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至宋元时期为盛,在此历史背景下,刘氏先祖或因自觉或因避战乱,参与了移民潮流。在不断迁徙的过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及至文贵迁入侗区,融为侗族,这也是汉侗相互融合微观实证之一。由于几经战火,几经朝代更迭,年远湮没,文贵公祖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本文以信史、典籍为主,辅以各地刘氏族谱,辨析考证文贵公祖源。为行文简洁,对刘氏先祖名讳直书其名。
一、“三文五吉”刘氏族群
刘氏由赣迁湘始祖刘玉盛生三子:文政、文远、文滔(1),称“三文”,刘文斌(2)生五子:吉祥、吉茂、吉蕴、吉才、吉星,称“五吉”,“三文”和“五吉”源出江西泰和县早禾市,远出安成谷口刘氏,均为长沙定王发次子安成思侯苍裔孙刘顺(3)之后,于北宋年间由江西迁湖湘后形成的刘氏族群,合称“三文五吉”,主要分布在湖南的湘中、湘西,湖南其他地区也有分布。除湖南外,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均 有“三文五吉派 ”的后代。据《湖南刘氏源流史》载,此刘氏族群在湖南约有180余万人。其中“三文”刘氏尊刘玉盛之父刘先俊(一作刘先进)为本族大始祖。
然而,关于“三文五吉”刘氏在江西以上的远古渊源和所属宗派,历来在江西老家湖湘刘姓中都很不统一,大体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认为“三文五吉”属于彭城刘氏大宗,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二是认为“三文五吉”祖上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是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的后裔;三是则认为“三文五吉”属于中山刘氏大宗,是中山靖王刘胜、蜀主刘备和开家刘氏始祖刘祥的后裔;四是则认为三文五吉祖先属于中山刘氏大宗,是中山靖王刘胜、蜀后主刘禅之子刘琮的后裔。第一种说法经《知止春秋》考证,已否定,第二种说法见载于明清时期的江西、湖南两省族谱,也见载于现代新修的两省族谱,如《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第三种说法见载于湖南新化《刘氏文史》,第四种说法见载于湘西、怀化地区的刘氏族谱,如刘仁亮主篇《中华刘氏总谱》(4)、《文质祖裔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本文认为“三文五吉”属长沙定王大宗安成思侯支系,并分别对第二、第三、第四说法进行辨析考证。
注(1):即政、远、滔,也称孝宽、孝殿、孝清。
注(2):有云文斌之父为玉琦,而玉盛为玉琦之堂弟,有云文斌之父为仲正,而玉盛与仲正共曾祖之族兄弟,谁是谁非本文不作考证。
注(3):《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载:刘顺,讳驹,字三孝。
注(4):上个世纪90年代,刘仁亮等为编此书,自费走访了湖南、江西、贵州,其中包括天柱在内的68个县市的刘氏族人,查阅了大量刘氏谱牒。
二、入黔始祖文贵公与怀化湘西始祖文质公的关系
据《中华刘氏总谱》、《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及《湖南刘氏源流史》(第319页)记载,玉盛生政、远、滔,滔生靖、霆,霆生杞、棁、栉,杞生瑾、刘忱,瑾生达祖、伟祖、绍祖、显祖(1),显祖生璲, 璲生尧佐、尧举,尧佐生应宸、应坤、应贤、应祥、应良,文质公为应良九子。《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载:应宸公因直言而犯上,应良公恐罪及家族,由湖南溆浦回迁南昌梓溪避祸。文质公之裔孙,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始迁祖文质公墓,碑文云: “…我鼻祖彦九文质公,发祥于江西省南昌之梓溪。修得力行,淹贯经史。元至正进士,授靖州牧,惠政宜民,载在州乘。元之季年,解组将归,士民多有卧辙攀辕不忍舍。适陈友谅寇豫,公遂止车黔邑之铜湾,爱蹴居焉…”。其中文质传略记述更为祥细,文质公(1286-1379)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进士,官拜湖南靖州牧,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播阳湖,质祖年迈辞官由渠江经黔邑托口沅江归里,归途为乱军所阻,便隐居湖南省黔邑铜湾(今怀化市中方县铜鼎乡新屋村)。清咸丰七年,文质公墓又重立,1987年3月3日,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江西通志稿》、《南昌府志》、《靖州府志》均有文质公相关事迹的记录,原外交副部长刘晓为文质公19世孙(属大发公房),《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及《湖南刘氏源流史》均有刘晓之传略。我房族谱记载“德隆三子刘文贵,原籍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梓溪人氏,元末明初时,有共祖公堂兄文质,由进士授湖南直棣靖州知府。