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高石嘴刘氏族谱》序
编修族谱,华夏各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氏族有谱,犹地方有志,国家有史。国家史、地方志,不记不编,不知兴衰、发展之由。氏族谱志,同样不续不叙,则为人父、子、孙者来自何处,不识其源,而乱世次,如侄不识叔,兄不知弟,遇若路人。故编修宗谱,以永其传。
族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亲世系和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国史、方志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族谱又是一姓的家庭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史是国史的素描,从中可以在姓氏的脉系中发现血缘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它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人类发展,激发爱国热忱,都具有重大作用。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是我中华人文始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溯我刘氏大始祖源明公起,历经四千三百余年,始于陶唐,显于三代,著于春秋,盛于汉室,派衍中山,望著涿郡,蜚声峤闽。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遭受数十年战乱、灾荒和瘟疫的四川,人口剧减,田园荒芜。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我族上性祖胸怀大志,响应朝廷“移民填川”的号召,率兄弟及家人,毅然告别家乡江西省龙南县苦瓜园(现即江西省全南县南迳镇古家营),跋涉千山万水,斗争猛兽瘴疠,行行重行行,历经数度春秋,从江西经湖南,在贵州其兄走失的情况下,克服艰难险阻,辗转入川来到邻水。在荒无人烟、虎狼出没的梁家场高石嘴,披荆斩棘,开荒垦地,创建刘氏家园。经过两百余年的艰苦创业和人丁繁衍,入川始祖上性公后裔已传至十二代,宗亲数以百计,星布全国,有的远达欧美。我刘氏家族可谓根深叶茂,贤能辈出,物流风光。
历时三年的高石嘴刘氏族谱问世,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浩繁的工程,苦在当代,功在千秋。本谱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本着“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宗旨,继承前辈“睦宗族、正人伦、端风化、敦孝悌”的传统观念,如实系统地论述我刘氏族史和现状,采精撷萃,认真做到法古而不泥古,继承又有创新。它较准确地发掘家族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时代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古今兼备,略古详今。谱志中着重记叙了我族自入川以来可考证的高石嘴所有刘氏人物,着眼于血缘关系,不分贫富贵贱,良莠俱陈,秉笔直书,只
述不议,其目的是尊重历史,忠于历史。
