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平郡源流
高平郡,西晋置高平国,治昌邑(今山东巨野),东晋末国除,刘宋时期为高平郡。 高平郡,约置于南北朝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废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共存在约170余年。治高平,北齐迁任城(今属山东济宁)。
高平郡,西晋置高平国,治昌邑(今山东巨野),东晋末国除,刘宋时期为高平郡。 高平郡,约置于南北朝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废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共存在约170余年。治高平,北齐迁任城(今属山东济宁)。
刘休祐(445年-471年4月1日),彭城郡(今江苏铜山)人。南朝刘宋宗室、大臣,宋文帝第十三子。 孝建二年,年十一,初封山阳王。宋明帝即位,以山阳郡荒弊,改封晋平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迁南徐州刺史。
刘子顼(456年~466年9月19日),字孝列,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刘宋宗室大臣,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别名:历阳王、临海王、刘孝列,母为史昭华。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刘琦(?-209年),字不详。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官至荆州刺史。建安十四年(209年)病逝。