文贵辞父德隆母金氏,弃兄文富,偕次兄文才与罗邦周,随堂兄文质于湖南宦署三年,质公解组经播阳,适陈友谅造反,……,止于湖南黔阳铜锣湾,贵公率邦周同居住于贵州天柱安乐乡四图里(今邦洞镇)岩脚寨溪坎上……因以姓而取名刘家寨。”又据秦秀强《民间谱牒的历史价值——对清水江下游天县的考察》(2)载:“元顺帝末年有刘文贵、袁通全等人移民天柱”。我房族谱所记载玉盛公至尧佐、尧举、文质公世系与《中华刘氏总谱》、《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及《湖南刘氏源流史》(第319页)所载一致,此三本文献未录尧举之后世系,而我房族谱明确记载:尧举生德隆,德隆生文富、文才、文贵,德隆住南昌府丰城县梓溪口(按:今查丰城县无梓溪之地名,“丰城”应为“土城”旧谱抄录之误,土城乃南昌县之古称也)。由上可知,应良与德隆均为刘燧之孙,为裔堂兄弟,文质与文贵为刘燧之曾孙,为同堂兄弟,文贵、文质为玉盛公十世孙,滔公九世孙,霆公八世孙,我族属湖南刘氏玉盛公派滔系之后,即属俗称“三文”刘氏滔公系。
注(1):《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载:显祖为长子,次序如下:1刘显祖、2刘达祖、3刘伟祖、3刘绍祖,瑾公生于1153年,显祖公生于1173年,1173-1153=20,瑾公20岁生显祖公,故显祖公为瑾公长子更合常理,宜从江西谱,显祖为长子。
注(2):载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03期。
三、五代十国历史简述
本文论述将涉及五代十国的相关史实,为方便阅读本文,故根据史料简述如下: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本时期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7年-979年)。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p#分页标题#e#
五代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朝代。公元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太原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923年,后唐建国。后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936年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946年,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947年,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951年,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最盛时疆域广及三十五州,大致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等部分。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约958年),失江北属地,后由江宁迁都于江西南昌,975年被北宋灭。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 965年亡于北宋。北汉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国,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统一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
四、滔公定居溆浦的时间
《中华刘氏总谱》(1)载:刘滔,出生于江西省太和县,后由丰城县随舅父杨徽猷将军来湘平定辰蛮有功,封平服掌管,于宋哲宗元符二年(2),游马来溆浦源定居同时还引其侄吉祥、吉蕴、吉才、吉茂兄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3)迁湖南邵阳、新化等地。《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也有“…(滔)公于宋哲宗赵煦元符二年,定居溆浦博源牌子田…同时滔祖偕侄吉祥、吉蕴、吉才、吉茂四兄弟来湘…”类似记录。
吉祥、吉蕴、吉才、吉茂兄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迁湖南的记录见各《刘氏族谱》,其中《湖南刘氏源流史》同时有元丰八年和元丰三年的记录。
注(1):刘仁亮主编,1999年版。
注(2):即公元1099年。
注(3):即公元1085年。