由于我族入川时老谱失传,各房世系缺乏翔实的文字资料参照和考证,仅凭族人世代口传。编者与家族热心人士,钻研历史、查阅古籍,访年高族人,探遗址老坟,派专人赴江西寻根问祖,厘清直属世系。广泛收集资料,推敲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历时三年,终于修成《邻水高石嘴刘氏族谱》。但由于笔者本人的水平有限,远非尽善尽美,甚至有不少错落之处。但它毕竟为我刘氏族人提供了一部可供借鉴、比较完整而系统的文献,它有存史、育人和承先启后的作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惟愿它能唤起族人,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同心协力,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各类英才,为刘氏族人争光,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编修《邻水高石嘴刘氏族谱》,自感尽心竭力,上无愧祖先,下能遗泽子孙,为刘氏宗族,为中华民族地方氏族文化集存,做了一件有价值的工作。但愿若干年后,吾族后起之秀,再事续修更臻完美,谱写刘氏家族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在族谱告成之际,庆幸几言,以此为序。
中华刘氏大始祖刘源明172代孙
西汉开国汉高祖刘 邦 97代孙
江西龙南入川祖刘上性 9代孙 刘年裕
敬撰
《邻水高石嘴刘氏族谱》 凡 例
一、刘氏历史悠久,支派繁多,仕官显贵及各界名人,多如繁星,不可胜数。本谱所叙仅为在邻水县高石嘴落业的上性祖一支直系亲属,居住本县及迁居外地者。
二、由大尧至上性祖入川,漫长四千余年,历经改朝换代、战乱、天灾、瘟疫,迁徙无数次,传宗一百余世。因此,将上性祖入川前历代刘氏家族,参照史书及江西老谱,略记直属世系。上性祖自江西入川后,依昭穆辈序,理顺房、系、支、派、脉,代代相承,予以记叙。
三、按史志谱牒通例,略古详今,在浩如烟海史料中,就我族渊源、世系、主要功业等略述梗概。上性祖入川后子孙后裔,根据知者详之,不知者略之,查无实据者删之的原则,逐一罗列家族成员名讳、生卒时间、地点、子女、主要经历等考证确实记述。但因事远年湮,各房世系无老谱可查,又因迁居、外出经商、务工等原因,仅凭其亲属回忆提供,难免有错落、遗漏之处,只有在今后再版时予以补正。对于世系中,只知其名的缺项者,请有关族人自行补上。
四、调查登记高石嘴现有刘氏宗亲六百余人,记述血缘关系,列世系表,已成厚册,除我族历代仕宦、乡贤、名人及杰出人士外,不另列表或作传记,只在其名讳后的文字记述中简要介绍。
五、调查中发现不少族人对其祖先模糊,对高、曾祖考名讳遗忘,本谱即以“前×代失传、待考”登记。
六、旧谱以男性为中心,只记兄弟不记姊妹,只记母不记媳,本谱遵循男女平等之原则,开创女、媳同入谱之先例,破重男轻女之旧俗,女婚后记婿及生育子女名。
七、族人文化程度,只记初中及以上文化,小学以下从略。个人简历中,外出务工、经商,因时间、地点不固定,一般不记。
八、本谱纪年以通用公元为准,族人生卒年月,按习俗大多以农历年月登记。解放后及近年来出生的族人也有按公历年月登记的,特此说明。
我祖移民入蜀考
据《邻水县志》载:元末明初,四川战争频繁,人口大减,明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派兵灭大夏,后迁湘楚之民入川。先后刘、范、贾、黄、冯、谭、吴、喻、戴、邱、周、陈、梅、吕、王、姜、甘、任、邓、彭、包、游、查、汪等姓氏迁入邻水各地落业。谓之“老民”。刘氏落业于今之龙安乡、牟家镇、丰禾镇、高滩乡、石滓乡、龙桥乡、梁板乡、
袁市乡、兴仁乡及县城四郊……。从顺治末年至乾隆年间,迁至邻水的移民,谓之“新民”,计有李、张、魏、刘、罗、覃、富、查、林、钟、卿、郑、程、王、屈、郭、古、胡、谭、龚、余、袁、邓、熊、廖、曹、苏、文、艾……等65个主要姓氏。移民之中,以湖北籍最多,尤以该省麻城为最多,次为江西、广东籍,再次以福建、浙江、广西籍。我上性祖为清代乾隆年间来邻,当属“新民”。
