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刘氏宗亲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东海富安刘氏祖源初考

东海富安刘氏是个大族,旺族,生息繁衍,人口众多。由于聚族而居,祖自显宗公。显宗公三子钦公明宏治七年抽丁入灶来富安。由钦公作为来海始祖,至六辈“承”以下,谱系明确,传承有序。《礼》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既有其祖,即当朔源而正本,记忆而不忘。而钦公以上始祖刘氏宗谱中已言莫能详。尤对富安刘氏祖源,多年来亦以刘氏谱补叙为其本:“我富安刘氏始于显宗公,由山东沂水白施村系眷来海作幕,留居海州房山山后庄。明宏治七年(1494年),显宗公之三子钦公奉分丁令入灶,定居富安,迄今五百年,已历十七世。”

刘氏星空头像


20世纪80年代,富安刘永香诸公,修订刘氏家谱,曾数次访问沂水白旄村,追寻祖源,亦尽力有助。根据沂水白旄村创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宗谱,刘氏原籍江南海州十八村(当路),明初迁海,锯树为证。兄弟四人(亦说三人)连骑渡海,一止琅琊白旄,一止济南青城,一回海州房山山后庄”。因而,永香在补叙中认为,兄弟四人于十八村分海,一迁白施,一迁青城,一迁北埠庄,一回海州房山山后庄。房山三支与白施实为一家。认为白施、北埠庄及济南为亲昆仲。这是富安刘氏祖源一说:沂水白施。

据灌河口刘氏二十二世孙刘玉岗提供的族谱记载:“始祖第一世由苏州阊门迁海。这是由于明初“红巾之乱”或“红蝇赶散”而“举族迁海”。至“五世祖,兄弟二人,长迁山东沂州府,后迁海州房山山后村,又迁富安滩地方,另有谱碟。次祖为明天顺年太学生,元配田氏……”。这是二源:苏州阊门。

据目前所见到的有关史料及刘氏宗谱,个人认为富安刘氏始祖显宗公与白旄、北埠庄及济南青城刘氏不是亲兄弟,因而不是同祖。而和灌河口刘氏为同祖,来自苏州阊门外山塘街。明初“红蝇赶散”,迁到海州,落户于莞渎灶,籍五冢。至第五世祖,兄弟二人,长即显宗公先迁沂州,后徙房山山后村。至弘治七年,分丁入灶,显宗公三子钦公迁入富安滩,成为灶户,也是富安刘氏之始祖。以钦公六世祖计算,迄今已历十八世,约五百余年。

其所以推翻富安刘氏家谱祖源为白施之说,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显宗公入鲁原因:非刘氏家谱所言为明初海禁,“兄弟四人连骑入海”,“迁入白旄”。而是受陈顺之邀“契延入幕”。“长迁山东沂州府”。明嘉靖十六年(1537)张文林为富安刘氏修谱所作的序中说得很明白:“显宗为明正统年间孝廉,于沂水县令陈顺契延入幕,课子弟。今赣榆属东海郡。罢官回籍,公率眷与俱,遂因馆而家也”。明嘉靖十六年,为公元1537年,离弘治七年1494年,仅43年,时人记时事。谱序中并未说明显宗公为沂水白施籍,而陈顺为赣榆(今东海县)房山籍,任沂水县令,延请显宗公为幕宾并课子弟。一般而言,幕宾皆为熟人或同一籍贯之人。显宗公为正统孝廉,名闻乡里。陈顺赴沂水任,将同为东海郡且为乡里孝廉的显宗公聘为幕宾是情理之中的事。序中并没有指明显宗公原籍为白施。后陈顺罢官返乡(房山山后),显宗公“率眷与俱”也理所当然。仍为幕宾,因而“因馆而家也”。至于十世刘绍纬于咸丰年间为富安刘氏作序所言:“吾富安刘氏系出山东沂州属地名白施,为沂水北埠镇刘氏家谱所记,采其所说。咸丰七年为1857年,离明正统七年1537年已320年之久,日久传讹。我们宁可信明嘉靖十六年之说,而不信咸丰之讹误。

2、白旄刘氏十七世刘如海曾撰《富安刘氏、白旄刘氏之缘》中已否定富安刘氏与白旄刘氏为同祖,指出:1991年春天,富安刘氏宗亲携谱来白旄寻亲,经白施刘氏宗亲推算,显宗公年长于白施始祖,也许为两地联谊,将显宗公与白施始祖列为亲兄弟。1992年,白施刘氏补刻于碑上,将“弟兄三人,连骑渡海”,而改成“弟兄四人,连骑渡海”,可见富安刘氏非沂水白施之同祖兄弟,同宗而不同祖。

3、灌南灌河口刘氏宗谱,记载明确,史实可信。富安刘氏为苏州昌门,明初迁海刘氏,第五世祖为兄弟二人。长即显宗公,生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举孝廉,为东海籍沂水县令延为幕宾,随往沂州,后罢官又随陈顺回籍,“以馆为家”,入籍房山山后庄。次祖为天顺(1457一1464)年太学生。不仅年龄相当,齿序可信,而且同为“彭城堂”。

以上是我个人一孔之见,提出讨论,以正本清源。
富安刘氏第十五世 刘洪石

刘洪石,男,1938年4月20日生于富安,195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2007年退休。退休前曾任连云港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此文为富安长老刘洪石撰写、灌河口刘氏刘玉岗转发。

赞(5) 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氏家族 » 东海富安刘氏祖源初考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感觉好就赞助一下

非常感谢您的赞助,所有款项都用于刘氏家族网的运营(有详细收支记录),备注留下电话号码,我们会添加您。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