吉祥四兄弟由江西迁湘的时间很多刘氏族均记为元丰八年,少数记为元丰三年(1080年),今采信为元丰八年(1085年)。《中华刘氏总谱》及《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云滔公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定居溆浦,以及众多谱料记述远公滔公先于五吉迁湘,五吉后于1085年奉编入楚投奔堂叔刘滔相矛盾,可知滔公于宋元符二年定居溆浦的时间记述肯定有误。《刘氏文史》、《中华刘氏总谱》及《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均载:“玉盛三妣杨氏胜庆,殁于元丰元年戊午三月(即1078年3月),葬溆浦石冲口沈家园。”杨祖婆为滔祖之母,葬于溆浦,那么滔祖定居溆浦是1078年或更早,杨祖婆随子而居,身故后才可能葬于溆浦。古时记录年份,多用干支纪年,宋元符二年为“己卯”年,宋熙宁八年(即公元1075年)为“乙卯”年,“乙卯”乃“己卯”之误也。则滔公定居溆浦的时间为:乙卯年,宋熙宁八年,即1075年。《清光绪已亥(1899)祠谱合序》:“始祖玉盛公(1)落业,历宋元明迄今(2)九百有馀岁矣。”修谱者删错了,还好留有旁注。
注(1):此处有原注“鼎按原序称公奉编落业奉、编二字不符事实今删去”。
注(2):此有处原注“鼎按,原序误注迄今八百馀年,考始祖系自宋建隆,元年来楚,算至光绪已亥,为九百四十一年,今更正”。
刘氏文贵公资料
五、滔公出生及随舅父抚平辰蛮的大约时间(一)
滔公“随舅父杨徽猷将军来湘平定辰蛮”,这是一个重要事件。《宋史》记述五溪峒众在北宋初至仁宗、英宗、神宗朝时叛时服,虽未见杨徽猷平蛮之记述,但可从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文学家、诗人王庭珪(3)《祭杨徽猷文》(下简称《祭文》)可见一斑。录其文如下:
呜呼!我宋勃兴,承平百年,金人犯顺,欲吞四川。四川沃壤,金尤垂涎,肉食者鄙,几欲弃捐。丞相魏公(4),独谓不然,身自请行,遂秉大权。公见丞相,首被荐延〔一〕,咸谓幕府,得之公贤。公复知兵,所向无前。岷峨邛僰,货走中原,控扼关陕,至今保全。魏公再起,群邪所忌,阴掣其肘,使不得志。魏公既黜,公亦退避。高车大马,日閧于市,争言知戎,以取显位。公不为彼,而归田里。今复云亡,尚有公议。如公奇略,纔试一二,使得尽用,何功不济?我初被窜,三危之郊。公一见我,喜如旧交。怜我困厄,抚我良劳。期我他日,一世之豪。今则老矣,白尽甄毛。西望灵輀,薄陈奠设,举声一号,魂驰心抑。《庐溪文集》卷四一。〔一〕延:原作〔迎〕,据四库本、傅校改。
——摘自《全宋文》卷三四一六
注(3):王庭珪(1080——1172),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性伉厉,为诗雄浑。崇宁三年(1104年)入东京太学,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1123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王庭珪由此坐讪谤,流夜郎。绍兴十九年(1149)六月,勒停,送辰州(今属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编管。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干道六年(1170年),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乾道八年(1172)病逝,终年92岁,去世后葬于安福县山庄乡下沙村长甫村后山腰,胡铨撰写墓志铭碑。
注(4):丞相魏公,指韩琦。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1058),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另,南宋张浚(1097—1164),曾任丞相,封魏公。哲宗皇帝,建徽猷阁,如前龙图阁等例,置学士、直学士、待制。政和六年(1116)九月,增置直徽猷阁。但这里不是张浚。#p#分页标题#e#
萧东海《王庭珪年谱简编(上)》载:宣和五年癸卯(1123),王庭珪44岁,弃官茶陵,归隐泸溪。王庭珪首次被罢官为1123年,即《祭文》“我初被窜”的时间为1123年。翰林杨徽猷原籍吉安,1123年王庭珪年罢官后不久,众人不敢相见,唯晚年的杨徽猷父子渡船相见,并得杨公的鼓励,王与杨父子交情不错。“金人犯顺”是指西夏人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据《宋史——韩琦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治平三年(1066年)西夏主谅祚率大军军进入庆州(今甘肃庆阳),围攻大顺城。韩琦于1058年始为相,《祭文》云“公见丞相,首被荐延”,杨公初入韩公账下应1066年前后,杨公约为25至30岁,取值28岁,则杨公约生于1038年。1123年,杨公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了。1142年王庭珪63岁时,再贬岭南。1149年,王庭珪70岁,勒停,送辰州编管,从《慰杨建之》文知,时杨公已故,王庭珪作文祭之。韩琦于1068年辞相,《祭文》云:“魏公既黜,公亦退避”,杨公辞官归田应为1068年之后,结合《宋史》等史料关于辰溪峒民复叛的史实,杨公抚平辰乱应为1070年左右。
六、谱载“三文五吉”四种世系
世系一(楚元王刘交之后):
《涟源知止园谱》刘交至吉星公世系图
75世,刘交。76世,刘富。77世,辟疆。78世,刘德。79世,安民。80世,庆忌。81世,刘岑。82世,刘平。83世,刘曜。84世,刘景。85世,刘治。86世,刘铉。87世,刘悝。88世,幼彦。89世,刘亮。90世,刘膺。91世,刘熙。92世,旭孙。93世,刘混。94世,刘靖。95世,刘翅。96世,刘裕。97世,义康。98世,宏之。99世,刘惠。100世,刘献。101世,刘显。102世,刘臻。103世,刘驹。104世,刘嚣。105世:藏器。106世,知几。107世,刘贶。108世,刘滋。109世,刘云。110世,刘淑。11l世,禹锡。112世,承雍。113世,刘蜕。114世,刘翱。115世,刘庄。116世,刘地。117世,刘徵。118世,刘旺。119世,刘琼。120世,子通。121世,怀敏。122世,刘蛑。123世,刘魁。124世,允文。125世,闻源。126世,乐道。127世,景龙。128世,先豪。129世,玉琦。130世,文斌。131世,吉星。132世,绍宇。133世,公孚。134世,翊圣。
