阳等地之族支此时未来参修)。光绪十九年公元1892年癸巳二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戊子三修。公元1991年辛未四修。自迁安徽宿松始祖受卿公至今,已历六百余年,已传廿七代。谱载:我迁安徽宿松始祖受卿公“原籍蜀之重庆巴县,元末由蓬州州判迁安庆刺吏,遭红巾兵乱,隐松东市”。依据上述资料,我支则应属西汉文帝年间城阳景王刘章之后裔。但自刘章以下,至我迁宿松始祖受卿公(讳名不祥)以上,期间之传代世系不明。据河北邯郸档案局编研处刘旭先生提供的信息称,四川、湖南等地有“九忍堂”。宗亲如有知者,恭请赐教,万分感谢。地址: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人民路144-7号 刘志柱 邮箱:susongliu@163.com

安徽省肥东县刘氏
我是安徽的刘家贵,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现就职于安徽广播电数大学。由于我家这一支子祖上在本地甚少,且与外界联系极少。我20岁出来后一直寻求着我们刘氏的宗谱。据我父辈传,我们的辈分中有“时太诗和应家祥国保征”,我父是”应”字辈,自己是“家”字辈,现在我们相连的几代人气旺,后生事业有成,但辈份已经到了“国”字辈了,眼看我们知道的辈份字就要用完。因此,寻求家谱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喜悉开通我们“刘氏宗谱”网站,自己兴奋不已。磕请刘家各位宗亲给我提共相关信息,我将万分感谢。在此也更加感谢我们的版主。希望多联系,更希望有信息相互沟通。我的联系电话:0551-3636051

金寨县燕子河镇刘氏
我是安徽省金寨县的刘杨,是唐朝名将刘巨容5世孙通公的后裔,自通公到我已经有39世了!我的29世祖先应国公是在清朝康熙年间自湖北大冶凤凰山七花保八字门迁到霍邑西乡闻家店保树林湾居住至今,以繁衍了12代人了。
去年我们家族修家谱。族中的老者有个愿望就是能和湖北大冶老家的宗亲联系上。我们是彭城郡天禄堂。自通公支下17世福七公开始分支。我们的辈分我现在知道的有:时旺家兴应。永正乾坤临。载锡恩荣大(会)。此处大字辈是39世,在清同治年间家族联修时统一把通公后39世改为会字辈。并且从新起了40世的派序:会合源恒富,修培祖荫全,伦名诚信美。吉大占浮泰。。。。后面的我也不是记得很清楚了。
现在我们已经跟湖北的宗亲失去联系很久了。希望能借这个网站找到自己的宗亲。 另外我们这还有一支宗亲在清朝乾隆年间迁到陕西了,是我处的始祖应国公的孙子,是乾字辈的人,渴望宗亲有这帮我留意跟我所说的辈分相同的宗亲和我联系,我的QQ是327498560。我们这的具体地址是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

安徽庐江县砖桥乡刘氏
我们的辈分这样排的,一斗文章,大家敬闰。荣开四和,同立宪时。万邦崇尚国,礼仪识先施。
据说清朝李鸿章的亲家刘炳章的后人,安徽庐江县砖桥乡刘屯,这里有我们刘氏宗祠,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刘志成QQ号2244444 电话是 15900876363

安徽宁国刘氏
我祖上刘裕发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迁居皖南宁国,自刘裕发始现已历7世。
我祖刘裕发,其字派。即桐城刘氏迁来宁国始祖,属桐城刘氏多少世不知道。
我本人是厥字派。属迁宁后第五代。
据先辈说,我祖刘裕发幼时家贫,稍长,曾在桐城老家帮外婆家放牛,时太平军至桐城一带打仗,被太平军掳去当兵,因在军中立功被升任为百人长。太平军在宁国打了败仗散失后,宁国当地瘟疫流行,人口锐减,刘裕发便留居于此(宁国县青龙乡上元村),那是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的事,在这里拓荒生息,沿传至今。
我祖刘裕发下江南后生有三子。长曰刘炳毅;次子刘炳璋;三子刘炳良。我的父辈们叙说了关于我家祖刘裕发的两件事确凿。一是带其次子刘炳璋(祖字辈)一道赴桐城老家参加了族人修家谱。修家谱的时间大约民国初年。还带回重修的家谱一套藏于我家,这套家谱上应该有他们的名字。我的父辈们说家谱可能是18本,谱中记有我家32代字辈(注【32代字辈】为:克孝贤扬,温良恭敬,忠心慈仁,大中至正,神其祖武,贻厥孙谋,冀多寿志,和天治修。32代之前字辈失考),这32代字辈是我祖父口授于父辈传下来的,部分字或音可能不准。但不幸的是该谱在文革中被烧毁了。二是至桐城老家迁祖坟于宁国。因我祖刘裕发在宁国奋发拼搏,勤劳治家,若干年后家道尚可,就回老家迁来祖坟,当时迁来宁国的祖坟有其父刘松林之墓(坟墓尚在我家房后小山之上,碑文清晰可辨)、叔父刘柏林之墓等数十座,现均在宁国上元村。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属桐城刘氏的哪支,也不知道老家在桐城的什么地方。但是桐城来的刘氏、清朝同治二年下江南的绝对不会错。
我家有一块官府赐匾(规格:长约3米,宽约80-90厘米)。匾文为:“芳齐德孙”,落款可能是“江西抚州府”等字,字体为繁体,行楷,楷多行少,匾为红底、金色字。该匾文革时毁文字被铲掉,仅存那块木版。该匾是哪一代、哪一年赐的不知道。
从小我爷爷和现在的父辈们天天挂在嘴上说:我们是从桐城下江南地,祖先是彭城郡、藜照堂地。我叔叔们还说他们小时侯每到过年都要做灯笼,上面有“藜照堂”字样。
现在我们家谱毁失,有两样东西:一是谱箱,二是官府赐匾的木版都还在我家。可能还有我祖刘松林、刘裕发之墓的碑文也许可查到些许信息。
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595538729@qq.com;

赞(19)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安徽刘氏字派辈分详情(二)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