湖广及江西等省移民入川,并非上述两次,两次大规模移民后,由明初至清末,络绎不绝,各姓都有。来邻刘氏有多少支,有哪些支派,经笔者多方搜集考证,已达二十余支之多。 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土地之上,一辈子不愿离开故土,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安土重迁”的传统习惯,自明代中后期起,由于江西区域经济的充分开发,人口剧增,再加上“家乡连年饥馑,人人困苦,度活难周”,人口与土地资源失去平衡。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去开发新的资源以维持生计。以吉安、赣州为中心的江西中部、南部地区的居民,开始大量向湖南迁徒,致使湘、赣通道上充满了迁徙的人群,即所谓“江西填湖广”说法的由来。清初以来随着吴三桂叛乱的平定,湖南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由此又成为吸纳邻近的江西、广东、福建人口的输入地与移民中转站。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后,在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的高潮中,湖南便成为江西、福建、广东迁川的中转站和歇脚地。外者移民除经湖南、湖北由三峡水路入川的路线外,途经贵州入川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路线。
经贵州入川的南方各省移民,必经湖南沅州这个枢纽向西,取道湘黔交通线,以入贵州。进入贵州东部后,首先经过恩州、镇远府,然后向西,经瓮安北上,而至遵义,进入川黔大道。由遵义至重庆沿途经过的主要驿站,有:乌江驿、娄山关、桐梓驿、綦江县驿、巴县石节驿、朝天驿(今重庆朝天门)。而我入川一世祖上性公乾隆年间自贵州经川黔大道长途爬涉到重庆后,极有可能经长寿,翻越西山,经九龙、龙桥翻六尽头到梁家场高石嘴,或经九龙、
袁市翻卧龙坡到梁家场高石嘴。以上推断是否准确,还望后人考证。
我祖入川为何不选水路经三峡入川而选旱路贵州入川呢,原因有三:第一是水上所花时间过长。重庆至宜昌658公里,乘木船逆水而上需花两个月到半年之久;第二是乘船会增大开支。第三是逆水行舟危险性很大。三峡航道处处是险滩恶浪,溯江而上危险性大,后果不堪设想。而走旱路贵州相对所花时间和用费少。另外,乾隆年间,湖广当局对于入川移民“印照”检查严格,而此时贵州则相对松懈。穷苦百姓为避开官府设在从湘西、鄂东入川主要通道上的关卡盘查,不得不选择通过贵州入川的小道。而此道又全系险峻之高山,山路狭窄陡峭,十分难走,当年移民经行此道时,必须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中国之山,尽中黔中,崇山峻岭中,羊肠小道迂回曲折,危崖之颠,俯瞰深溪,千寻莫止,瞻顾群峰,百计难出。
险峨之状,心目交栗”。
尽管如此,清前期通过贵州入川的移民,不仅数量多,而且络绎不绝,如乾隆九年(1744年),贵州总督掌管巡抚事务张广泗奏称:“查川省地方与黔省疆域毗连,历来多有湖广、两粤、江西、福建等省人民携眷入川,俱由黔省地方经过……比年以来较前倍多。”乾隆十三年,四川官员张允随奉称:“计自乾隆八年(1743年)至今,广东、江西、湖南三省人民由黔赴川就食者,共计二十四万三千余口”。而我祖上性公正是乾隆15年(1850年)左右入川创业,
至今已传十二代二百余年。