——资料来源《湖南刘氏源流史》
2010年版的《知止春秋——刘氏知止园志》曾专文论证此世系为误,已修正为长沙定王发之世系。但115世刘庄至126世氏乐道为安成前溪刘氏世系,而刘旵与刘炅(字景龙)属安成谷口刘氏,2010年版《知止春秋》谱修正后仍有误。
世系二(长沙定王刘发之后):
75世,邦公。76世,恒公。77世,启公。78世,发公。79世,沧公。80世,当公。8l世,寿光。82世,乔公。83世,己公。84世,鼎公。85世,信公。86世,英公。87世,睦公。88世,荣公。89世,逸公。90世,端公。9l世,奇公。92世,允公。93世,歆公。94世,宽公。95世,贞公。96世,淑公。97世,敬公。98世,素公。99世,聪公。100世,昭公。10l世,正公。102世,槐公。103世,效公。104世,侃公。105世,道公。106世,完公。107世,辟公。108世,铭公。109世,副公。110世,徼公。lll世,谋公。112世,麟公。113世,盛公。114世,止公。115世,安公。116世,牧公。117世,类公。118世,文公。119世,壹公。120世,圾公。121世,勉公。122世,豫公。123世,异公。124世,献公。125世,竹公。126世,云公。127世,实公。128世,顺公。129世,琢公。130世,吉公。131世,旵公、炅公(景龙)。
——资料来源《湖南刘氏源流史》
世系三(中山靖王刘胜之客家大宗):
75世,刘邦。76世,刘恒。77世,刘启。78世,刘胜。79世,刘贞。80世,刘昂。81世,刘禄。82世,刘恋。83世,刘英。84世,刘建。85世,哀华。86世,德广。87世,刘舒。88世,刘谊。89世,刘必。90世,不疑。91世,刘惠。92世,刘雄。93世,刘弘。94世,刘备。95世,刘永。96世,刘晨。97世,乾清。98世,文琥。99世,刘俊。100世,刘熹。101世,重辉。102世,刘麒。103世,振河。104世,元雅。105世,洪举。106世,继明。107世,若宰。108世,大宇。109世,刘冰。110世,廷抚。111世,新贤。112,刘丹。113世,光考。114世,楚之。115世,刘点。116世,友硅。117世,刘祓。118世,子疆。119世,运隆。120世,官位。121世,宏谋。122世,刘淅。123世,晋灵。124世,曙道。125世,泉陵。126世,枢衡。127世,刘祥。128世,天锡。129世,刘沐。130世,珑图。131世,刘驹。132世,刘嚣。133世,刘安。134世,景隆。
——资料来源《刘氏文史》
世系四(中山靖王刘胜之刘禅之后):
75世,刘邦。76世,刘恒。77世,刘启。78世,刘胜。79世,刘向。80世,刘贞。8l世,回风。82世,刘禄。83世,刘恋。84世,刘英。85世,刘建。86世,刘哀。87世,刘宪。88世,刘舒。89世,刘谊。90世,刘必。91世,不疑。92世,刘惠。93世,刘雄。94世,刘宏。95世,刘备。96世,刘禅。97世,刘琮。98世,刘赞。99世,刘琨。100世,刘湛。101世,道琨。102世,德原。103世,秉之。104世,刘尉。105世,刘显。106世,刘焯。107世,刘臻。108世,刘炫。109世,林甫。110世,正会。11l世,道祥。112世,齐贤。113世,廷佑。114世,藏器。115世,知柔。116世,刘秩。117世,正臣。118世,刘晏。119世,刘怦。120世,禹锡。121世,栖楚。122世,刘贻。123世,刘驹。124世,刘嚣。125世,若宪。126世,景龙。127世,先进。128世,玉盛。129世,文滔。
——资料来源《湖南刘氏源流史》
七、对世系四之考证
对世系四中邦公至玉盛公史料中能查到关建人物考如下:
1、刘禹锡与刘栖楚不是父子关系
根根《刘禹锡年谱》(卞孝萱著)及新旧唐书,可知刘禹锡生于772年,死于842年,祖刘凯,父刘绪,刘禹锡自称为中山刘氏,洛阳人。而经卞孝萱考证,认为刘禹锡为匈奴刘氏,洛阳人,不管刘禹锡是中山刘氏还是匈奴刘氏均不影响本文考证结论。著名学者罗振玉辑《芒洛冢墓遗文》,载有一篇李逢吉为刘栖楚撰的墓志铭,云:“维大和……河间刘公栖楚字善保及新旧唐书所记载,刘栖楚生于775年,死于827年,河间人,祖刘瑜,父刘博,长兄刘栖梧。配斐氏但无后,以弟子宗儒入嗣。两人世系如下:
刘禹锡与刘栖楚比大3岁,试想,3岁幼儿如何为人父呢。河间刘氏出自汉皇族,又分为两支。一支是西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的后裔,另一支则是东汉章帝之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裔,至于刘栖楚属哪一支尚未考证清楚,但可以确定与刘禹锡不可能为父子关系。以下附载于《芒洛冢墓遗文》中由李逢吉所写的刘栖楚墓志铭:
2、刘琨
唐·房玄龄等著《晋书》《列传第三十二刘琨传》载: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注:但不是刘备之后)。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清高冲俭,官至光禄大夫。刘琨少有“俊朗”美誉,与祖纳(祖逖兄)俱以雄豪闻名。二十六岁时,为司隶从事。刘琨与兄长刘舆是尚书郭奕的外甥,名著当时。京城人都说“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晋书·刘舆传》)。庆孙即刘琨兄刘舆的字。刘琨工于赋诗,颇负文名。
