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四大姓氏”遍地“刘”之称,刘氏家族有着人口众多,遍及全国各地。现有陵后村刘氏祖碑碑文记载:我们这支刘氏家族是从山西洪洞徙步迁移而来的,初居郑州孙家园,后又迁兴仁镇(今郑州十八里河村)因族旺丁多,又一分支迁到新郑市龙湖镇北张砦村、王许村、郭店镇的陵后村,洪沟砦村,刘知洲村、崔府村、郑东圃田村、新密市曲梁乡的牛角湾、中牟县白沙镇的袁庄、郑州市南的五里堡、刘祥郑州市二七区的樱桃沟、黄龙岗等十七个村庄。
这次新修刘氏家谱本着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不愿人祖谱者不予勉强,对于外迁而来的刘氏族人甘愿加入本族谱,我们本着和谐团结的精神,欢迎人之。
这次修续家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融人社会主流,革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恶风旧俗,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居今独生子女增多,女人人主家政繁多,更体现男女平等和继承祖上权力的原则,特将本族男女老幼统统编人本次所修家谱之中,以流传后人。
规则有以下几条
一、入谱者必须刘姓。入谱者子女不姓刘,也不予入谱,实行男女平等。
二、按照长辈、晚辈列出苏洵式世系图。左为前,右为后,男为前,妻为后,子为前,女为后。
三、入谱者按照先后顺序,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按年龄大小依次排列哥为先,弟为后(姊妹遂后)男为左,妻为右。
四、由于谱文中汉字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的字数较多,故而有个别字不会太准确,望谅解。
五、在现存的碑文中,由于长年自然风化的原因,碑文中的个别字已看不清了,模糊。“附”写后的碑文可能会出现微小差错。
六、本书用现代家谱格式(横排版式)编写,除碑文上除外,全部实用白话文,使之易看易懂。
七、这次续谱因为各支派记传的世序有不同,所以这次续谱中,统一用“辈”法排列。
这次修编家谱上溯刘氏来源,下叙各门各派,各支系,照穆有序,略元祥今,诚可昭示,永垂后世,百代流芳。
家谱,又称谱牒。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人物事迹的历史典籍,中华民族的源渊是很古老的,通过修缮家谱,使后人明世次别亲疏彰显先人祖德,使先人们的优良传统更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次修谱如果没有旧家谱及旧碑文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我们就不能知道自已的根源来自何处?只有认请自己的姓氏来源,才能世世代代得以传承,才能将族系根源流传万代,现有历史资料考证,我们这支刘氏自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人郑州城内居住居今已有六百余年,究竟哪一年从洪洞迁郑州,在郑州城内孙家圆居住了多长时间,又是什么时间从孙家圆迁兴仁镇(今郑州市十八里河村)暂切无可考查,现已发现我陵后村老祖坟碑文记载,自郑州城内孙家圆迁兴仁镇未久(时间很短)由十八里河村已派分三门,长门迁北张寨居住,二门、三门仍居旧室(十八里河)。长门在北张寨生活了大约一百余年后,又有先祖刘源之长子移迁陵后村居住(刘源所生四子,长子秉志、次秉仁、三秉义、四秉智,古家谱有详细记载)繁衍生息。
至于十八里河村家谱排烈世序与我陵后村的世序排列有所不同,中间相距五世之差,可能有所不知,通过这次续谱,多方查找资料和访问,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根据陵后村祖坟碑文和古家谱分析:十八里河的世序是从长门迁北张寨时所排列的世序,如此碑文记载:“自孙家园迁兴仁镇未久(时间很短)”迁北张寨。自此派分三门,二门、三门仍依旧居。从记载中可以这样推断:十八里河是派分三门之父辈为首世,派分三门(弟兄三个)列为二世,这样的推理到刘源中间有五世之差,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认同了。因此以上有说明,陵后家谱中的二世秉志迁陵后村,他在北张寨已经分到了家产(传说中在北张寨分到半拉白石碾盘和一个柿树圆, 经核实确有此事)也说明从十八里河迁北张寨的长门已经生活了一一百余年,这就证实了从十八里河的首世与北张寨的刘源(陵后古家谱上有记载,刘源分门立祖为一世始祖,葬于北张寨)之间产生了五世之差了。
