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姓典故与山西河曲前川刘氏字辈派语

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字。上帝对刘姓实在太垂青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树有根,水有源。

刘氏图腾

自古流传着一首歌谣,其内容是:“张王李赵遍地刘,世世代代传不休。刘家子弟多俊杰,三江南北芳名留。”这歌谣中说的“遍地刘”,是指刘姓者多,分布广。现在,刘姓人口约 8000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5.38%,是中国的第四大姓。那么这个刘姓氏族是如何产生的呢?
要了解刘姓的产生,就必须先来了解“刘”字的含义。在现代汉语里,“刘”字除了用来作姓氏外,别无其它任何意义。因此,要追溯刘姓的来历,应该从繁写的“劉”字开始。现在我们所知的最古老的汉语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甲骨文或者金文中,我们至今都未发现“刘”字,就连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当时堂堂国姓的“刘”竟无处觅迹。有人认为,这是出于避讳的缘故。

刘姓图片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刘”字有着极其丰富而神奇的含义。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等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古代有多达11种不同字义和解释。
一、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广雅·释器》:“刘,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释说:“刘,钺属”。
二、动词,诛杀、杀戮。《尔雅·释古上》说:“刘,杀也”。
三、动词,克、征服。《尔雅·释古上》又说:“刘,克也”。
四、动词,陈、铺陈。《尔雅·释古上》又说:“刘,陈也”。
五、动词,凋残。《中文大词典》说:“刘,树木枝叶稀疏而不均也”。
六、名词,指一种果树,也叫“刘子”。《尔雅·释木》说:“刘,刘木弋”。郭璞注释说:“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
七、形容词,形容词,通“懰”“嬼”,美好貌。。
八、通“浏”,回也。《淮南子·原道》:“刘览偏照,复守以全”。高诱注释说:“刘览,回观也”。
九、与“镏”字通用。《集韵》“镏或作刘”。
十、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一取邬刘……”。这个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郑州附近。
十一、河流名,《水经注·洛水》记载:“合水北与刘水合”。
那么,在如此众多的字义中哪一个才是“刘”字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呢?当初人们采用“刘”字作为血缘和刘氏徽志又是取的哪一种字义呢?姓氏学家认为,最原始的姓氏,往往来源于最原始部落民族的图腾崇拜。因此,作为姓氏的汉字,它作为姓氏的意义就是该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字义,也往往就是指称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实物。
从上面罗列的“刘”字的11种字义看,只有“斧钺”这种解释有可能是“刘”字的本义。也就是刘姓的初始的含义。这一推论,还可以得到相关文献和权威的印证。在现在最古老的汉语传世文献《尚书》中,就有关于“刘”的记载:
《尚书》的《顾命》篇有“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句。汉朝儒学大师孔安国解释说:“刘,钺属。”另一位儒学大师东汉人郑玄更进一步解释说:“刘,盖今鑱斧。”清朝末的大学者俞樾在分析了历代学者们的观点后,因此总结说:“当以《顾命》‘一人冕执刘’之刘为‘刘’字本义,盖兵器也。”(见俞樾的著作《曲圜杂纂》五。)
因此我们认为,“刘”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一种“斧钺”。