据祖辈口传,乾隆年间,上性祖从江西经湖南、贵州入川,历尽艰辛,从长寿翻山经九龙来到梁家场,见平坝田土均被先期移民的梁、鲁大姓所占有,只得携妻带子爬上梁家场背后的山坡,在山梁上的大石旁歇肩休息。上性祖在井边舀水解渴时,不慎失手将碗掉到井里,当即下沉。上性祖叹道“我的饭碗落在这里了,天意难违,我们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吧!”因山梁上有一块形若张开大嘴的巨石,由此得名高石嘴。上性祖率领全家老小,在高石嘴旁披荆折棘,支橼架屋,开垦荒坡,挖塘蓄水,祖屋遂起名堰塘湾。经过二百余年的辛勤耕耘,昔日荆棘丛生的荒山野岭,现已变成鸟语花香的良田沃土,至今高石嘴堰塘湾仍住有我刘氏后裔。对我族入川开基地高石嘴笔者有诗赞曰:“〖HTH〗原乡赣南倏遭荒,吾祖挈家奔异乡。衣单被薄盐一两,半袋干粮半袋糠。开基创业高石嘴,披荆斩棘垦蛮荒。汗湿黄土勤稼穑,鸡鸣犬吠谷满仓。
年裕 撰
邻水高石嘴刘氏历代直系世祖名讳
(1—173世)
总世系 名 讳
轩辕黄帝
伊放勋(尧帝)
1 大始祖 刘源明
2 刘永河
3 刘济乐
4 刘岁纪
5 刘正坤
6 刘长历
7 刘德尧
8 刘仁宏
9 刘廷光
10 刘爵南
11 刘行距
12 刘复旺
13 刘茂清
14 刘孔阳
15 刘日永
16 刘德荣
17 刘聚义
18 刘 累
19 刘昌益
20 刘信盛
21 刘詠八
22 刘相承
23 刘全福
24 刘美勋
25 刘钊宁
26 刘昞宽
27 刘文盛
28 刘锦遥
29 刘升吉
30 刘瑞明
31 刘先柱
32 刘源传
33 刘维宗
34 刘新兴
35 刘建月+吕
36 刘宝招
37 刘晨禄
38 刘任玉
39 刘添祯
40 刘树鸿
42 刘俊通
43 刘彦武
44 刘标林
45 刘德朋
46 刘朝良
47 刘廷声
48 刘元振
49 刘胜海
50 刘杜伯
51 刘隰叔
52 刘士艹+为
53 刘 士
54 刘星亮
55 刘拱照
56 刘报联
57 刘致禄
58 刘 文
59 刘士云
60 刘仓模
61 刘荣信
62 刘封诰
63 刘大禄
64 刘富仙
65 刘贵文
66 刘 得
67 刘璋秀
68 刘金盛
69 刘榜炤
70 刘显科
71 刘思泷
72 刘恩盛
73 刘 荣
74 刘 瑞
75 刘 邦
76 刘 恒
77 刘 启
78 刘 发
79 刘 苍
80 刘 俭
81 刘 亮
82 刘 督
83 刘 觇
84 刘 善
85 刘 尚
86 刘 悟
87 刘 呈
88 刘 绩
89 刘 惟
90 刘 习
91 刘 谟
92 刘 英
93 刘 俊
94 刘 尝
95 刘寿光
96 刘 锡
97 刘廷琛
98 刘 恺
99 刘 绁
100 刘 蕙
101 刘 颂
102 刘 防
103 刘 旨
104 刘 雩
105 刘 焕
106 刘 朴
107 刘子任
108 刘 璇
109 刘邦礼
110 刘 岩
111 刘 运
112 刘 衮
113 刘 朋
114 刘 连
115 刘 纬
116 刘继祖
117 刘 甫
118 刘〓
119 刘 焰
120 刘 仕
121 刘时轮
122 刘 王
123 刘可宜
124 刘〓
125 刘 像
126 刘 哲
127 刘 沔
128 刘 欲
129 刘 饰
130 刘 皋
131 刘 徐
132 刘 冲
133 刘 赴
134 刘 沂
135 刘 刃+刃+土
136 刘 肯
137 刘 俟
138 刘 奕
139 刘 铎
140 刘 非+木
141 大刘孙
142 刘西昌
143 刘朝奉
144 刘邦基
145 刘行恭
146 刘善长
147 刘 雍
148 刘好义
149 刘德青
150 刘文正
151 刘泉洪
152 刘春一
153 刘宗庆
154 刘宁六
155 刘海洪
156 刘允钦
157 刘 溶
158 刘世玖
159 刘 炷
160 刘坤述
161 刘钦典
162 刘元佩
163 刘中禹
164 刘上性
165国字辈(失考)
166启字辈(失考)
167刘高举
168刘宗跋
169刘汉臣
170刘益斋
171刘万卿
172刘年裕生刘亮、刘恕