因此,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经沧桑,社会的巨变,朝代的更替,战争的无奈,还屹立在中州大地的刘氏墓碑。它记录了刘氏族人的历史渊源。又有陵后村刘银来(已故) 老人精心保存下来的两期版本的刘氏家谱,这又是一份多么宝贵历史资料,它给这次续谱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
所以根据当前国家的大好形势,国富民强,社会和谐,人们的物质文化在不断提升,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现急需重修部刘氏家谱。
在这次续谱当中,为了革除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的旧两习,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女人人主家政日繁,体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继承祖业权力的原则,特将本族女性统统编人家谱之中,流传后人。
另外,这次修缮家谱的圆满成功,首先忘不了北张砦的刘彦忠(“燕”字辈)老人,他今年已经是八十三岁的高龄老人,他是这次修缮刘氏家谱的发起人,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为咱刘氏重修家谱已耗尽三十年的心血,从1988年就开始着手筹办修膳咱刘氏家谱工作,他风里来雨里去,各村奔波日夜操劳,并在2009年组织了第一一次修谱工作,但因种种原因,中途腰折,而未成功,只因他的坚持和无私投人为实现他多年的夙愿,又在今年发起了第二次修谱行动,我们对他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表示忠心感谢。
说起这次修缮咱刘氏家谱工作,确实是一项宏大的刘氏文化传承工程,它涉及的面大,村多,人口居住地分散,北从郑州市南里堡,南到新郑市陵后村,东到中牟县袁庄,西至密县牛角湾,一市三县,十七个村庄,三仟四佰余口人,历经了八个月式佰四十余天的日日夜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总算顺顺地完成了。
当然,这次修谱的圆满成功中还有很多人都作了大量工作以及贡献。如北张砦的东友、永山、秀发、学林、陵后村的金玉、现民、彦甫、付林、治国、红岭,圃田的金河、小国、留旺,牛角湾的建森、石栓,刘家沟自明,牛旺庙咀长喜,王许国玉,贾砦建国,五里堡丰臣,袁庄国昌,刘知州柘俊,洪讲砦的土根、石亮、顺兴,崔府麦群和已故的陵后村培林、同兴、铁成三位老人。另外,还有陵后村已故老人刘银来,他精心保存下来的古家谱,对这次修缮家谱起到了特大作用,是对我们修缮家谱的最大贡献。
这次修缮家谱当中为了查找资料,搜集线索,红岭、治国、付林他们不怕烈日曝晒,风雨露宿,他们对有关资料进行论证、核实,东奔西跑,对此项工作已经作慎微又细,还有圃田的金河同志,因脚有伤,还拖着双拐奔走于圃田与陵后之间,真是动之于人,精神可佳,这次家谱的圆满成功,更离不开陵后村党支部书记刘现民的大力支持。
这次修续家谱,是在以陵后村为首的,刘氏家族的共同努力下,出谋划策齐心合力,集思广益,亲疏兼顾的原则下修订的一部比较完 整的刘氏祖谱,这也是对咱刘氏家族的一点贡献吧。 家谱中它记录了我刘氏家族繁衍生息,世代流传的经历,使后人明世次别亲疏,先人给后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使以先人们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此书留本,明世备查,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我作为一名笔者和修订咱刘氏家谱参于者,能力有限,村庄之多(17个村)。工作面大,一无先例,二无经验,思想压力特别大,但在燕忠老人的精神鼓舞下,同族大众的期盼下,唤起我对咱刘氏同族人感激回报之心,积一腔热血知难而进,竭尽编辑之责,尽我最大努力,来承救咱北张砦为首的刘氏文化,遗漏及错误地方再所难免,恳请族中长辈及阅者批评指证。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