在远古的传说中,人类和宇宙的创造者——盘古当年用以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世界的正是一柄神奇的巨斧,也就是“刘”。于是早在远古洪荒时代,我们中华民族中的某一支氏族正是认识和感悟到“刘”这种工具的神圣作用和赫赫威力,便用“刘”来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开始对他顶礼膜拜。久而久之,“刘”便成为这支氏族区别于其它氏族的血缘徽记,世界上古老的刘氏氏族便形成了。
现在,我们可以把“刘”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刘”代表的是“斧头精神”,勇于开拓奋进、果敢决断的精神。《易经》上说:“得其资斧,其心不快。”资斧,据《释文》当作“齐斧”,即“利斧”之意。此谓人处逆境,心神不快之时,当有一种利斧精神去铲除一切困难障碍。又说:“丧其资斧,贞凶。”谓人丧失利斧的果断,即有正确的思想或理想,也因缺乏果断不得实现而有遗憾。我刘氏族人,当发扬斧头精神,力求奋进有为,既为社会国家作出贡献,又能为家族增添光彩。
明洪武二年(1369年)黄河决堤安微、江苏等省涝灾,千千万万人民无家可归,饥无择食,朝政决定了一次大移民的政策,灾民移往黄河以北的山西、陕西等地区。到山西河曲县下沟北村的刘氏家族,是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分来的,在下沟北的夏湿坡、沙锅岇子(地名)等地都发现群居遗址。
明朝和清朝早期,这支刘氏族人无任何记载,只在清嘉庆年间才有了一点线索。下沟北刘姓族人的祖先只能追溯到嘉庆十八年(约1813年)。由于全村的《殒》式家谱在“文革”中毁坏,详实情况也不是很明了。
清朝顺治、咸丰年间(约1643年—1861年),山西省保德州河曲县行政区划为五都49甲。分别是:崇宁都、丰豫都、安义都、嘉治都和忠信都。(都甲制为中国明朝和清朝河曲县行政区划,州下设县,县下设都,都下设甲)……..下沟北村的刘姓属于山西保德州河曲县丰豫都九甲。
丰豫都九甲是下沟北刘姓三百年来的唯一记忆。凭此口口相传,从下沟北出走西口外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内的马栅七里沟、小塔沟、店房墕及史家敖包牌里一线……
【清朝初期,以明长城以北50里为黑界地_即汉民不能入境耕种,牧民不得进入放牧,为解决蒙汉纷争。同治七年,已归河曲管辖的黑界地又划分为8个牌,公盖梁、韩家梁、王家圪卜、庙焉、圪坨、井沟、当家阳坡、打车咀、周家沟、沙畔、史家敖包以南又称谓牌里】
这支脉刘氏子孙大约是在清咸丰年间迁徙的。其中丰豫都九甲(井渠)刘宽一支,根据芸图排辈,可推算出刘宽老先人大约出生在清朝嘉庆(公元1780年)年间。估计刘宽弟兄移居马栅乡(河曲县第四区)现在台子梁(村)房墕一带,大约是在1810年左右。住扎此地有几支脉尚不知详情,但刘宽娶妻(姓史)已在长滩乡史家敖包。成家生子后,刘宽两个儿子:刘清海、刘清深又迁徙居住到了准格尔旗黑岱沟城坡村井渠(从现在井渠沟阴阳两面居住的长子-阴坡、次子阳坡的后代子孙布局看),大概是在清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
而现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小纳林沟、大路镇川掌沟两支是从现在的龙口镇台子梁村店房墕迁徙去的。与现在留守店房墕的家人联系密切。所以说,移居准格尔旗—牌里一线定居是第一站,若干年后又迁徙到牌外的黑岱沟、小纳林沟、川掌是第二站……再往后,民国及新中国期间,又有到河套、后套、后山等黄河北岸定居者是第三次迁徙……
综上所述,(明清)河曲县下沟北村丰豫都九甲刘氏,历史不长,但记载不祥,只凭丰豫都九甲略知族系。尤其是出走内蒙古等地的先人,只是逃难,没有多少文化记载,所以很难准确排资论辈。只是通过邻近支系走动往来,相互的辈分关系还能捋清。所以本次修谱,追根溯源、摸清族系、捋清辈分是主要任务;学习借鉴、完善族谱、以便传承是目的。
族谱图系,以河曲下沟北根据地芸图、准格尔旗黑岱沟井渠芸图为主,其它文字记载为辅,有明确稳定族系关系为参照,汇总各支系不同的传言,最后由修谱委员会定稿!

刘氏弘农郡祖源碑


山西省河曲县前川乡下沟北村刘氏字辈派语
文武友善,平富木禾,田耕效农,佳运谷昌

赞(8)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刘姓典故与山西河曲前川刘氏字辈派语

评论 1

评论前必须登录!

 

  1. #1

    想问问这一支有族谱没?

    jaken_llj3年前 (2022-06-02)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