3、彭城刘知几家族
刘知几属彭城刘氏。根据《新唐书》之《刘氏宰相世系一上》记载:高祖七世孙宣帝,生楚孝王嚣,嚣生思王衍,衍生纡,纡生居巢侯般,字伯兴。般生恺,字伯豫,太尉、司空。生茂,字叔盛,司空、太中大夫,徙居丛亭里。恺六世孙讷,晋司隶校尉。孙宪生羡。羡二子:敏、该。敏从子僧利。僧利曾孙瑗、珉,瑗孙延祐,延祐生含章、賁、居简;珉孙藏器,藏器长子知柔,工部尚书、彭城侯,次子知章,三子知几字子玄,中书舍人、居巢文公。知柔生贶、餗、秩、迅,秩生賮、制。知几孙滋,相德宗。
4、刘政会
根据《新唐书》之《刘氏宰相世系一上》记载:刘政会属河南刘氏,本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左贤王去卑裔孙库仁,字没根,后魏南部大人、凌江将军。弟眷,生罗辰,定州刺史、永安敬公。其后又居辽东襄平,徙河南。罗辰五世孙环雋,字仲贤,北齐中书侍郎、秀容懿公。弟仕雋。雋生坦字宽夫,坦生政会,邢襄公,政会生玄意字深之,政会八世孙崇龟字子长、崇彝字子宪、崇望字希徒,相昭宗、崇鲁字郊文、崇暮字成禹等八人。
5、刘宴
根据《新唐书》之《刘氏宰相世系一上》记载:刘宴属曹州南华刘氏,岀自汉楚元王交之后,自彭城避地徙南华,筑堌以居,世号“刘堌”。隋有东莱令刘晋字进之。三子:郁、多让、多退。郁字蔚卿,生怀器字汨藏。怀器生长子知仁字仲安,知仁三子即刘宴字士安,相肃宗、代宗。宴生执经字长儒、宗经字仲儒。
6、刘齐贤
根据《新唐书》之《刘氏宰相世系一上》记载:刘齐贤属广平刘氏,出自汉景帝子赵敬肃王彭祖。彭祖生阴城思侯苍,苍薨,嗣子有罪不得立,遂居广平肥乡。苍十一世孙邵,字孔才,魏散骑常侍。邵十一世孙藻。藻生矜,矜生洪业,洪业生林甫,林甫生祥道、庆道、武干,祥道相高宗,祥道子齐贤更名景先,相高宗。庆道曾孙丛一相德宗。
以名人,分别属于不同的刘氏大宗,而世系四却把他们硬接在一起,显然是错误的,这样的世系是不可能成立的。
八、对世系三的辨析
世系三为新化《刘氏文史》所载,我们先看这段世系“128世:刘天锡,字隆伯,钦点翰林,官兵部尚书。配李氏,生子三:洵、沐、沼。129世:刘沐,字允澄,状元及第。配陈氏:生子四:龙图、凤图、河图、书图。130世:刘龙图,字礼道,钦点翰林。配黄氏,生子三:任、琦、修。131世:刘琦,字驹,迁江西泰和圳上梅子村潼江湾。配王氏、孙氏、胡氏,生子一:世。132世:刘世,字嚣,唐时以功赐爵楚王,谥仁忠,配赵氏、朱氏、贾氏,生子一:安。133世:刘安,字若宪,号腾宇。配魏氏,生子二:景隆、景凤。134世:刘景隆,字用贤。配钱氏,生子四:先英、先雄、先豪、先进(兄弟四人文章官位显赫一时)。”其中:“刘琦,字驹,迁江西泰和圳上梅子村潼江湾。”与客家刘氏族谱:“刘琦,迁江西南昌府”的记录明显不符。据广东刘世高先生《再议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谱牒的若干问题》考证,刘沐约生于874年。《刘氏文史》记载先进公生于936年,刘沐到刘先进共历7世,代差为6,936-874=62,代距为:62÷6=10.33。刘沐到刘先进之间的平均每代仅相距10.33年,这是不可能出现的。“132世:刘世,字嚣,唐时以功赐爵楚王”与刘祥、刘沐为唐末人自相矛盾,很显然,以刘驹上接刘龙图是错的,故对世系三否定之。湖南玉盛公总祠以此世系入谱,接入客家刘祥世系,笔者深表遗憾。
九、对世系二(长沙定王刘发之后)的考证
由江西省谱牒研究会理事姚义兴先生撰写的安福姓氏通书《泸潇人家》记载:
江西安福素有刘半县之称,刘氏主流派系之一:长沙定王南派,长沙定王发公从黄帝以来第78世,从汉高祖邦公以来第4代,长沙定王次子苍公封安成思侯。
安成思侯苍公字礼、号从远,苍公与庸公,俱系王后王氏所生。苍公,汉景帝中元元年壬辰(前149年),出生於长沙王府。汉武帝元朔六年戊午(前123)授封安成思侯,从长沙来到安成(今江西安福县)邑任职定居(是安成唯一最早的刘姓),掌管安成邑政、军、财大权。侯府设在今安福县严田镇茨溪汤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安福县博物馆曾在此地考查,发现古城遗跻大块青城墙砖。
安成当时所辖地域,东至今安福县枫田古安平邑交界处,南至庐陵 (今吉安县)、永新二县交界处,西至今湖南茶陵、萍乡、宜春三市县交界处,北至今分宜、新余二市县交界处。当时莲花属安成所辖,唐代设莲花厅,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安福县又将县西洋溪镇横江村上十二个队都划出给莲花县管辖。(1)
苍公逝于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寿45岁。娶妻石氏,封侯君,生子自当,封安成金侯。苍公逝于安成汤村(安福严田镇茨溪)。葬於今莲花县城西五华里麻石村。2007年6月已挖掘,出土金印、宝剑、青铜器、陶瓷器共百余件。这是一座历经了2110多年的王子古墓。
从苍公起及所传授封侯者共七代,计有十一人。苍公后裔曾在安福洋溪镇上市建造了一座壮丽的“安成思侯坊”,可惜在文革破四旧时遭拆毁。
汉室王侯,取名刘苍的有三人。一是长沙定王刘发之次子刘苍,今安成刘氏祖。二是长沙定王之兄彭祖之次子刘苍,封荫城侯。若干代后也有后裔移居在安福县内。三是长沙定王第十三子买,封春陵侯,居湖南宁远县。
