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很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平时各房子孙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务时,经常也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场所。此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大多建有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
一般把家庙,称作祠堂。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杰出理学家朱熹作《家礼》,始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 — 1566年),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中国祠堂的十大种类
一,神祠:行祠,庙祠,神祠
二,先贤祠:尊贤祠,乡贤祠
三,墓祠
四,寺院祠
五,忠孝节义祠:忠烈祠,孝子祠,节妇祠,义士祠
六,宗祠:总祠,宗祠,支祠,家祠
七,专祠
八,书院祠
九,园林祠
十,行会祠:会馆祠,行业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