173刘 亮生刘嘉豪、刘 恕生刘忆斯
注:上性祖入川后各世祖名讳参看邻水高石嘴刘氏各房世系
邻水高石嘴《刘氏族谱》与江西龙南《刘氏族谱》
新、老辈序对照表
(1—168世同宗,169世起分支)
【编者按】:我刘氏宗族,自汉高祖刘邦起,通过封王、赐姓、嫁女等手段,使刘姓人口骤增,支派繁多,并播迁到全国各地。我族分迁之祖,源流既合,世代应同。但过去各房修谱,都以迁居各地的开基祖自立昭穆世序,立派各殊,分世各异,因此,公伯叔侄难辨,同辈兄弟难分。根据江西龙南县粤赣湘边始兴所编《刘氏族谱》对照我高石嘴刘氏分支迁川前后字辈进行对照,先祖世系亦同。现将江西龙南祖籍老谱与我高石嘴刘氏理事会通过的刘氏家族昭穆世序予以对照,正本清源,同宗联谱,世代相传。
总世系 | 入川世系 | 高石嘴字辈 | 江西龙南新字辈 | 江西龙南老辈序 |
160 | 坤 | 坤 | 坤 | |
161 | 钦 | 钦 | 钦 | |
162 | 元 | 元 | 元 | |
163 | 中 | 中 | 中 | |
164 | 1 | 上 | 上 | 上 |
165 | 2 | 国 | 国 | 国 |
166 | 3 | 启 | 启 | 启 |
167 | 4 | 高 | 高 | 高 |
168 | 5 | 宗 | 宗 | 宗 |
169 | 6 | 汉 | 祖 | 祖 |
170 | 7 | 立 | 泽 | 泽 |
171 | 8 | 万 | 贻 | 贻 |
172 | 9 | 年 | 芳 | 芳 |
173 | 10 | 崇 | 远 | 远 |
174 | 11 | 仁 | 发 | 诗 |
175 | 12 | 诗 | 祺 | 书 |
刘氏族徽
图腾是古代氏族的族徽。刘姓是魁隗(kuí wěi)氏炎帝神农氏族系的鸺,留、鸟 (xiū liú)族的族称。“留”由“卯”和“田”组成,后来演变为“刘”。刘姓图腾是一位长者手持刻刀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气到达地球的运行规律。“卯”为春天的天门,简称春门;“田”为立主表天竿(即扶桑树,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树,用来观测太阳的高度,以此制定历法)的天象台;“刀”是契刻太阳周天运行历度的标记,古代称作“卜”、“占”、“卦”或“则”。 邻
邻水县高石嘴刘氏家族昭穆世序
坤钦元中上
国启高宗汉 立万年崇仁
诗书方泽茂 兴议振荣隆
祖训宜再守 先筹许颂扬
积善培根本 传家重典章
美誉儒林博 英声艺苑翔
诚信希贤佐 祥瑞绍纲常
金逢开景运 世代耀昆阳
邻水部份刘氏分支同辈对应相品辈序
中华儿女从源头讲都是龙的传人,都是炎黄子孙。刘姓家族更是同祖同宗,只因分支多人数众,未能统一排辈序,造成了辈序混乱。同一姓氏为了便于称呼,广泛团结交往,先辈早已定俗成,我高石嘴刘氏家族在龙桥、丰禾及袁市的后裔与当地刘氏其他分支相品的辈序,已沿袭数代。现将我县部分刘氏分支最近五辈对应相品如下,供族人在实际交往中参考。
支 派 地 址 | 相 品 辈 序 | ||||
梁板乡高石嘴 | 立 | 万 | 年 | 崇 | 仁 |
龙桥乡卷硐门 | 广 | 大 | 昌 | 丹 | 凤 |
丰禾镇踏泥桥 | 广 | 大 | 昌 | 丹 | 凤 |
贵人漕大屋基 | 广 | 发 | 永 | 长 | 绵 |
观音桥镇大堰 | 纯 | 绍 | 贤 | 修 | 浩 |
城北镇小鱼滩 | 世 | 天 | 昌 | 元 | △ |
高滩镇 | 仁 | 顺 | 崇 | 儒 | 定 |
贵人漕干堰塘 | △ | 升 | 中 | 兴 | 成 |
贵人漕黄金宝 | 纯 | 绍 | 汝 | 守 | 高 |
华天寺高岩寨 | △ | 先 | 朝 | △ | △ |
冯家沟刘氏 | 远 | 正 | 朝 | 刚 | 明 |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