据《郡马刘氏族谱》记载,安成思侯刘苍生子刘当,又名刘自当。刘自当生刘寿光,刘寿光袭封安成侯,西汉昭帝时隐居安成谷口,仍以钦凤、永嘉二乡为食邑。刘寿光的儿子刘乔,字谙谷,袭封为安成节侯。刘谙谷的儿子刘巳,字正为,官任安福知州。刘巳的儿子刘鼎,字宏太,任吉安太守。刘宏太的儿子刘信,字贵实,生子刘英。刘英,字志俊,生子刘睦。刘睦,字必和,生子刘荣。刘荣,字毓华,字任通州刺史。刘荣的儿子刘逸,字仲安,生子刘端。刘端生2子:刘邦奇、刘邦祥。其中,次子刘邦祥官任渤海经历,生子刘允。刘允,字大信,生子刘歆。刘歆,字子敬,生子刘宽。刘宽,字文博,官任湖南桃园县知县,生子刘贞。刘贞,字志正,生子刘漱。刘漱,或作”刘淑”,字从善,生子刘敬。刘敬,字学恭,唐朝时人,娶唐公主李八娘为夫人,成为大唐驸马,生子刘素。刘素,字慎亲,生子刘聪。刘聪,字懋明,生子刘昭。刘昭,字成美,生子刘正。刘正,字中正官任永州太守,综国史家录,曾创修《谷口刘氏族谱》,这支刘氏世称安成谷口刘氏。
刘庆梧生2子:长子刘旵,字存辉,又字焱旵。被选取为赵宋皇室庐陵王府的郡马,娶郡主赵氏为妻。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年),苍公五十三世孙郡马旵公位下和、穆二公孙裔合修成谱,名为《安成郡马刘氏族谱》,于是因身份得名,后裔因此称为郡马刘氏。次子刘炅,字景龙,迁居江西泰和县早禾市。
郡马始祖刘旵与郡主赵氏生了2个儿子:刘和、刘穆。后裔因此又分为2派:江口派和梅林派。
注(1):姚义兴先生指出:今安福县是由秦末或西汉初的安成、安平二县归并而成的。三国吴宝鼎二年(267)设置安成郡,安成、安平(平都)二县署分別迁入现安福县城,管辖赣西七县安成郡治也设之城內。安成郡撤销后,唐武徳七年(624),安成、安平二县合并成立安福县,乃至今日。汉初安成县属长沙郡,与属豫章郡的庐陵县之间横亘同属豫章的安平县。安成县与安平县东南的交界处大约为今天安福县的枫田镇一带。清乾隆八年(1743),淸廷决定设置莲花厅,九年,安福析出今洋溪镇以西12个都,与永新县的部分领地人口给新置的莲花厅。
郡马始祖刘旵的长子刘和,字伯融。他的玄生刘硕官任如皋县令,始迁安福县江口(即安福县旧四十九都永嘉乡),因此他被尊为江口刘氏的派祖。
据江西《刘氏通谱》记载,刘和生2子:刘仲方,刘仲正。
刘仲方生子刘文炳,刘文炳生子刘吉牟(滔公分关约有载吉峰者,是不是吉牟呢?),刘吉牟生子刘定民。刘定民有4个儿子:刘文叔、刘定叔、刘荣叔、刘仁叔。他的后裔因此又分为4支。刘仲正则迁居江西泰和县早和市,生3子:刘文靖、刘文斌、刘文炼,后裔多迁居湖南。
郡马始祖刘旵的次子刘穆,字伯雍,又名兴国,宋时举孝廉,后官任幽州宣抚使。刘穆任幽州宣抚使期满,南归江西安福,在经过安福梅林时,喜爱这里山水清秀,风景优美,于是定居立籍于此。刘穆迁居梅林后,后裔繁衍昌盛,形成安福梅林刘氏,尊他为开派始祖。
梅林刘氏派祖刘穆生3子:刘仲能、刘仲奇、刘仲宣。明代著名学者刘球撰有《处士刘公墓碣铭》一文,文中所铭刘公字伯宇(1345-1414),即为刘仲奇十世孙。
根据《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记载:刘旵生于988年(即宋太宗端拱元年戊子),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癸丑(1013年),被选取为赵宋皇室庐陵王府的郡马。《知止春秋》还记载:刘旵生于宋太宗癸未年(983年),郡主赵孟新,宋太宗孙女,生于端拱二年己丑(989年),14岁时,选刘旵为郡马。989+14=1003,1003-983=20,从年龄上看:14岁少女赵孟新嫁给20岁的青年刘旵,是符合常理的。当然,有谱载刘旵15岁被选郡马,而988+15=1003,笔者无法知晓“15”是后人算出来还是原来记录呢。而1003年刚好是宋真宗咸平六年癸卯,故疑“癸卯”被误为“癸丑”之故,实为“癸卯”(1003年)。这里取刘旵生于983年,诚如此,刘炅为刘旵之弟,若小一岁,则炅公(字景龙)生于984年,刚好与前文推算出景龙公出生年份一致,这个数据应该不是简单的巧合。
《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载:刘顺(讳驹)隐居泰和早禾市潼江湾,曾孙为刘旵、刘炅,刘炅字景龙,迁居江西泰和县早禾市,景龙生先英、先俊、先雄、先豪,这些信息与湖南及我房族谱记录基本一致。
若刘吉22岁生刘旵,刘琢25岁生刘吉,则983-25-22=936,可推知刘琢(字玉成)约生于936年,刘吉约生于961年。梧州原属南汉,971年宋将潘美(即杨家将所说的潘仁美)灭南汉,梧州成为北宋领地。而《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载:刘琢任广西梧州同知(注:相当于现在的副州长)。978年南唐灭,归宋;江西原全境原属南唐,只有南唐归宋后,泰和人刘琢才有可能到梧州任职,按年龄阅历推算,任梧州同知一般应为中年人,若刘琢40余岁任同知是可能的,按前推算,978年,刘琢42岁,若980年任同知则刚好44岁,正值壮年。由于湖南在宋代及元代修族谱于明代1445年大半损于火灾,刘显再修时依残页而续,刚好将刘琢生辰时间:(936-985),误记为刘先俊(936-985)了,将刘吉生于961年,误为玉盛生于961年。
《刘氏文史》收录有一篇《刘公文景神道碑文》,并谓为欧阳修所撰。节选此部分如下:“显德六年,敕秘阁学士,临行获疾。卒于官舍。其子玉盛,护葬于黄花坪。立碑道左,以垂后日。……周显德三年,登进士,授内阁中书,而诸兄并荣,皆公之砥砺有以致之也。……(先进)公于建隆十七年卒,年四十九。遗表劝上:“治生于敬畏,乱起于骄淫。信任防一已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玉盛。嫡孙政,顾守庐墓。仲孙远、季孙滔,尚幼。古村已矣,吾尚铭先生乎哉!”
南唐元宗李璟于958年五月(显德五年)开始用后周显德年号纪年,直至960年后周灭亡。
显德六年,即公元956年,江西为南唐所控,益州为后蜀所控。先俊公为江西泰和人,为南唐臣民,不可能跑到后蜀的都城成都去当太守。“周显德三年”为个年号,在南唐并未使用,“建隆十七”这个年号不存在,北宋著名学者、副宰相的欧阳修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据《宋史》载:“治生于敬畏,乱起于骄淫。”为尚书左司郎中兼侍讲张栻所言。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中国儒学史:宋元卷》载张栻言:“信任防一已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至于玉盛之父是叫“先进”还是“先俊”,玉盛祖父是叫“景龙”还是“景隆”,“先进”是次子,还是第四子?。我房及部分湖南谱记载“先进”为“景隆”第二子,而部分湖南谱及江西谱记为景龙次子先俊。《刘氏文史》293页倒数12行载:“景隆祖(原序系(景)龙今改)”,说明景隆原来名“景龙”,1854年修谱,改了祖宗的名字。至于“先进”被改名,我怀疑是《刘公文景神道碑文》作伪者改的,《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张栻传》,“(张栻)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讲《诗葛覃》,进说:“治生于敬畏,乱起于骄淫。使为国者每念稼穑之劳,而其后妃不忘织纴之事,则心不存者寡矣。因上陈祖宗自家刑国之懿,下斥今日兴利扰民之害。上叹曰:“此王安石所谓’人言不足恤’者,所以为误国也。”,这里“进”是动词,不是名词。作伪者,为了搞一个来源,不惜把祖宗的名字也改了。破绽百出的《刘公文景神道碑文》,误导我族太深了,有心的话可看《中国儒学史:宋元卷》,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真的。
“……子玉盛。嫡孙政,顾守庐墓。仲孙远、季孙滔,尚幼。古村已矣,吾尚铭先生乎哉!”从行文语气看,欧阳修(1007-1072)与刘先进为同代人,而文中“(先进)于建隆十七年卒”,我们以建隆元年960年基准推算,可得所谓的“建隆十七”为976年,此时,欧阳修还未出世,若按前文所推算刘先俊生于1003年,同代人才有这样的语气。查《欧阳文忠公文集》也未见收录此文,难道是周必大等编定时漏掉了吗?
《刘公文景神道碑文》不可能出自欧阳修,这是一篇后人写的,至少元朝以后出生的人写的,因为文中有《宋史》的原话及南宋湖湘理学派张栻原话,北宋的欧阳修不可能知道数百年以后张栻、脱脱想说的话,属后人瓢窃。同时以欧阳修的才学,也不可能瓢窃老师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算引用也要明说。后周显德六年,为959年,后蜀、后周、南唐是三个不同国家,江西属南唐,成都属后蜀,南唐人刘先进要跨过后周去后蜀首都成都当太守,这可能吗?
《宋史》记载首任成都知府为吕余庆,继任者为刘熙古,曾随太祖起事,宋初重臣,两者均是参知政事的身份兼任成都知府,也可见宋廷对成都的重视。后继者有郑牧、辛仲浦、举元、张宏、郭载、宋太初、吕端、张咏、任中正、薛金等30余人,北宋中期以后,关于成都府的记载就少了。从《宋史》的记载看,基本认定刘先俊在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未任成都知府,如有可能,那只能是真宗朝以后的仁宗朝了。换句话说,若采信刘先俊寿49岁,那么刘先俊生殁时间为:(936——985),就不可能任成都知府,如果曾任知府只可能在仁宗朝,其生殁时间大致为:1003——1052。
综上所述,可初步确定:《刘公文景神道碑文》为伪作,这篇伪作我怀疑是刘独山写的,先俊公活动时间主要在仁宗朝。
综合前文 :
湖南谱,刘炅,字景龙,约生于984年,兄刘旵,曾祖刘驹,江西泰和早禾市人。
江西谱,刘炅,字景龙,约生于984年,兄刘旵,曾祖刘驹,由江西安成迁泰和早禾市。
可断定:湖谱所载的刘景龙与江西谱所载的刘景龙是同一个人。
结论:世二系是“三文”的正确世系,也即“三文”为长沙定王发次子安成思侯刘苍之后,属长沙王大宗之南派。
十、入黔始祖文贵公世系
根据前文考证,文贵公世系如下:
远古传说世系:
轩辕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尧帝→监明
汉前远古世系:
01世,监明。02世,刘式。03世,济乐。04世,岁纪。05世,正坤。06世,长历。07世,德尧。08世,仁宏。09世,廷光。10世,爵南。11世,行矩。12世,复旺。13世,茂清。14世,孔阳。15世,日永。16世,德荣。17世,聚义。18世,刘累。19世,昌益。20世,信盛。21世,詠八。22世,相乘。23世,全福。24世,美熏。25世,宁公。26世,炳宽。27世,文盛。28世,锦遥。29世,隆吉。30世,瑞明。31世,先柱。32世,源传。33世,维益。34世,新兴。35世,建吕。36世,宝招。37世,辰禄。38世,任玉。39世,添桢。40世,树鸿。41世,登贵。42世,俊通。43世,彦武。44世,标林。45世,德朋。46世,朝良。47世,廷声。48世,元振。49世,胜海。50世,试集。51世,长远。52世,华封。53世,禄源。54世,星亮。55世,拱昭。56世,报联。57世,杜桓。58世,隰叔。59世,士荐。60世,士缺。61世,士会。62世,士雃。63世,刘明。64世,刘远。65世,刘阳。66世,刘得。67世,璋秀。68世,全盛。69世,榜召。70世,显科。71世,思泷。72世,刘丰。73世,刘荣。74世,煓公。
——以上主要参考《湖南刘氏源流史》
汉后近古世系:
75世,邦公。76世,恒公。77世,启公。78世,发公。79世,苍公。80世,当公。8l世,寿光。82世,乔公。83世,己公。84世,鼎公。85世,信公。86世,英公。87世,睦公。88世,荣公。89世,逸公。90世,端公。9l世,奇公。92世,允公。93世,歆公。94世,宽公。95世,贞公。96世,淑公。97世,敬公。98世,素公。99世,聪公。100世,昭公。10l世,正公。102世,槐公。103世,效公。104世,侃公。105世,道公。106世,完公。107世,辟公。108世,铭公。109世,副公。110世,徼公。lll世,谋公。112世,麟公。113世,盛公。114世,止公。115世,安公。116世,牧公。117世,类公。118世,文公。119世,壹公。120世,圾公。121世,勉公。122世,豫公。123世,异公。124世,献公。125世,竹公,字云,号实。126世,顺公,讳驹。127世,琢公。128世,吉公。129世,炅公。130世,先俊。131世,玉盛。132世,滔公。133世,霆公。134世,杞公。135世,瑾公。136世,显祖。137世,璲公。138世,尧举。139世,德隆。#p#分页标题#e#
——以上主要参考《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中华刘氏总谱》、《刘氏文史》《文质公裔文质祖裔大兴公房刘氏族谱》及我房《刘氏族谱》
入黔至当代世系:
140世(一世),文贵。141世(二世),君达。142世(三世),必弟。143世(四世),刘霄。144世(五世),兴光。145世(六世),世邦。146世(七世),尚保。147世(八世),大英。148世(九世),应玖。149世(十世),启廷。150世(十一世),福弟。151世(十二世),昌武。152世(十三世),玉远。153世,寿祯(十四世)。154世(十五世),宗甲、宗照、宗锐、宗银。155世(十六世),荣富、荣鹏、刘荣、荣植、刘鸿。156世(十七世),刘杰、刘奎、睿希。
——以上依据我房《刘氏族谱》
十一、作者简介及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杨韬:女,贵州册亨人,1996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学士,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贵州省级骨干教师,黔西南州历史学会会员,黔西南州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课审委员。
刘荣鹏:男,贵州天柱人,1995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就职于政府某局,科长,财税经济师。曾担纲后期制作几十部电视专题片,其中代表作有大型历史专片《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题写片名)、《彝乡婚趣》、《多彩贵州——秀美黔西南》等,汉高祖邦公81世孙、入湘始祖玉盛公25世孙、入黔始祖文贵公16世孙。
本章参考资料:
⑴刘继德著《湖南刘氏源流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6
⑵泰和县刘氏联谊会统谱局编《世界刘氏通谱·江西·泰和统宗谱》 2012/9
⑶民国罗振玉辑《芒洛冢墓遗文》
⑷康熙《天柱县志》
⑸明万历《丹徒县志》
⑹清《吉安府志》
⑺清《南昌府志》
⑻清《靖州府志》
⑼《全宋文》中华书局
⑽萧东海《王庭年谱简编》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⑾萧东海《王庭年谱》
⑿(唐)刘禹锡著陶敏 陶红雨 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岳麓书社 2003/11
⒀清《靖州乡土志》
⒁(宋)欧阳修宋祁主编《新唐书》
⒂(元)脱脱主编《宋史》
⒃刘氏文史委员会主编《刘氏文史》
⒄刘仁亮等主编《中华刘氏总谱(首刊)上、下本》1999年/元月
⒅刘知止园志编撰委员会主编《知止春秋》2010
⒆文质祖裔大兴公房族谱编纂委员会编《刘氏族谱》
⒇刘宗槐编《天柱汉寨大英公房刘氏族谱》 2002
(21)卞孝萱吴汝强著《刘禹锡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元月
(22)卞孝萱著《刘禹锡年谱(增订本)》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Z1
(23)姚义兴 著《泸潇人家——安福姓氏探源》
(24)刘世高 著 《再议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谱牒的若干问题》中华刘氏家族网 2006
(25)《江西通志》
(26)《江西通志稿》
湘中新化刘氏的近祖,既非元王,亦非靖王,最大概率是定王。
上接“安成郡马刘氏”世系的谱系,早已被安成郡马刘氏后裔–云南刘氏谱会会长刘徳兴否定。
远祖亦非陶唐,而是高阳~少昊。刘知几的考证结论是正确的。
凡非此祖源所修之族谱,无论世系多么详细,貌似多么真实,都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